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维 《培训与研究》2010,27(3):132-134
古典名著《红楼梦》金陵判词中就运用了不少典故,这些典故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学及社会知识,意义隐讳又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征,如何通过翻译传达其内在的隐含意义,同时又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和文化韵味一直是典故英译中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介绍目的论及其主要观点,指出目的论对《红楼梦》金陵判词中的典故英译具有很强的阐释力,可以引导读者来分析和理解《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译者是如何跨越金陵判词中典故英译时存在的障碍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思维、审美、历史文化等差异带来的联想上的不同,不同语系的人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意象表达。在典籍英译中,意象的处理是当前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从目的论出发,对比分析了《红楼梦》十二钗判词两大英译本在处理意象英译时的异同与优劣。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歌中修辞格的翻译历来是汉诗英译中的一大难题。特别是那些基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表达方式的修辞手段,更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契机。本文以《红楼梦·金陵判词》的修辞翻译为例,就四种英译里译者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展开探讨,以期对古典诗歌中修辞格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书中的金陵判词更是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预示着共15位重要女性角色的命运。在《红楼梦》的多个英译本中,译界研究的热点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同闵福德的译本。奈达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在兼顾内容和形式的同时,还重视效果的传达,提倡等效,这对金陵判词中修辞的英译提出了挑战。译者在英译的过程中各显神通,虽有缺憾,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等效。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该过程涉及选材、阅读原著、查阅资料、翻译、修改等。译者在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大家普遍认为翻译难,翻译比创作还难。造成困难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互文性。热奈特将互文性分为三个亚范畴:引语、典故、剽窃。以《红楼梦.金陵判词》中的典故英译为例,说明典故互文给翻译造成的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诗词无疑是极美的,其翻译无疑也是极难的。通过对金陵判词的一部分修辞格(包括典故、双关、析字藏字、押韵等)的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倡导在诗歌翻译中不但要保留原文的意境美,也要尽量传达原文的形式美、声音美和文化内涵美。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是以《红楼梦》整部书的“小样”形式出现的,其中每首判词的人物排序,与整个叙事结构的设置、叙事内容的层面都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学术界迄今为止,不是很少触及,便是语焉不详。因此,探讨金陵十二钗判词的排序是揭开《红楼梦》叙事结构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并透视其在《红楼梦》整体叙事结构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何凤霞 《考试周刊》2012,(67):14-15
中西方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文化,这使得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感受,给东西方的文化交流造成了极大的障碍,造成了文化的不可译性。《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包含了典型的东方文化。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哲学观点、文化典故和人物名字的翻译来阐述文化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9.
从文体学的语言层次及音系层、词语层、句式层、修辞层来讨论《红楼梦》金陵判词译文的形式美 ,并探讨了修辞层中的不可译现象。但译文的形式美并不与灵活对等的翻译相悖。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以庞大的叙事结构、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外国学者了解中国的必读小说之一,直至今日仍不断复译。翻译目的论强调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红楼梦》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为翻译增添了难度,更考验译者的功力。选取德国汉学家史华慈和吴漠汀合译的《红楼梦》全译本,在翻译目的论关照下探析译者对于文化负载词采取"归化""异化"等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三的一次月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三个女子的命运。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相似文献   

12.
数字成语在汉语习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探索恰当的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的过程中,功能学派目的论的理论指导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数字成语及目的论的简述,结合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力求开拓数字成语英译的新途径,以达到更好地传播其意义的内涵和外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具有极大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其英译对传播中国文化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对杨宪益与霍克斯《红楼梦》英译译本从达旨和细节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彭飞 《海外英语》2014,(4):149-150
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能够被西方读者所理解并接受,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他对归化策略的成功运用。原作中第五章出现的金陵判词是在整部作品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暗示了人物的命运,也凝结了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霍克斯的译文使在西方读者眼中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中国文化变得地道简洁,易于被西方读者接受,达到了跨文化传播的目的。该文以金陵判词的译文为例,探讨归化也可以高效的传递文化。  相似文献   

15.
埃兹拉·庞德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新诗运动中最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英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神州集》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收录了《诗经·小雅·采薇》《汉乐府·陌上桑》等十九首中国古诗的英译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这十九首诗歌里有十二首都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不仅想象力丰富,用典也极为巧妙。这些典故涉及中国的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但由于中西历史文化的巨大隔阂,不可译性非常强,是古诗英译中的一大难点。本文从《神州集》中选取一些李白创作的包含典故的诗歌,对庞德译诗关于这些典故的翻译方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得失。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众不同,颇具特色,是其艺术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这些伏笔又可分为预示、预铺、预设。《红楼梦》之第五回用《红楼梦》曲、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画像及判词对小说主要人物之命运遭际、小说故事情节及结局做了非常集中的预示;刘姥姥一进、二进大观园是其三进大观园见证贾府衰败的预先铺垫;贾芸、小红则是作者预先设置的八十回后的重要人物。这些伏笔各有特色,共同作用,与其他艺术手法一道,使《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煌煌之作。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官称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尊卑贵贱等级关系,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化多棱镜"。由于词汇及文化空缺,官称英译出现了翻译困难。基于《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依据陈毅平及袁庭栋的官称分类与语义探讨,研究各类官称英译在霍克斯译本中的翻译策略和文化顺应,考察官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如何运用翻译策略与如何进行文化顺应的。结果发现,对皇室类官称、爵类官称、非爵类官称英译,霍克斯采用语义翻译,而对神鬼道释类、医艺类及其他官称英译,则主要采用语义翻译与交际性翻译结合的策略。官称英译以顺应目标文化为主。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最受欢迎的两个英文译本当属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全译本。以《红楼梦》中多个诗歌的英译为例,从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同时根据不可译性这一现象提出了《红楼梦》诗歌翻译的补偿策略,来弥补诗歌在译语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翻译理论,它为翻译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而汉语典籍英译一直是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以翻译目的论为依据,以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为例,解析汉语典籍英译的目的,进行以目的论为视角的汉语典籍英译方法初探。  相似文献   

20.
《警幻仙姑赋》是《红楼梦》中唯一的神话赋体语篇,文化语汇众多,蕴含多种修辞方式,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及语用意义丰富。社会符号学侧重于分析译文中这三种意义的表达。本文选取了《红楼梦》中《警幻仙姑赋》的三个译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分析译者对译文的处理。这对其他译者把握典籍英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