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耀州窑以烧造上乘青瓷闻名于世,从晚唐经五代、北宋至金代前期,所烧的青瓷一直享誉天下。金代后期以降,青瓷日渐衰落,其中心窑场也从创烧以来的黄堡镇,东移到陈炉镇。耀州窑的陈炉窑场,创烧于金代后期。金末元初的产品仍以耀州窑传统青瓷为主。但在耀州青瓷日渐衰  相似文献   

2.
正耀州窑是我国著名的青瓷窑场,在北方青瓷窑口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考古资料显示,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唐时期青瓷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晚唐青瓷烧造技术基本成熟。五代末烧造的天青釉,更是精美绝伦,堪与越窑秘色瓷平分秋色。北宋时,耀州窑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期,其烧造的青瓷已占据耀州窑瓷器的核心地位,形成了以印花和刻花装饰为代表的风格,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耀州窑也影响了众多其他地区的窑场,形成了以耀州窑为中心窑场的瓷窑体系——耀州窑系。金代的耀州窑瓷器虽质量已  相似文献   

3.
沈浩注 《收藏》2012,(2):52-56
本文介绍的环县出土耀州窑青瓷有一定的时代跨度,涵盖五代末宋代初期直到金代。究其窖藏原因,当是宋与西夏交战或蒙古灭金的战乱中,器主外出逃难时将其拥有的耀州窑青瓷埋藏。这些青瓷反映了耀州窑产品在当地一带的销售情况。  相似文献   

4.
杜文 《收藏》2015,(5):60-65
四川、重庆地区窖藏出土耀州窑瓷器据四川研究者初步统计,四川、重庆地区窖藏出土耀州窑瓷器主要有:1972年什邡县窖藏出土的宋代瓷器280余件,分别为影青、龙泉青瓷、耀州青瓷等(《文物》1978年第3期)。1974年简阳东溪园艺场古墓出土宋代瓷器500多件,其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耀州窑博物馆近年新征集的一批宋代青釉耀州窑青瓷,从器物造型、装饰工艺和纹样图案来看,很多具有突出特色,例如竹马、飞天等装饰图案为耀州窑独有,从中可窥见宋代耀州窑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多变造型与精湛的刻印花技艺。  相似文献   

6.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青瓷窑之一,其装饰技法丰富多样,刻花、剔花、划花、印花、贴塑、绘画、镂孔等无不具备。晚唐时期由于受越窑装饰技术的影响,新颖活泼的划花纹样开始兴起。划花装饰技法是采用竹、木或骨类等有弹性的尖状工具,在瓷器坯胎上划出各类单线条纹饰,然后施釉烧成。其题材主要有植物、动物和几何纹样。划花装饰技术的出现开创了耀州窑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局面,为宋代耀州窑青瓷刻花工艺奠定了基础。在此介绍六件典型青瓷划花装饰器物,与读者一同赏析。  相似文献   

7.
禚振西 《收藏》2010,(7):32-38
耀州窑是中国北方青瓷的代表窑口,是今人所说宋代“八大窑系”之一。宋代记述瓷窑的古文献中对耀州窑多有记载,特别是王存《元丰九域志》及《宋史》中有“耀州,贡瓷器”的记载。但到了近代,耀州窑的辉煌历史和成就已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耀州窑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窑场,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宋、金时期,耀州窑以盛产独具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瓷,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对当时的诸多瓷窑产生了重要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庞大的耀州  相似文献   

9.
柴菲 《收藏》2007,(3):167-167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心窑场黄堡窑址临近唐代都城长安,经历五代,北宋、金、元,到明代终结,共有800多年烧制瓷器的历史。《中国陶瓷史》一书高度评价了耀州窑的艺术成就,将其列为中国六大窑系之一,并确认耀州窑为宋代北方青瓷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正耀州窑烧造瓷器最早始于唐代,当时主要烧制黑釉、青釉和白釉瓷器,后来因受五代时期南方浙江余姚越窑装饰风格的影响,开始创烧刻花青瓷,同时还兼有印花青瓷。据考古资料和实物,宋代是耀州窑青瓷发展的巅峰时期,早期种类以碗为主,中期的出土实物和传世品较多,种类有碗、盘、瓶、罐、壶、盆、炉、香熏、盏托、钵、注子等,品种丰富多样,而每种器物中的器型又往往有多种式样,晚期器物种类有瓶、罐、  相似文献   

