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百姓”新闻上一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地市级党报中尤其难。 一是因为地市级党报所处的城市规模相对较小,新闻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地市领导对党报一版的认识不易改变; 二是客观上地市级党报不仅要承载本地市的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而且中央和省级的重要领导和会议的新闻也不能漏掉,因此,“百姓”新闻上一版是地市级党报多年努力去做的事。  相似文献   

2.
当"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成为常态,我国党报似乎陷入为改版而改版的误区,"万变不离其宗",若没找到"宗",党报改版就会在变来变去中迷失方向.<人民日报>作为党报排头兵,每次改版都引人注目,具有党报风向标意义.本文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三次重要改版,分析党报改版中"变"与"不变"的因素,望能给党报改革带来些许启迪.  相似文献   

3.
魏伟 《新闻知识》2006,(10):44-46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是党报指导工作、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体裁,在党报担当主流媒体的职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党报评论,所评述的对象大多是党政中心工作,所用表达方式多为耳提面命的口吻和语气,使得普通群众对党报评论常常敬而远之。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他们对党报评论文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待,这就要求党报评论必须贯彻“三贴近”的原则。一.当前报纸评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阅读报纸评论的印象和感受,笔者认为当前党报评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有的党报评论在写作…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次的地方两会,是地市级党报的报道重头戏,也是对地市级党报的重要政治考验.  相似文献   

5.
1942年,《解放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一场对以后党报发展异常重要的改革拉开了序幕。通过这场改革,全新的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开始形成;党加强了对党报的管理,党报的宣传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党报成了名副其实的集体的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在大生产运动及一系列运动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几乎党的每项政策一经党报传达,就化为群众巨  相似文献   

6.
骆正林 《新闻知识》2007,(10):38-39
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功能,但是,党报所扮演的双重角色往往使这一功能难以发挥。党报作为一种现代传媒,它必须要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将公共信息及时报道给受众,并允许公众通过党报监督党和政府的工作。而在另一方面,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  相似文献   

7.
典型报道是党报重要的舆论手段之一。重视典型宣传,是党报历来宣传工作中的一条极为重要的宝贵经验。相较于其他媒体,典型报道是党报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好的  相似文献   

8.
季学根 《新闻知识》2006,(11):46-47
党报要闻版是整张报纸的“门面”,是发挥党报主流媒体作用、正确引导舆论的“龙头”,更是党报工作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最前沿阵地。可以说,一张党报的整体办报质量和舆论影响力,最直接、最集中体现在要闻版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上。  相似文献   

9.
一、提高党报的新闻宣传水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党报是党的喉舌和舆论工具。随着党的历史方位的转变,党报的新闻宣传也要与时俱进,着眼于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探索新形势新阶段的新闻宣传规律,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提高党的新闻宣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做强党报“中心工作报道”是时代和执政党赋予党报的政治使命,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报进一步明确定位、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中心工作报道”是关键“中心工作报道”历来就是党报的特色和“立身之本”,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随着党报在新时期报业格局中地  相似文献   

