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崇见 《考试周刊》2011,(68):29-30
电视“真人秀”是近年来西方最火爆的节目形态之一.《美国偶像》是福斯广播公司从2002年起主办的美国大众歌手选秀赛。英国电视节目《流行偶像》的美国版,人气非常高,近年的收视率牢牢占据着美国黄金时间段电视节目榜首。本文将“真人秀”置于消费社会的宏观视野下,以文化背景和心理动因作为切入点.试图从宏观的社会层面和微观的心理层面考察电视“真人秀”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魏霄 《中文自学指导》2006,(6):65-66,42
本文分析了四十年代被树立为“赵树理方向”的赵树理丈学创作的特点,并且通过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关于“大众化”问题的论述的分析,结合“大众化”问题的历史和时代背景,试图解释《讲话》中提倡的文艺作品“大众化”、“与工农兵结合”的真实含义,从而分析当时被认为最好地体现了《讲话》精神的赵树理的创作思想与毛泽东所提倡的“大众化”的实际内涵的相同、差异与分歧之处,并部分涉及到了这种差异影响下的赵树理的当代命运。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师》2005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核衰变”和“核反应”》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原文》作者认为“衰变”和“核反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形式逻辑上来看,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是“全异关系”,不能互换使用。笔者读后认为,“原文”作者的观点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4.
“兴”的本义是有所托、寄,“赋比兴”之“兴”和“兴观群怨”之“兴”用的都是引申义。前者的意思是“托事于物”,后者的意思是“托事于《诗》”。“兴观群怨”的具体意思是依托《诗经》发表意见,借此观察彼此的心志,互相交流思想情感,并对他人进行怨刺。春秋“称诗”分赋《诗》、引《诗》两种形式,“兴观群怨”对二者都是适用的。前人或认为“兴观群怨”乃指作诗或读《诗》而言,这种看法是颇需斟酌的。  相似文献   

5.
刘勰与钟嵘论“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江 《重庆师专学报》2004,3(2):62-65,90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钟嵘的《诗品》都多次用到“奇”这一术语,但两人所论之“奇”的内涵有很大区别,他们对“奇”所持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折射出两人论文指导思想和著述目的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通过造反与招安两种观念的对立和冲突,展现了“江湖”化与“庙堂”化的融合、渗透与排斥。从这种化视角阐释梁山水泊的内部冲突,对深入理解《水浒传》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林多喜二的《腊月》与老舍的《月牙儿》是日中两国当时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两部作品都赞扬了下层人的善良品质,都对罪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小林多喜二与老舍都巧妙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独白”等艺术手法。小林多喜二拘泥于“塑造群像”的主张,有非个性化特色。老舍力主观实主义手法,人物个性鲜明丰满。他们的创作实践证明了一条宝贵的经验: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不能用思想性取代艺术性,要努力塑造丰满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虚词“的”与“地”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两个语言成分,“的”和“地”是分用还是合用,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王力先生主张分开使用(见《汉语史稿》),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也多是分写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还专门分析了这两个词的具体用法。不主张分开使用的以吕叔湘先生为代表,吕先生认为这两个词的用法很难区分,中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说“杀青”     
王秀丽 《语文知识》2005,(12):17-17
近年来,“杀青”频频见诸媒体,成为一个很走俏的词。例如: ①电影频道还将在国庆期间推出两部刚杀青的电视电影:《大憨》和《上车,走吧》。(《人民日报》2000年9月29日) ②颇受关注的20集电视连续剧《动感豪情》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拍摄,昨天在香港正式宣布杀青。(《北京娱  相似文献   

10.
作文与做人     
“作文”与“做人”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曾巩在《墨池记》中就曾这样提到:“学则固岂可少哉!况欲学徒道德者邪”,这里的“学”即“作文:,这里的“德”即为做人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等待》是美国华裔作家哈金的代表作品,情节简单却寓意深刻。书中回顾和反思了"文革"和改革开放两大历史事件,同时通过对小人物心理活动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作者对人性入木三分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长干行》深受二十世纪初美国诗人、学者们的青睐。相较于庞德《长干行》译诗的广为人知,尽管威廉斯《桂树集》中的译诗《长干行》也富于特色,但学界对其尚不够重视。倘立足庞德与威廉斯各自诗歌创作语境,会发现两版《长干行》的翻译策略迥异。庞德的“绝对节奏”译诗策略联结主体情感与智性两极,威廉斯的“可变音步”策略终极指向也是主体之“思”,但较之庞德的“绝对节奏”,威廉斯的“可变音步”意欲更有效贴合现时的现实生活世界。两种翻译策略背后,浓缩的毋宁是美国自由诗音乐性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布什是公立学校教育的支持,他认为公立教育是美国的脊梁和希望。但2001年8月,据美国《时代》杂志的报道,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家庭学校(home schooling)剧增。根据最近的研究,美国一份新的联邦报告表明,1999年至少850,000名学生选择在家学习。一些专家认为实际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至1994年,政府估计是345,000人,甚至最大的估算认为家庭学校的人数是K-12总人数的4%。并且在阿拉斯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淮南子》中"因"的思想的渊源和“因时”、“因俗”、“因人情”的教化思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明该书中道儒两派教化思想的不同特色及两派思想相互贯通和一致之处;对《泰族训》中的人性思想与孟、荀及董仲舒的人性论亦做了适当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人喜欢为他们的总统归纳“主义”,作为总统们治国理政要点的概括,如艾森豪威尔主义、杜鲁门主义、里根主义、克林顿主义,等等。布什当总统还不到两年,但由于他“新招”颇多,特色明显,美国学者与舆论界早早就把“布什主义”推出来。布什上任一个多月后,“布什主义”一词就首次出现在《华盛顿邮报》上。“9·11”事件之后,布什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的讲话,美国政府也先后出台一系列有关文件。2002年9月20日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被认为是对“布什主义”集中全面的阐述。简而言之,“布什主义”是对布…  相似文献   

16.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Maxine Hong Kingston(汤亭亭)的成名作。汤亭亭通过改写中国神话,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华裔女性刻板形象,重构了华裔女性女勇士的新形象。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女勇士》,以期更好地挖掘作品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第七部也是最后一部《哈里·波特》7月21日起在美国及全球上市销售,巨大的销量与影响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美国在24小时里就售出了830万册,可以用“疯狂”两字形容。在英国头两天销量达到了创纪录的300万册,就是北京各大书店也卖出了一万册英文原版书。比尔·盖茨多次宣称“纸阅读”将不复存在,电子媒体将变得与书报一样方便。然而,《哈里·波特》在这个十年里发行出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胡军伟 《考试周刊》2009,(28):33-34
《大人物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一部杰作,小说描写了美国爵士乐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文章从金钱梦和爱情梦的破灭两个方面探讨了盖茨比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9.
郑颖琦  张超 《现代语文》2009,(6):136-137
任碧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生代华裔作家群中较有影响的一位。其短篇小说《谁是爱尔兰人》体现了她一贯的文化观:对美国主流话语中的“大熔炉”理论模式的挑战,并主张建立一种美国“色拉碗”式的多元文化。也就是说,在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语境中,每种文化都有发展和变革的必要,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文化身份的流变也应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词典》列惟独、惟恐、惟利是图、惟命是听、惟其、惟我独尊、惟一、惟有等词,并认为这里“惟”同“唯”,即不仅“惟一”或作“唯一”,其他各条皆然,这样就形成了八组异形词。《词典》以“惟一”为首异形词。杨春女士的专著《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附录“《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异形词总表”中,这些异形词均失收,且不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之列。因此,对它们进行溯源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