11.
杜文 《收藏》2009,(9):83-85
1980年,施翠峰在台湾《雄狮美术》发表《耀州窑划花纹青瓷碗》一文,这是台湾最早介绍耀州窑的专文。铜川耀州窑大规模窑址发掘工作始自1984年。发掘初期,第二批冲破台湾新闻封锁来大陆的台湾记者就到达耀州窑采访并加以详细报道,使耀州窑成为最早介绍给台湾各界的大陆考古新发现,也使耀州窑与台湾的文物界、收藏界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柴菲 《收藏》2015,(7):126-131
耀州窑在五代时期首创天青釉,这种"雨过天晴"般青中泛蓝的青釉瓷一问世即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青瓷审美的至高标准。这是继唐代秘色瓷之后青瓷发展的又一高峰,引领陶瓷审美达1000余年。尤其对两宋时期的青瓷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耀州窑天青色釉出现之前,青瓷最高审美境界的代表是越窑秘色瓷。青瓷的创烧虽然很早,可追溯到商代以前,习惯上称之为原始青瓷,而从艺术角度来品鉴  相似文献   

13.
张国柱  崔涛 《收藏》2008,(4):118-119
近期在西安民间收藏的古瓷标本中见到4件罕见的耀州窑童子蹴鞠纹青瓷,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晓东 《收藏》2009,(5):70-72
咸阳是陕西省著名的文物大市,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文物藏品丰富精美,不乏瓷器精品。咸阳毗邻耀州,距耀州窑中心窑场黄堡窑不远,再加上境内还有同属耀州窑系的旬邑安仁窑窑址,多年来出土的瓷器精品蔚为大观,其中尤以耀州窑烧制的青瓷古朴典稚,美轮美奂。下而试选几例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6,(13)
正耀州窑在近1400年的漫长制瓷史中,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成为中国古代的名窑之一。耀州窑虽以烧制刻、印花青瓷闻名于世,但实际上因其民窑属性,所烧制的产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瓷塑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品类。耀州窑所烧制的瓷塑虽不及碗、盘类大宗生活用器影响深远,然而却不乏自身的一些特色。唐黑釉骑马人像(图1),出土于黄堡耀州窑遗址,高4.4厘米。马作奔跑状,背有一骑者,身体前倾。马与骑者均施黑釉,下部无釉露胎,胎呈青灰色。捏塑而成,造型简洁、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08,(9):44-45
五代耀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耀州窑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五代耀州窑创烧出天青釉和淡青釉,在青瓷中创造出面貌一新的品种。其以青瓷为主流,青釉有灰青、青绿、天青、淡天青等色调。兼烧少量黑釉、酱釉瓷及白釉褐绿彩瓷。器胎可分为黑胎和白胎两类。黑胎呈黑灰与铁灰色,胎体外施有白色化妆土,化妆土上再施青釉。白胎出现较晚,呈白色或淡灰白色,一律不施加化妆土,釉层直接挂坯上,其数量比黑胎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17.
享有北方青瓷代表之称的耀州窑始唐经宋到金代,瓷器的烧造格局出现新的变化。此时在承袭传统青瓷的基础上,成功地烧制出了以仿天然美玉效果的月白釉瓷。月白釉瓷多为素面,主要以釉色取胜。整体釉色呈青白色,青中透白,白中泛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20,(9)
正10世纪的唐末、五代及北宋初期,是陕西耀州窑青瓷烧造工艺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种类丰富,新品迭出,功能细化,某些造型还融入了金银器的艺术因素,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结合窑址考古发掘报告资料及相关墓葬出土文物研究成果,对10世纪耀州窑青瓷造型中的仿唐金银器因素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9.
耕生 《收藏》2008,(9):32-35
耀州窑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被誉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和宋代刻花青瓷之冠,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瓷窑系。耀州窑以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中心,范围包括以东陈炉地区的立地坡、上店、陈炉等。存黄堤镇漆水河两岸分布着大量古瓷窑和作坊遗址。古人有“十里窑场”之誉。在陈炉一带的川塬梁峁间也布满元明清时期的古窑址和烧瓷堆积,厚厚堆积层中夹杂着大量废匣钵、支烧窑具和古陶瓷碎片。  相似文献   

20.
近年陕西彬县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冯晖墓出土一批瓷器,其中青瓷器均可判定为耀州窑瓷。由于出土在五代纪年墓葬中,它们的断代价值极高,有助于解决五代耀州窑青瓷断代及烧造特点等学术争议,也验证了“裹足釉支钉烧”确为该窑五代青瓷烧造特征之一。冯晖墓青瓷托盏曾收录于《咸阳文物精华》,《五代冯晖墓》考古报告(重庆出版社,2001年)也已面世,但未就出土瓷器的窑口予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