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学会感恩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结合国内外对"感恩"的研究,从心理学领域分析感恩的内涵和运作机制、感恩的作用以及感恩的评估等理论问题,最后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对大学生感恩心理进行干预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大学生在公德认识上的失衡和欠缺,如今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大学生践行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本文从感恩教育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其成因,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探讨了加强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素质教育应该重视感恩教育。文章分别从家庭教育方法缺失、学校德育效果不明显以及社会现实情况复杂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缺乏感恩心态的原因,并对感恩教育的本质和理念以及实践作了简略探讨。  相似文献   

4.
尹玮 《文教资料》2009,(11):183-18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化与缺失的表现,深入分析了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从认知层次提高大学生对感恩的认识,从情感层次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实践层次将感恩意识转化成为报恩行为,培养出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善于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道德修养。高校开展感恩教育能帮助大学生相互尊重、愉悦自我、人际和谐。我们应致力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激发其感恩情感,高效地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龙斌 《文教资料》2007,46(29):175-17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引起高度重视。文章从高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内容入手,分析如何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感恩缺失心理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文章从心理角度入手,分析大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并从心理角度着手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加强对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8.
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缺乏感恩心而被取消受助资格”入手,对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来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十分薄弱。作者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唤醒他们感恩意识,让其学会感恩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感恩意识是近年来社会舆论中谈论比较多的一个内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问题也时时引起社会议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对和谐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构建,都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有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帮助大学生学会感恩,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建立教育学的感恩概念,开启感恩心窍;从多维度上认知感恩价值,增添感恩动力;清晰而虔诚地明确感恩对象,知道向谁感恩;全面掌握感恩环节,使用恰当的感恩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已有调查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探讨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因素出发,剖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其目的是通过培养高职大学生学会感恩,从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3.
感恩教育已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已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从感恩教育的内涵入手,探讨了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葛春娱 《文教资料》2011,(2):218-220
本文阐述了感恩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和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力度加大,受助大学生缺乏感恩精神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反思,怎样帮学生补上感恩这一课,是越来越多人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结合儒家文化道德规范探讨“感恩”意识的来源和核心及我国特有的“感恩”意识实质。接着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的现状与原因,并指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最后就如何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促进个人自身道德修养重要条件。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近年来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论述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并对学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而感恩意识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当代大学生多为"80后",甚至是更年轻的"90后"一代,从整体上来说,无论是他们情感世界的活动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这与其自身性格、当下的社会氛围和教育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解读,我们也可以看到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必须面对的课题,更是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感恩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在感恩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情感匮乏、表达不足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感恩教育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实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文章针对访谈中了解到的大学生存在的“感恩缺失”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感恩教育对策。主张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辟多渠道的感恩教育途径,实施以感恩的认知能力与行动力为内容的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