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我采写的一些新闻报道多次获得中国晚报好新闻奖、华北晚报好新闻奖和山西好新闻奖。作为一名记,谁都想出新闻精品。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新闻呢?我认为,好新闻是记厚积而薄发,吃透“上头”和“下头”.用心思考、用心观察、用心采写而来的。现结合我的从业经验,粗浅谈些采写好新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版头条是报纸新闻的重中之重。它理应条条是合格的正品,还应该是精品主产地。因为没有好的头条.就撑不起一个好的版面,就显不出整张报纸的份量。可是有的报纸多年来在各级、各系统好新闻评选中获得的好新闻奖,极少是一版头条。可见.精品的主产地出的精品并不多。这说明,办报人的头条意识不强烈.对头等的位置如何经营出头等好新闻,投入不够。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一位记者对我们说,他天天报道会议,写的都是“八股文”,一年下来,连参加好新闻评选的作品也推不出,对会议新闻越来越提不起精神了。据了解,在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中,持有这一观点的还大有人在。其实,只要用心,会议新闻同样可以写出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4.
刘军 《新闻三昧》2006,(1):81-81
一年一度的好新闻评比,其目的是检阅各新闻单位的实绩,推动新闻改革,促进新闻宣传水平的提高。它有利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培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从而使新闻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大局服务。但在目前的好新闻评比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它不仅牵制了新闻单位领导的精力,影响了新闻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损害了主办单位的形象。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在今后评比工作中注意改进和克服。  相似文献   

5.
新闻好写,写好新闻就不那么容易了。“抓活鱼”,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好新闻。笔者将其归结为“五官”采写法。  相似文献   

6.
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新闻工作都把出精品作为自己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而角度“精”题目“巧”,则是新闻精品的两翼。只有两翼强健了,新闻才能大有作为,报纸才能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7.
减少一般化报道,从改进日常报道中抓新闻精品   好新闻出在哪里,只有重大事件才能出好新闻吗?不见得。从笔者参加历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看,大约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获奖作品都是来自基层、来自现实生活、来自日常报道的新闻。要提高动态消息的质量,多出新闻精品,就必须从改进日常报道,大力减少一般化、概念化、程序化的报道入手。   多年来,大量的日常新闻报道总是摆脱不了表扬性、工作性,简报式、文件式的模式,这与新闻写作规律的要求,与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读者强烈地呼唤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8.
身为记者,谁都想写出独家好新闻并获新闻大奖,但是真正做到着实不易。事实上好新闻常常就在身边,关键记者没有“慧眼”。下面,我们结合多年的新闻实践谈谈发现好新闻的点滴体会,以及如何“磨”亮发现的“眼光”。  相似文献   

9.
有好的新闻事件,好的新闻素材,不一定能产生好的新闻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何选择新闻角度的问题。所以有人说“好新闻来自新角度”。  相似文献   

10.
简讯     
《新闻爱好者》2005,(9):28-28
为提高全县新闻写作水平,内黄县委宣传部成立了“好新闻”评选委员会:今年7月9日,评委会对上半年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过的新闻稿件进行评选,从500多篇作品中评选出了10件“好新闻”作品,并对这些“好新闻”作品进行讲评和奖励,进一步提高了基层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每名记都希望自己能轻轻松松写出新闻精品来。在新闻越来越重质的今天,都在为创出精品成为“无冕之王”而不懈追求。毕竟,新闻精品影响力大,一篇精品的影响力超过成百篇、上千篇的普通作品。但创新闻精品绝非易事,光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笔从事新闻写作多年,悟出一点创精品的道理,那就是记要舍得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的“好新闻”评选中,我们有20多件作 品获山西广播电视奖,有2件获全国奖、回顾精品创作的经历,我们的体会是:用“心”想新闻写新闻,这里的“想”,并不是闭门造车、苦思冥想,而是理性的思考,是在积累中思考。通过思考,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抓住心灵为之一动的瞬  相似文献   

13.
我想,不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每年都希望能够采写出一两篇精品吧?我曾在《阳泉矿工报》担任过记者,现任阳泉煤业集团三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通讯报道工作。近几年来,我每年都有一、两篇作品被市级以上报刊评为好新闻。熟悉我的同行说:“你小子有搞新闻的命,好事都让你碰上啦!”果真是命好吗?我不这样认为。采写精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光靠碰是碰不上的,下面是我采写新闻精品的几点体会,愿与各位商讨,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刘飞锋 《今传媒》2006,(7X):40-41
会议是一座新闻的富矿。但一些跑会记对按部就班地写作程序式会议新闻、完成“规定动作”得心应手,却不知如何搞好“自选动作”、如何从会海里“淘”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上好新闻。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要认真实践马克思新闻观,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多出精品佳作,当好“耳目”与“喉舌”是新闻队伍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处处留心皆新闻”。这里所说的“留心”,是指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善于用心去“找新闻”,即善于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眼光去发现和捕捉各种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而深入采访,写出鲜活的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采写的一些新闻报道多次获得中国晚报好新闻奖、华北晚报好新闻奖和山西好新闻奖。作为一名记者,谁都想出新闻精品。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新闻呢?我认为,好新闻是记者厚积而薄发,吃透“上头”和“下头”, 用心思考、用心观察、用心采写而来的。现结合我的从业经验,粗浅谈些采写好新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宣传重点抓得再准,没有扎实深厚的新闻根底,想写出好新闻那是枉然。新闻根底包括新闻专业理论和新闻业务素质两个方面。新闻专业理论是新闻实践的升华和总结,也是指导人们从事新闻实践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云 《传媒观察》2005,(7):56-57
4月24日至29日,江苏省2004年度报纸好新闻评选在连云港市风景如画的连岛望海楼宾馆举行。江苏70多家新闻单位选送的713篇稿件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最终285篇获奖稿件中,有45篇获一等奖、99篇获二等奖、141篇获三等奖。我有幸作为评委参与评选工作,感慨良多,其中体会最深的就是,新闻精品的写作要善于捕捉、深入挖掘。是否善于捕捉新闻是衡量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能力的标尺。  相似文献   

20.
王振祥 《视听界》2000,(1):50-51
新闻评论《岂能“一卖了之”》先后获’98江苏广播新闻一等奖、中国广播好新闻二等奖、至此,我已有52件用品在全国、省级年度好新闻评比中获奖。作品有的得到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批示;有的成为报刊专题讨论的“导火索”;有的被20多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