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波形HHT变换的方法和对变换信号的前三个分量提取MFCC特征。对提取的三个分量特征分别用GMM方法建立地震和爆破的判据模型。其中,高斯混合模型的阶数为12阶,MFCC特征使用24维。将训练样本MFCC特征经过建立模型验证MFCC判据的可行性。在用建立的模型识别非训练样本数据,判断模型对未知震源类型的分类能力。实验得知:第一个分量提取的MFCC特征的识别效果最好,MFCC特征参数是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识别的有效判据。  相似文献   

2.
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 )可以反映时间信号频率响应和谱包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PCC来提取地震信号特征,并且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MM )来判断震源类型是天然地震还是人工爆破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LPCC在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识别中的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以同一次事件3个台站记录波形数据来识别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类型,分析了LPCC在识别时的稳定性,并且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3.
经验模态分解(EMD)是以信号极值特征尺度为度量的时空滤波器,它充分保留了信号本身的非线性和非平稳特征,在信号去噪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本文以电力绝缘气体SF6为研究对象,在介绍EMD分解方法的基础上,首先对含噪的SF6光谱信号做EMD分解,得到各阶本征模态函数(IMF),然后对高频的IMF分量用阈值法进行处理,把经过阈值处理后的高频IMF分量与低频IMF分量叠加重构得到去噪后的信号.分析了在不同噪声水平上与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EMD阈值去噪法有效地去除了噪声,较好地保留了光谱的细节信息,与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相比较具有自适应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结合小波技术对传统的维纳滤波算法进行改进,对语音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求得小波系数,计算小波系数的阈值,然后利用阈值对小波系数进行过滤,再对小波重构信号,信号经过维纳滤波器模型达到去噪效果。最后对算法进行了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5.
结合小波技术对传统的维纳滤波算法进行改进,对语音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求得小波系数,计算小波系数的阈值,然后利用阈值对小波系数进行过滤,再对小波重构信号,信号经过维纳滤波器模型达到去噪效果。最后对算法进行了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6.
Ridgelet变换是信号的一种新的多尺度表示方法,它特别适合于具有线奇异性的二维信号的描述.将小波的自适应阈值去噪方法扩展到Ridgelet域中,应用Ridgelet变换,采用自适应阈值对地震信号进行去噪处理.教值实验结果表明,Ridgelet变换在地震信号去噪方面优于小波变换.  相似文献   

7.
提高信噪比是地震信号数字处理的主要任务.研究了几种常用的小波去噪方法在地震信号中去除随机噪声的应用,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并改进了算法.通过MATLAB的仿真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的去噪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Fourier变换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小波变换对含噪语音信号进行特征提取,结合隐马尔可夫和人工神经网络混合模型进行识别的方法,进一步反映语音信号的动态特性、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识别率.实验证明,该模型适合于对噪声背景下的语音进行识别,同传统的HMM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抗噪鲁棒性,在信噪比较低情况下,识别率比传统的HMM模型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去除在心电信号采集过程中混入的基线漂移等噪声信号,避免噪声对心电信号特征点的识别和提取造成误判和漏判.利用样条小波小波对心电信号按Mallat算法进行分解,然后小波重构的算法进行去噪.采用MIT-BIH数据库中的心电信号进行仿真、验证,有效去除了噪声信号.此方法实时性好,为临床分析与诊断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传统信号去噪方法常采用门限法对噪声信号的小波或小波包变换做阈值处理以达到去噪的目的。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小波包滑动阈值去噪的新方法,通过对信号的小波包分解系数的滑动阈值量化,得到重构的去噪信号。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滑动阈值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位于强震区软岩地基上的高耸进水塔结构,采用动力分析中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塔群的振型规律,对比分析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由0.3 g提高到0.4 g的情况下,结构位移、应力和内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塔顶位移和塔体应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需采用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大开间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进行了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谱分析.得到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特点;以及结构在8度抗震设防情况下水平位移沿楼层高度分布曲线、楼层剪力沿楼层高度分布曲线.比较了纯异形柱框架与底层矩形上部异形柱框架的地震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底层矩形上部异形柱框架能够改善结构底部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郑建新  刘鹏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4):27-28,91
通过对桥梁抗震理论发展的探讨,结合汶川地震对桥梁破坏情况,阐述了自身对桥梁抗震设计的观点,为桥梁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建筑的平立面布置、抗震结构体系、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塔式起重机的地震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震冲击造成塔式起重机遭受严重损害,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问题,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谱分析技术进行塔机地震作用动态响应研究。建立了塔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学方程和谱分析有限元模型,在编制了地震反应谱之后,基于ANSYS平台实现了8级烈度强震下的塔机地震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臂受地震作用在水平、竖直方向产生的振动和弯曲是其断裂受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献[1]的基础上,讨论水中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了结构水相互作用时的位移响应,内力及沿高程的地震力分布。  相似文献   

18.
现有结构的抗震鉴定采用两级鉴定法 ,设计人员往往根据粗略计算和经验进行加固 ,导致加固方案不安全或过于保守 .本文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及专家经验 ,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鉴定与加固计算机软件 .该软件具有“导航”功能 ,人机界面友好 .具有一般土建知识的用户即可通过使用该软件选用加大截面法、钢构套法或粘钢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较准确、合理、快速的抗震加固设计 ,并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山东济南建邦三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有桩和无桩两种模型,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反应谱和弹性时程分析。两种模型的地震响应的结果表明,桩土效应对结构位移和内力影响较大,在对大跨度支撑体系斜拉桥进行抗震分析时,应该考虑桩土效应。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两个钢筋混凝土梁柱中节点在低周反复荷栽作用下的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这两个梁柱中节点的受力机理及抗震性能,通过对这两个节点抗震性能的比较。得出了抗震节点和非抗震节点抗震性能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