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有特色的著名抒情诗人。 2 0年代 ,他是早期象征派诗人 ,30年代则成为现代诗派的领袖。综观戴望舒一生的创作 ,他属于 192 7年左右那一批诚实和敏感的诗人。由于受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 ,又由于其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和历史文化源流不同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有着独特的地方。本文试从以下三点对戴望舒与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一、情调 :朦胧与哀愁虽然戴望舒在诗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多种情感 ,用诗歌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证实了自己复杂而丰富的感情世界 ,他却从来不在诗歌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朦…  相似文献   

2.
<望舒草>被视为戴望舒创作充分成熟时的代表作品,诗以象征化的意象和氛围传达感情,诗人深沉忧郁的情绪在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邵华 《教书育人》2004,(5):58-59
被称为现代派“诗坛首领”的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创作的漫长征途上,用他自己和民族所遭受到的重重灾难树立了一座座极富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名诗人、学翻译家。他的诗自成一体,被誉为“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分三个阶段,但其诗始终得中西化的精髓。可以说,戴望舒的诗是汲取了西方化营养,植根于深厚中华化沃土,中西合璧且充满民族风情的现代诗。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与各种社会集团力量拉开一定距离,形成自己社会改造以及学上的自由主义立场。他不断地抒写“忧郁”,就是在将其寻找理想而不得的苦闷升华为审美情感,就是在不断地向理想发出怀恋,就是对于自由主义的清醒的选择与痛苦的坚守。  相似文献   

6.
王淑芹 《文教资料》2006,(10):118-119
“跳上高云,/惊人的一鸣;/落下了尸骨,/羽化了灵魂。”朱湘的这首《爆竹》,无异于诗人自己一生的写照。他的生命如此短暂,宛若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呈给世人刹那间的美丽。但“不死也死了,是诗人的体魄;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时过境迁,再读诗人的诗仍能感觉到他的画面美、音乐美、诗情美。朱湘的诗不同于郭沫若的豪放、冰心的温婉、徐志摩的轻灵、戴望舒的忧郁、闻一多的沉重、殷夫的自豪,他的诗是属于别一世界的。“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春夜梦回时窗前的淅沥;/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从电光中泼下的雷雨——/但将…  相似文献   

7.
以诗育人     
诗教 ,即用诗的形式同学生交心谈心 ,传递感情 ,开导、启迪、激发学生 ,以达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学生思想上有了压抑、苦闷 ,生出了杂念 ,他们惧怕批评 ,厌恶说教 ,可我送他一首小诗 ,一副对联 ,他却乐于接受 ;加之诗有形式美和艺术美的特点 ,这于喜欢新形式而又爱美的中学生 ,尤能激活兴趣 ,扣动心扉。学生在接受我赠诗的形式和艺术的同时 ,也就接受了我给予他们的思想启迪和教诲。有时还能使他们终身难忘。一、以诗传递感情———把自己交给学生 ,把一颗爱心交给学生。这里说一个例子 :1999年 ,某班班主任和一位任…  相似文献   

8.
《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感情是诗的灵魂,是诗的生命。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但感情却不等于就是诗。愤怒、悲哀、快乐、忧伤、畏惧、欣慰等都只是感情.而不是诗。只有当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艺术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受到深刻的感动.那才是诗。  相似文献   

9.
一些人认为中国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写诗人没有得到爱情的伤感的爱情诗,这是从表层上得到的认识。透过表面层次,我们会看到这首诗的象征性非常鲜明,诗人铸造的是一个具有典型性和个性统一的艺术世界:它既有对诗人童年、少年生活的触发,更有对诗人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忧郁和苦闷的复杂心绪的抒写。  相似文献   

