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有关规定,对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教学法的具体授课过程中,必须坚持贯彻“三结合”的原则.一、教法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相结合这里所说教学大纲,是指《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现逐一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翻开《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教材》)的任何一册,在《教材说明》中都有这样一段话:“自读课文×××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每课一般用一课时。少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自读课文的自读提示中所提的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课文后的练习,可灵活掌握,不要求全做。课文注释从简,有些生字生词.由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这就告诉我们.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的阅谈课文(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是“九义”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改语文教学大纲为语文课程标准,预示着语文教学的时代转型。它将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面临三大前景:其一,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化选择将成为现实;其二,语文教材将呈现多样化的格局;其三,语文教师专业化将率先举步迈入。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将教改的突破口由对资源材料和教学法的依赖,转移到对语文课程内容研制这方面来。语文课程内容的研制是教学评价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问题就迎刃而解。《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内涵,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每一学段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它是国家制定的某…  相似文献   

4.
我国语文教材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现有历史记载看,至迟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了宽泛意义上的语文教材。最早的《史籀篇》虽然全文佚失,但其名称却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文物、典籍)流传了下来,为我们语文教材建设的溯源工作提供了极好的线索。现存最早的语文教材应是秦朝李斯的《仓颉篇》。该教材为统一祖国文字,改变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原大纲教材中的“基础训练”,在新修订大纲过渡教材中分为“复习”与“口语交际”。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又将它合二而一,更名为“语文园地”。在一年多课改实验的学习、实践中,我感觉到“语文园地”越编越好。它成为人教版小语教材中别具创意的亮点,下面,通过小语大纲第三册教材与课改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该部分的比较,谈谈笔者的认识与体会。一、对“语文园地”的认识一、对“语文园地”的认识二、用好“语文园地”,促进发展从上面的比较知道,“语文园地”(下称“园地”)按现代人才培养的目标编写,具有全面的育人功能。它为教…  相似文献   

6.
通过揭批“四人帮”,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这一目标已经重新明确地规定下来,教育专业课程已列入教学计划,研究教育科学、探索教育规律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适应这一情况,满足我省中等师范学校教学的需要和小学教师的需要,湖南省第一师范编写了《小学语文教学法》和《小学数学教学法》。这两本教学法以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语、数教学大纲,统编小学语、数教材为基本依据,吸收了全国各地小学教师、教材教学研究工作者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其中也包括了作者教学经验的总结。《小学语文教学法》共分十二章,第一章《绪论》,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目的和要求等。以下十一章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小学语文课本编选的基本原则;汉语拼音教学法,识字教学法;写字教学法;阅读教学法(分上、中、下三部分);作文  相似文献   

7.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通讯 ,5 0年来 ,它影响了几代人 ,“最可爱的人”成了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这篇文章也一直入编中学语文教材。为配合修订大纲的使用 ,由人教社编辑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 (简称《修订教材》)又选入了这篇课文 ,它与根据 1992年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编写的语文第五册 (简称《试用教材》)中的同篇课文相比 ,从诸多方面体现了已经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和基本特点。下面就《谁是最可爱的人》《修订教材》不同于《试用教材》的编排体系作一阐述。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三板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理论的建立,语文课外活动(即“活动课”)越来越引起了教育界同仁的重视。语文课外活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语),没有这一部分,就不是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就不能达到现代教  相似文献   

9.
会议简讯     
1.中学物理教学法编审小组扩大会议于1987年10月8日至14日在天津召开,会议审阅和讨论了《中学物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物理教材分析》及《国外物理教育文选》三本教学参考书稿,并建议将书稿精选后合成一册《中学物理教学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以作为高师物理系教学法辅助教材。会议还对“七五”期间“中学物理教学法”教材建设规划情况进行了讨论和检查、落实,  相似文献   

10.
武官村大墓     
初中《中国历史》(修订本)第21页“武官村大墓”,是中国科学院考古工作者1950年和1976年两次在河南安阳市洹水(安阳河)北岸的武官村北面约一公里处,发掘的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以前的教材或一些参考书上称它为“商王大墓”。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简史》第33页图一八,就还是称“商王大墓”,两者实际是一个墓葬。为什么改名称呢?这是因为解放前后在安阳和全国其它地方还有一些发掘,在殷商王陵墓中,武官村墓葬还不算是最大的,只能算是个中型墓,就武官村发掘的墓葬,它算是较大的,故改名武官村大墓。  相似文献   

