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925年,正值诗人里尔克50岁的生日。里尔克昔日的好友,为托尔斯泰作品插图的画家列昂尼德·帕斯捷尔纳克向他发来了贺信。画家在信中介绍了自己的大儿子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并说他这位已经成为俄国知名诗人的儿子是里尔克“最热烈的崇拜者”。就这样,两位诗人开始相识,并互通了书信。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在信中激动地表达了对里尔克的崇拜。  相似文献   

2.
1926年9月,一位友人自埃及来到穆佐看望诗人里尔克。里尔克到花园里去采摘一些白玫瑰赠送友人,不料玫瑰扎伤了手指,伤口感染。11月底,里尔克住进了疗养院。然后病情恶化,医生束手无策。里尔克经历了可怕的痛楚,为了迎接自己的死亡,他拒绝了给他提供的麻醉剂。1926年12月29日里尔克因白血病在瑞士的瓦尔蒙疗养院病逝,身边没有一位亲人。他的墓碑上铭刻着他早已撰写的墓志铭: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不讳我的‘英雄崇拜’。"他的所谓"英雄",是这样一些人物,近现代的,有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意大利诗人邓南遮,还有英国的托玛斯·哈代??他的理由:"山,我们爱踹高的;人,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接近大的?"对于这些英雄,他不仅阅读、翻译他们的作品,还说:"在我有力量爬的时候,总不教放过一个‘登高’的机会。"他  相似文献   

4.
张乃光 《大理文化》2013,(3):109-111
在朋友圈,提到赵云,曾有人说他是一个"不会做人,只会写诗"的人。"不会做人"并无贬意,指的是他不太懂得当今社会做人的技巧。我想:这恐怕与他长期浸在诗歌里难以自拔也不想自拔,顾此失彼有关。不过,作为一个诗人,不懂得做人的技巧,并非一件坏事。在面具流行的今天,诗人和诗歌所缺失的,正是一颗与做人的技巧无缘的"诗心"。"诗心"即"童心"。翻开印度诗圣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吉檀迦利》,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成功的秘诀在于他有一颗对真、善、美之神虔诚至极  相似文献   

5.
"‘云中的神,雾中的仙’——用诗人贺敬之这两句诗来形容南涧土林,确实一点也不过份哦。"友人阿良曾十分夸张地这样来鼓动我。对他的话,我却不以为然。我到过路南石林,大有除却"石林"不是"林"之慨。  相似文献   

6.
两位最伟大的德国诗人之一约翰·弗雷德里希·席勒(Johann Friedrich Schiller),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颂自由的诗人。他对自由的热情是在童年时代即孕育于心的。在他刚降临人间的年代里,大部分日耳曼小城邦中的老百姓正处于暴政的沉重压迫之下。这些公国的君主们用苛捐  相似文献   

7.
<正>沃尔夫冈·波尔歇特是德国战后"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于1921年5月20日出生于汉堡,父亲是一所公立学校的教师,母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乡土诗人。十五岁时,他创作的诗歌就被刊登在《汉堡报》上。然而这些诗歌并不能真正体现波尔歇特的原创性,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荷尔德林、里尔克以及后来被排斥的表现主义作家的作品。1938年上完七年级后波尔歇特  相似文献   

8.
杨雷 《世界文化》2013,(4):14-16
作为继里尔克之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最重要、深刻影响的德语诗人,保罗策兰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创造了最美的德语诗歌。正是由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在德语文坛影响极大的不来梅文学奖和毕希纳文学奖分别在1958年和1960年接连颁给了这位一生命运多舛的诗人。保罗策兰虽然只活了短暂的五十岁,但他顶着死亡和暴力的写作精神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他毕生以诗为生存的依托,并以诗人的天性对抗历史和遗忘。他因诗而不朽,诗界也因他增添无限光彩。  相似文献   

9.
朱泾涛 《世界文化》2012,(10):13-17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是享誉前苏联乃至全世界的作家和诗人之一,曾因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帕斯捷尔纳克1890年2月10日出生于莫斯科,父亲列昂尼德.奥西波维奇.帕斯捷尔纳克是著名画家,母亲罗扎丽娅.伊西多罗夫娜.帕斯捷尔纳克是著名钢琴家。与父母过从甚密的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是他钟爱的诗人之一,正是i猢人启发了帕斯捷尔纳克对诗歌的热爱与向往。  相似文献   

10.
即使萨福的诗歌仅有几行流传至今,我们也能说她是迄今为止所有从事写作的妇女当中最才华焕发的一位诗人。正象古希腊人谈到荷马时称他为"诗人"一样,他们称萨福为"女诗人"。甚至在她去世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萨福在全世界女诗人当中仍独占整头,并且  相似文献   

11.
莱蒙托夫的扑朔迷离的画不仅对他的同时代人是一个谜,而且对他以后的几代人也是一个谜。这个谜,现在被莫斯科的女画家柳·尼·沙塔洛娃猜出来了。她证明,诗人所有的画都是一部用秘密线条精心写就的日记,其中反映出他全部最隐秘、最亲切和最珍贵的东西。每一幅素描都与诗人私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相对应。柳德米拉·尼古拉耶夫娜不仅证明了自己的说法,而且几乎把莱蒙托夫的图示日记全部融会贯  相似文献   

