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统一的科学技七。“思维科学的目的在于研究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扣方法。”(钱学森语)换言之,思维科学是关于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是思雏主体观念地把握思维客体的工具。滚滚向前发展的人类文明,是以思维方法、特别是创造思维方法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兵从事创造活动的结果。关于创造思维方法与创造性思维康法、创造思维力与创造性思维力、创造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由于在学术理论界的说法不一,界定各异,因而在实际运炸中陷入了困惑。为了获得一个满意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三、灵感思维方法的作用灵感思维方法能引导人发现灵感状态:注意力全神贯注或高度集中在创造活动的客体;情绪异常充沛和紧张,对创造活动的对象充满激情,激发创造活动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思想极度明晰性和智慧高度敏锐性。记忆中遗忘的东西突然回忆起来,思维中遇到的最大障碍突然贯通。灵感是由疑难转化直觉和顿悟的特殊心态,从而使未转化为已知。灵感思维方法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具有重要作用。(一)灵感思维方法是诱发灵感创造、引导科学发现的思想工具。科学发现是创造主体在未知领域之中苦苦探索而在内部积淀意识或一定触媒引…  相似文献   

3.
张小川 《科教文汇》2007,(10S):219-220
侦查思维是指侦查人员在侦查办案中的思维活动,是侦查主体在把握侦查客体的活动中具有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犯罪侦查实践的变化,侦查人员应针对新形势下刑事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而改变侦查思维模式开展工作。侦查思维的转变要紧跟法治化的潮流,与现代科学技术、情报信息的发展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4.
顿悟思维方法是创造主体应当具备的理论思维方法,但它几乎还是一个研究的“空白区”或“真空地带”。顿悟思维方法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当认识到研究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顿悟思维方法的含义、特点和思维机制(一)顿悟和顿悟思维方法的含义顿悟是指创造主体对百思不解的问题突然明白。如“茅塞顿开”等。所谓顿悟思维方法是指创造主体对探究问题达到顿悟能力境地的创造思维方法。(二)顿悟的特点运用顿悟思维方法进行顿悟创造活动,顿悟表现出以下特点:1.顿悟的自发性顿悟尤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中的“分…  相似文献   

5.
科技活动课程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索活动,制作操作活动创造性思维训练和技术发明活动,社会协调发展教育活动,科技文艺、游戏活动等。在诸多的科技活动内容之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侦查思维是指侦查人员在侦查办案申的思维活动,是侦查主体在把握侦查客体的活动中具有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犯罪侦查实践的变化,侦查人员应针对新形势下刑事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而改变侦查思维模式开展工作.侦查思维的转变要紧跟法治化的潮流,与现代科学技术、情报信息的发展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7.
二、创造思维方法的作用灵感、直觉和顿悟等创造思维方法在科学创造活动中开发出创造力,通向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引导科学技术的飞跃。1、应用灵感思维方法开发灵感思维力--第一创造力美国学者沙克劳斯认为,在潜意识下国中产生的"头脑风暴"是一种突然爆发出来的灵感力或灵感思维力--"第一创造力"。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新质的创造力,是一种思维力的飞跃。它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在于为问题的解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思维生体在没有一丝光亮的未知王国中激情地飞跃到闪烁着光亮的自由王国之中,去自觉地探寻探索的目标。郭沫若运用灵感思维…  相似文献   

8.
○李红在科技创新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科学求知和创造,我着重设计了以下的内容:注重创造性人格的塑造。由于正规教材忽略了人们发现或创造知识的艰难探索而真实曲折的过程,我便结合物理学史把知识创造过程中人的活动,人的创造精神,人的挫折、失败和智慧讲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知识的形成都是科学先人和普通民众的实践积累和不懈努力的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创造的信心,不怕困难和失败的毅力,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创造性行动。注重观念转变,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现行教材重逻辑、条理,轻跳跃、猜想,因而在上科技课时,…  相似文献   

