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蒋丽萍、程俊英的长篇小说<女生·妇人>脱胎于庐隐的<海滨故人>,但又不同于该小说.<女生·妇人>忠实了<海滨故人>的基本精神,做到人物、情节与环境、时代背景的真实性的统一,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却强于<海滨故人>,具有很强的解读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鹤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74-75,90
关于<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读,历来争议很多,本文根据孔子生平事迹以及<论语>一书所载孔子言行,从考察孔子思想入手,对此句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对新时期新形式下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妨用"生命·尊重"民主·平等"关爱·激励"表率·博学"开拓·创新"二十个字概括.  相似文献   

4.
美国杰出小说家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列曼斯,马克·吐温是笔名。"马克·吐温",英文中意为"两寻"(即12英尺),作者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笔名呢?原来,马克·吐温出身贫寒,他四岁时,举家迁到西西比河西岸的汉尼巴尔城。长大后,受雇当上了汽船上的领航员,长年奔波在密西西比河上。领航员领航时,水  相似文献   

5.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有一个被读者忽略了的角落,即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作的三幅水彩画。笔者通过对三幅水彩画的解读,挖掘了简·爱的思想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历险故事姊妹篇".该文对比了两部历险记,认为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其实是一个人物的两个侧面,即作者对自我理想人格的塑造.这两个人物是"合二为一"的,由此也能发掘出两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存在着从"自度"到"度他"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中师地理教学的"五环三扣"法的"五环"是指中师地理教学的五个环节,即"预习·思考·提问·精讲·训练"等五个环节,"三扣"是指中师地理教学过程始终要扣紧"课文·插图·练习".它们是中师地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语>语体简约、微言大义且年代久远,给世人研习带来重重困难,常致各家之说屡屡相异,甚或相互冲突.对<论语·子罕>篇第六则,历来所见亦多有别.与传统的"个人心得式"解读法不同,本文采用对文中关键之"多"字的各种可能义项置入语境进行组合、分析、比较、优选的解读方法,以求最大程度地切近文本内涵,走出此类经典解释困境.  相似文献   

9.
对阿尔都塞"结构"解读观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易·阿尔都塞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结构"问题.他的总体性原则,对马克思等经典作家思想的解读及他的矛盾与多元决定论思想等,其背后都深藏着他的结构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法功能与语义关系、性质与作用、来源与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古汉语"主·而·谓"结构作了全面分析,认为"主·而·谓"结构具有一般主谓结构的语法功能与语义关系,仍是主谓关系性质."主·而·谓"结构中的"而"是连词,起强调凸显主语的作用,它并不是由代词"而"虚化来的."主·而·谓"结构的出现是说话人有意识的运用,它的出现高峰是在上古前中期.  相似文献   

11.
韩愈的“以诗为戏”有“战诗”和嘲戏谐谑两种形式,其创作目的主要是获取乐趣,与传统的“诗言志”不同。因此,创作手段也不同,这是韩愈“以文为诗”创作手法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古代文献,系统研究了先秦“赋”字的语义演变,指出”赋”字在先秦典籍中有税贡、铺陈二义,前者为其本义,后者则为同音假借,后义本字应为“敷”,后世所说的“赋诗”、“诗赋”,取义于铺陈,其根源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对于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千夫”一词的含义,毛泽东认为是指“敌人”,有人认为是古代武官名,也有人认为是指众人。综合考察“千夫”、“千夫指”两词的含义,可以得出结论:千夫,本指众人,在鲁迅诗中特指人民大众,而“千夫指”本意为被指责的人,在鲁迅诗中指敌人。  相似文献   

14.
青春的刀口--试论海子的爱情诗与"四姐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海子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不少未解之迷.其中最大的迷,即是"四姐妹"身份确定问题.实际上,答案已在<日记>一诗中.  相似文献   

15.
艺术有着“虚”和“实”两个方面。虚和实是互为依存,相反相成的。艺术中的“虚”,就是相对于艺术实象的“空白”。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言外意”、“画外音”、“潜台词”。而这些,其实就是“虚”,就是“空白”。中国诗论超越莱辛“接近顶点”理论的艺术探索,可以称之为“序曲即尾声”理论。  相似文献   

16.
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解读"见仁见智",涉及到诗词的读解方面"无理"、"有情"等深层次的矛盾关系。诗词有它的特殊规律、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只有反复咏诵,熟读精思,把握诗的艺术特质,才能领会诗的真意,才能得出符合诗的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 ,学术界对白居易评价《长恨歌》时所使用的“风情”一词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从“风情”与“正声”对举、《长恨歌》中“风情” ,以及白氏其他诗文中“风情”的韵味等三个方面入手 ,对“风情”作出了是帝、妃间缱绻、浪漫的恋情的判断 ,从而否定了“风情”即为“正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以诗入乐”是唐诗歌曲的主要形式,在运用时又有“撰写合乐”与“选诗合乐”之别。这种歌曲形式之所以盛行于唐代,是由于燕乐的高度发展,为“以诗入乐”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乐调源泉。  相似文献   

19.
"玉壶"新释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玉壶”在诗中使用的是比喻义“明月”而不是玉壶的本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与读者目光相接触的瞬间,能引起大多数读者愉悦的景物描写叫做乐嚣,反之则叫做哀景。《青青河畔草》中“乐景写哀”技法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乐景在客观上使主人公的衷情在读者的心目中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使全诗产生了惊心动魄的力量。客观上的“乐景写哀”现象经楚辞、汉诗而不绝,至《古诗十九首》而蔚为大观。有唐以后,此技法应用的频率和范围更高更广了,清《红楼梦》更是达到了乐景写哀的极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