10.
《琵琶行》及其叙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的代表诗作《琵琶行》创作于唐玄宗元和十一年 (816)。当时作者被贬官在江州任司马。一年的江州生活使他对当时政治的腐败和吏治的黑暗有了更深刻的体验。这年秋,他一次在江边送客时遇到了一位“长安故妓”,这位富有艺术才华的妇女的悲惨身世触动了他的心事,遂写下了这首享誉千古的诗篇。诗中记述了这位歌女的一生经历及其出色的技艺,对她年老色衰、从良非偶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并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感情的共鸣中,抒发了被贬谪的苦闷与悲哀,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这首诗的突出成就就是在叙事方面。第一,叙事和抒情巧…  相似文献   

11.
元和诗苑中,“诗鬼”李贺是一个天才早殁的悲剧诗人。他的诗如空谷幽兰,独具奇诡冷艳的幽姿雅韵,而这正是他惨痛人生心绪的一种特殊悸动。可以说,内心失落的苦闷与灵魂压抑的矛盾,铸就了他悲剧心态的基本情感特征。本文仅以此为视点,通过对李贺复杂的主观心理素质的整体透视,来寻绎其悲剧人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巨大死亡痛苦孕育的诗篇──戴望舒《致萤火》诠释兼与波特莱尔等比较王文彬戴望舒表现内心潮汐的诗篇,总是很谨慎地把真实巧妙地隐藏在想象之中,构成与自己感情历程相对应的另一个平面上的统一体。由于研究者和读者不甚了然一些诗篇的背景,常常感到诠释为难,或者理解...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与现代     
前言:戴望舒是现代诗坛上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话题。他被30年代现代派奉为"诗坛的首领",对西方象征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艺术进行了成功的借鉴和移植;与此同时,他的诗歌创作又深深扎根于对古典文学传统的纵向继承。难怪杜衡说:"戴望舒诗是象征派的形态、古典派的内容。""西化成分是显见的,但压倒一切的是中国诗风。"戴望舒诗歌的这种双重品格渗透在其诗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4.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丁香姑娘》,《丁香花》MTV,学生和老师踏歌入场。 二、导入 师:同学们,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一位现代派诗人,他曾用笔,或者确切地说是用心感动过无数个孤独寂寞的灵魂。他的名字叫——(生齐答:戴望舒)提起戴望舒,无人不会想起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王淑红 《语文天地》2012,(11):33-34
《雨巷》这首诗作于1927年夏,于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这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为这首诗,戴望舒有着"雨巷诗人"的称号。当时的戴望舒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法国象征派的特点是极富象  相似文献   

16.
戴望舒的诗路大体呈现为由格律到意象象征到超现实再到半格律.他将中学传统与西学思潮相结合,以影响--"影响的焦虑"--反影响为共同表征,似乎走的是一条"循环"之路.但毋庸讳言,这一过程中戴望舒认清了自己并日臻成熟,尽管诗人过早离世为诗坛留下了些许"设若".  相似文献   

17.
刘琳 《语文天地》2012,(6):33-34
《雨巷》这首诗作于1927年夏,于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这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为这首诗,戴望舒有着"雨巷诗人"的称号。当时的戴望舒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法国象征派的特点是极富象征色彩,意向朦胧含蓄,戴望舒的这首诗运用象征这一表现手法,传递着一种浓郁、阴柔之美。同时作者也深受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具有“雨巷诗人”美誉的戴望舒的诗歌多长于抒发真情、挚情。诗集《望舒草》出版后,使他很快成为知名诗人,他的诗很快风靡了全国。但是让我们迷惑的是诗人那忧伤的律动中徘徊着一个倔强的寻梦者的灵魂,这种意象最集中体现在《寻梦者》中。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与各种社会集团力量拉开一定距离,形成自己社会改造以及文学上的自由主义立场。他不断地抒写“忧郁”,就是在将其寻找理想而不得的苦闷升华为审美情感,就是在不断地向理想发出怀恋,就是对于自由主义的清醒的选择与痛苦的坚守。  相似文献   

20.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收到这首诗以后说"这首诗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戴望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