12.
胡安·拉蒙·希门尼斯(1881—1958年)是西班牙著名的抒情诗人之一,也是继大诗人洛佩·德·维加之后,西班牙第二位多产作家。“由于他那西班牙语的抒情诗为高尚的情操和艺术的纯洁提供了范例”,他获得了1956度诺贝尔文学奖。由于他的诗歌与人品,他的名字迄今仍被传颂。人们至今怀念这位西班牙诗人,皆因他那优美的抒情诗对世界的非凡影响,“希门尼斯西班牙美洲诗歌奖”也令人常常想起他来。据法新社2004年2月2日发自西班牙马德里的消息说,胡安·拉蒙·希门尼斯基金会在整理与编制这位诗人的私人图书馆时,偶然在希门尼斯家的书柜中,发现了14首…  相似文献   

13.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09,(12):10-11
今年3月,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仲跻昆教授邀请我们出席黎巴嫩诗人阿多尼斯的见面会与他的诗选中译本的首发式。起初我们有点犹豫,就像我们对中国“先锋派”诗人的诗不感兴趣一样,我们对阿多尼斯的诗也并未重视。那时,深受读者欢迎的黎巴嫩诗人是纪伯伦,哈比卜·塔比特,女诗人纳迪雅·图威妮……  相似文献   

14.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是英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他出身于一个权势显赫的家庭。他的父亲是苏塞克斯郡的一位乡绅,是辉格党①的议会议员。他的祖父受封为从男爵,积攒了大笔钱财。雪莱是家中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诗人亚·勃洛克称俄罗斯文化为综合体是不无道理的,他写道:“我们可以列举文化中珠联璧合的无数实例,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如:普希金和格林卡,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莱蒙托夫和鲁宾斯坦,果戈理和费多托夫等等。俄罗斯的绘画、音乐、散文、诗歌等的相互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对此,弗·斯塔索夫说,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是亲密无间、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研究俄罗斯的文学史和艺术史,可以发现许多文化巨匠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之处,例如巴·费多  相似文献   

16.
俄国伟大诗人米哈依尔·莱蒙托夫,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走完了短短的26年。但他的生平和作品给学者和诗歌爱好者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的源泉。诗人许多永恒的秘密和他的人品引起了许多互相矛盾的解释。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一部有关莱蒙托夫的电影正由尼古拉·巴列耶夫执导并由他领衔主演。对这位导演来说,这是他首次独立拍片。他选拍关于莱蒙托夫这个主题的影片,并非偶然。有一次,人们问他,诗人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回答说:“诗人就是我的命运。”10年前他得到过一次扮演莱蒙托夫的机会,两年后他便利用现成的剧本,准备筹拍电影。于是实  相似文献   

17.
朱立华  黄旭 《世界文化》2010,(12):14-15
<正>但丁·加百利·罗塞蒂(1828—1882),即D.G.罗塞蒂,为拉斐尔前派诗人的重要代表,他的诗对英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G.罗塞蒂是诗人兼画家,左手写诗、右手作画,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每一诗节宛如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他的绘画具有叙述的特征,而诗歌则具有画面的质感";他的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人物情景一动一静,"充满了颇为感性的琐碎和可以触摸的无形"。  相似文献   

18.
木千容 《世界文化》2013,(10):11-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思想文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各领域的大师辈出,比如哲学家尼采、诗人里尔克以及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无论哪一位都是巨擘。尼采的集大成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尔克的热情洋溢情诗,乃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除了因为学术本身,有趣的是还缘于一位女性。  相似文献   

19.
在苏格兰作家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著名长诗《湖上美人》的尾声,有这样凄美感人的四行诗句:"你曾是我甜蜜的安慰,从忧伤的黑夜到凄惨伤心的白昼,我都是踽踽独行,听凭命运的摆布,哀求乞怜也不能把我挽救。"在作品中,它吟咏的是弹唱诗人向风琴告别时的不舍,而在诗人心中,却唱出他在经历人生中唯一一场爱情悲剧后那深沉的痛。  相似文献   

20.
每当拉起琴来,我便忘却周围的一切,一拉就是几个小时。 L.萨布拉马尼亚姆被誉为“最伟大的印度古典派小提琴家之一,既是一位帕格尼尼式的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又是一位诗人”。他是第一位成功地将自己的概念注入美国流行音乐和爵士乐领域的印度音乐家。他曾与赫比·汉考克、休伯特·劳斯、斯蒂芬·格拉佩利这些伟大的爵士乐艺术家同台演出,并灌制唱片,还和拉维·香卡、乔治·哈里森一起进行过巡回演出。他还经常应世界各地的邀请去演出古典的印度乐曲,举办爵士合成乐音乐会,近来又演奏了古典合成乐新作品,这些新作把西方音乐和印度传统的古典音乐融为一体。在他出访香港期间,朱莉娅·威尔金森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