11.
<正> 什么是“语文”?历来还是有争论的。一般认为,“语”好理解,就是语言。而争论的焦点好象在“文”怎样解释。是文字?是文学?还是文章?张志公同志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说“语文”》(载上海《语文学习》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文章说到这个课程的名称是全国解放前夕叶圣陶同志在华北一次教材会议上提出来的。后来,叶老的《教育书简》(中)在《教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其中第十九条说到这件事。叶老说:“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 不可偏废,故合而言之。”这就明确地肯定了“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大委托上海电大编著的《秘书学》教材业已问世,并在全国电大使用.这套教材遵照中央电大(国家教委直属大学)教材建设的有关规定,吸取了国外电化教学的先进经验,形成一套《秘书学》系列教材,美其名曰“知识包”。计有文字教材三本:主教材《秘书学教程》(26万5千字)、《秘书学学习指导书》(11万5千字)、《秘书学教程参考资料》(38万8千  相似文献   

13.
受过初中教育者,大凡难忘富有哲理与诗意的抒情散文《荔枝蜜》(以下简称《荔》)。作为当代散文大家杨朔名篇之一的《荔》文,入选初中语文教材很有些年月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下称新《语文》)依然收入(第二册一七课)。《荔》文虽为散文之瑜,但毋庸讳言,尚有几处细瑕。诚然,新《语文》编著者明言“有改动”,仔细对照1988年版初级中学课本《语文》(正式本)第二册中的课文(三一课199页)后,我们不难发现,新《语文》仅将错误明显、争议最多的“每只工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相似文献   

14.
过去,我们常常看到用“教学法”作为课程教材教法的缩略语,如用“中学物理教学法”作“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及实验研究”的简称(见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序言,人民教育出版社)。据说,该课程国家教委已初步同意定名为“中学物理教育法”。我认为,这是一门研究教学方法的课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什么?如何认识和把握语文的本质?在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人们各有仁智之见,对它作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是经学、诗学、文学、哲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相融的综合体,并没有明确的学科概念。自1903年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时起,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才正式出现在我国教育史上,当时称之为“中国文学”,意即文章之学。1906年又改称为“国文”,因为五四运动后白话文(语体文)进入语文教材,小学称“国语”,中学仍称“国文”。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编辑语文教材时,根…  相似文献   

16.
发现法     
“发现法”是近些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名称很多,有人称它为“探索法”、“现代启发式”、“问题教学法”,也有人称它为“探索问题法”、“自主学习,找到了法(由希腊字母英译而来)”……这是一种让学生独立工作、自行发现问题并掌握科学原理的教学方法。它特别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它要求教师利用课本提供的材料,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索,找出解答问题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结论与概念。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于科学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外在提出改革传统教材的同时,相应地提出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要求。“发现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由一些心理、教育学家提出来的。如瑞士的皮亚杰提出:“要引导儿童去重新发明他们能够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与物理教学法的教学思想、体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及与物理教学法的研究工作有关的指导理论问题,作一论述和探讨.1 关于科学方法层次的理论问题“物理教学法”这个名称是建国后从苏联翻译过来的.以前曾叫物理教材教法或物理教材教法研究.现在是新旧兼用,未有统一.总之,它的研究对象不是单纯技术性的方法(method),是既有理论基础和科学体系,又能指导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的一门方法科学.实际的含义是方法论(methodology)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讲,若是叫做物理教学方法论可能更为名副其实一些.名称问题,暂不讨论.只要是涉及研究方法的科学,都不例外地包括在“科学方法”这一广义的范畴之中.因为客观世界的结构是分层次的,所以认识客观世界规律性的科学方法也应该是分层次的.根据它的  相似文献   

18.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了四篇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繁星》、《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单元的“主题”要求是培养学生“亲近文学”的感情,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这就必须借助电视、电脑、电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在这里,我想就第一单元教学的最后一节课为例,谈谈我实践新单元教学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银元小史     
银元在课文中有很多名称。如在《老哥哥》中叫“现大洋”,在《多收了三五斗》中又叫“现洋钱”和“袁世凯”,在《包身工》中又叫“大洋”或“洋”,在《药》中则叫“洋钱”,而在《祝福》中又叫“鹰洋”。只有在《一面》中才称其本名为“银元”。银元为什么有这样多的名称而又总带一个“洋”字呢?原来它来自国外。中国过去又习惯于把来自国外的东西都称为“洋”。银元在15世纪末开铸于欧洲。16世纪时,西班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最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几套新课标语文教材(七~九年级)。编写者不约而同地将“名著导读”(有的称“名著引读”)纳入了教材编排体系,使之成为语文教科书内容的一部分。这在以往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是没有过的。这是一个蕴含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新指向而又容易为广大师生所忽略的新栏目。如何认识它的意义,特别是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切身实践,以期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是此次新课标语文实验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 (以下简称新课标语文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具体设计,介绍一下我们对课外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