9.
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步入一个光怪陆离具有现代文明的社会,使人类生活环境发生巨变,这种变化应归功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那么,科学技术是怎样产生的呢?经过人们不懈的艰苦探索,终于揭开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奥秘,概括出产生科技成果的思维规律,总结出颇有实用价值的创造发明方法,随着人们对其深入研究,便诞生了一门新兴科学——创造工程。  相似文献   

10.
潜伟 《科学学研究》2016,(12):1918-1919
正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创新史"就是一部"技术史"。在远古社会,当科学还远未出现时,人类即有为满足生存与生活需要而发明的各种技术;农业文明下各类技术相互依存,得到缓慢发展;近代以机器大生产为特征的工业革命之后,技术革新与发明层出不穷。技术的发明与创新,奠定了今天世界坚实的物质基础。如何编撰一部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理论的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的推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商品化、生产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也是人类思维发达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过程也是思维劳动的过程,是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解题的过程。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思维科学应该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提供思维方法和思维理论的支持,让中国也出现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中松博士。思维科学研究应该为中国成为科学发现大国、技术发明大国贡献一份力量。只有深刻地认识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区别,才能更好地把握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理论。科学发现与技术…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科普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成就与其说取决于其本身的创造性、牵动性和震动性,不如说是取决于这些成就在多大程度上被普及、被认同。科学普及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对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重要指导。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纵观我国的科普现状,许多问题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四、创新的实践意识创新是一种具有特殊要求的实践、是一种特质的实践,如果实践满足不了这种特殊要求,缺少那种特殊的本质,创新无法取得成功。这种实践的特殊要求简要地说,就是一要“拼搏”、二要“坚持不懈”。不拼搏无法创新,拼搏一阵子而不能“坚持不懈”,也不能创新。与此相应,创新的实践意识就包含“拼搏意识”和“坚持不懈意识”两大因素:1、拼搏意识。一部创新史就是一部拼搏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科学蒙难集》对历史上科技创新的蒙难归纳了十种情况:①传统观念的束缚;②学术权威的压制;③习惯势力的阻挠;…  相似文献   

15.
要培养创新人才,就需要研究创造力的开发。科学与技术的本质是发现、发明,发现是对已有事物的新认识,即从不知到知。发明,是创造出没有的新事物,即从没有到有。创造力解决的就是从不知到知、从没有到有的转化,从而达到发现、发明的创新目的。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知道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故事。阿基米德苦苦思索如何解决皇冠是否掺假的过程中,当他进入装满水的浴缸、看到水从浴缸溢出来时,他恍然大悟,“我找到了!”这种现象就是灵感,有的也称之为顿悟、直觉。很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通过灵感的现象产生的。可以说,灵感与创造力直接相联系,所以有人把灵感称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高级表现形态。因为灵感的产生往往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性。灵感的降临是每一个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人所渴望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这里发表的是本世纪重大科学技术发现与发明成果。虽然没有史论,却留下历史足迹。你可以从中回眸到人类的伟大实践与进步。倘若你有兴趣的话,不妨从中汲取科技营养,丰富自己的头脑,然后再去开拓未来。可以乐观地说,21世纪的科学发现与发明会更多、更好、更精彩。  相似文献   

18.
从《发明与革新》杂志1998年7期中看到《浅议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一文,其中提到:“创造学界普遍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类非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能直接导致创造。”更有人提出:“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彼此是不相容的矛盾或对立关系。”作者庄先生本人...  相似文献   

19.
1988年,84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仍然注视着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态势,以创造性的理论思维来概括人类实践所提供的新经验和新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科学命题。从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成为全国各界的共识,以至家喻户晓。然而,科  相似文献   

20.
创造与健康     
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是一部创造的历史。创造包括:发现、发明、创作、经营管理、革新等各个方面,正如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的成果有两个基本特征:1、过去没有的(包括相对的和绝对的);2、要有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