11.
如今,有的党报与读者及社会大众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并不密切,表现在: 1.自费订阅在党报读者群中所占比例少. 2.地方党报对领导日常活动报道过多、文章官样化等弊病,造成地方党报的有效阅读率不高. 3.即便是先行改版改革的一些党报,因为对"高度决定影响力"、细分市场抓核心读者群等"小众""分众"办报理念的片面执行,日渐疏远或者忽视了与公众的沟通及关系的维护,许多地方党报 "来信摘编""大众信箱"等传统专栏消失,通讯员和读者来信来稿明显减少,甚至连向党报投诉反映情况的都比过去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2.
王世华 《新闻知识》2003,(11):34-34
中央提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针对性很强,为党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按照这一要求,不断改进党报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增强党报的权威性和亲和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理论上有一个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报新闻宣传工作,把“三贴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地市党报努力贯彻“三贴近”方针,报纸质量和经营水平有了大大提升。但发展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特别是人才短缺问题特别突出。人才短缺已成了制约地市党报发展的短腿,如果不加以解决,党报质量会出现滑坡,党报引导舆论的作用会降低,党报事业会出现后继乏人,权威和公信度会减弱。所以,这个问题到了非下功夫解决的时候了。早解决早收益,不解决终受损。近日,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就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与大家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4.
王斐羡 《新闻知识》2007,(11):95-95
各级党报是同级党委的机关报,以"党的喉舌,人民的声音"著称,也以此为办报宗旨。作为党报,这一宗旨是必须坚持的,但是,长期以来,面孔死板、内容僵化成为许多党报的一个普遍问题;在报纸发行上,主要依靠党委宣传部门的"摊派",将征订任务以数字的形式下达到各地、各部门,而在报刊零售市场,很难见到党报的影子。  相似文献   

15.
"精英"还是"平民"?——论党报的读者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荣  马燕 《青年记者》2006,(20):23-24
近几年面对严峻的市场考验,部分党报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然而大部分党报的发展状况却依然不尽如人意.如何让党报恢复报业“龙头老大”的地位、重现当年雄风,是业界和学界许多人不断思索与探讨的课题.笔个人认为,党报的发展关键在于它的读定位,也就是明确“党报的读是谁”的问题.这个问题搞明白了,知道我们的党报是给谁看的,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策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党报通讯员网络在单位体制下面临重构与完善.基于国家治理的结构性需求,在党报通联机制的积极运行下,各单位投入到对媒介资源的竞争中,党报通讯员在多方行动者的互动实践中逐步完成了身份嵌入,这一媒介实践也为不同群体提供了生活机遇,创造出向上流动的社会空间.党报的通联实践充分折射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党报"组织者"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月23日,天津日报社社长牛一兵率领报社管理层和编辑记者代表,到南开大学举办了"新时代新媒体新党报"主题论坛,报社相关人'员以"新媒体冲击下党报的生存空间与时代作为""传媒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题做了演讲.这次活动,是天津日报社党报进校园活动第一站.天津日报社党报进校园包括党报进宿舍、设立新报亭和新闻视屏网多媒体显示屏等.  相似文献   

18.
近来,在沿海开放城市,党报“瘦报化”已呈明显发展之势,从东南沿海,到山东半岛,到东北三省,已有部分城市党报开风气之先,也有不少党报正在酝酿跟上,仅笔者所在的山东半岛,已有三家日报改为“瘦报”出版,这是近来我国新闻出版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所谓“瘦报”,就是将原来的报纸  相似文献   

19.
并非伪命题 写下这个题目,首先觉得似乎是一个伪命题,但回顾近二十年党报广告结构的变化脉络,发觉这其实并非一个伪命题.在党报刚一恢复刊登广告时,企业广告就成为党报广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有绝对的份额.当时报纸版面少,而企业广告需求量大,甚至出现供不应求、企业排队等广告版面的局面.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企业广告投放决策的逐步理性化,尤其是随着晚报、都市报、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市场化媒体的迅猛崛起,广告市场竞争加剧,加之党报的经营模式单一,没能适应市场形势的急剧变化,与时俱进地改变、提升自己的经营策略,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党报企业广告的份额大大地下降了,代之而起的是政府形象广告占主导.这一方面是因为地方政府的确有宣传的冲动,另一方面更是党报在市场夹缝中艰难生存发展的一种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众多大众化传媒的快速崛起和发展,特别是都市报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对广告市场的蚕食,党报广告经营受到严峻的挑战.党报具有二元属性制约,即党报一方面肩负党和国家舆论导向宣传的重任,另一方面报纸又具有商品属性,必须参与市场的检验才能生存和发展.立足于党报自身的定位,审视传媒竞争的新态势,党报如何打破常规,走出广告经营的新路,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尝试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