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日报》创刊整整三十年了。《中国日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与时俱进。经过三十年风风雨雨,《中国日报》羽翼渐丰,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群体的一支劲旅。《中国日报》的创刊在我国外宣史上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事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日报》明年将大幅扩版为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增进中国与海外的沟通与互信,满足中外读者对各类信息的需求,中国唯一的全国性英文日报——《中国日报》将于2007年起大幅扩版,以全新的姿态向国际知名媒体行列迈进。这是中国日报总编辑朱灵在2006年5月31日举行的中国日报创刊25周年庆典仪式上透露的。庆典仪式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同志充分肯定了中国日报25年的奋斗历程, 赞誉中国日报架起了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他“衷心希望中国日报的同仁们不辱使命, 把生日庆典作为新的起点,不断进取,奋发有为,使这座金桥更加宽广,更加通畅,让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更有效、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日新月异的伟大中国”。  相似文献   

3.
自1981年创刊之日起,《中国日报》就把对外介绍中国出版的优秀图书作为文教版的一项主要内容。中国是个出版大国,拥有56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各类图书10万余种。《中国日报》  相似文献   

4.
应湖北省恩施州和宜昌市的要求,我们邀请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中国画报》、《中国报道》、《对外大传播》等中央涉外新闻单位12位记者组成记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9日,由英文《中国日报》(China Daily)编辑出版的《中国商业周刊》(China Business Weekly)正式开始随泰国第二大英文报纸《国家报》(The Nation)在泰全国发行,发行量7万份。中国英文媒体再次在海外“生根发芽”,标志着媒体在改善国家外交上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地区性新闻联盟成员间合作正逐步深入。此次合作由“亚洲新闻联盟”执行主席国——中国的唯一代表——《中国日报》发起并得到了联盟总干事——泰国《国家报》的支持。每周一出版的《中国商业周刊》以报道中国经济生活为己任,旨在全面、客观反映中国的外资投资环境,外贸、金融和市场的发展,是国外企业界、政府部门、研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日报》是境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英文报纸,也是国际受众解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涉外项目,是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中国日报》2013年至2019年"一带一路"报道为样本,探讨媒体参与国家战略传播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要闻月报     
李长春祝贺《中国日报》创刊30周年5月31日,纪念《中国日报》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致信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出席大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国外文局总编室组织的包括《北京周报》、《人民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画报》、《中国报道》、《中国与非洲》、《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9人记者团,应邀于5月8日至10日对湖北省襄樊市进行采访。笔者有幸全程陪同,采撷到记者团在襄樊活动期间的一组花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日报》作为中国国家英文日报,肩负着“传播中国,影响世界”的责任。其2018年以来持续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丰富内涵。在文字与影像的交织中,空间的单位信息量增加、表现力增强,空间成为提升叙事效果的重要手段。《中国日报》系列纪录片通过引入外籍主持人、平衡细节与宏大场景、自然呈现摄制后台等方式,丰富了空间的叙事层次与内涵,不断加深海外观众对中国的认知与认同。这揭示了国际传播的空间建构是一个多方参与建构和阐释的动态过程,应鼓励多元文本、多重参与、多媒联动,从而进一步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18日,《中国日报》推出"我的中国梦"(My China Dream)系列报道,讲述在华外国人在中国实现梦想的故事,通过他们的不同经历,折射中国近几十年间逐渐开放,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又一"梦想之国"的过程。该系列采访了诸多在华颇有影响力的国际友人,通过他们的视角,积极有效地向海外传达了中国的正面形象,为我争取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新的平台。该系列报道推出后受到广泛关注和转载。《中国日报》记者周黎明采写的《戈发:我的脸谱人生》是该系列报道中的一篇,他应本刊邀请撰写了他采写这篇报道前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董玮 《对外大传播》2010,(11):54-55
作为亚洲最大的英语新闻网站,中国日报网在2009年10月进行了大幅度改版,而国家英文纸媒《中国日报》的内容和设计也在今年两会期间完成了1981年创刊以来最大规模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谢稚  孙茜 《对外大传播》2013,(12):35-37
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的间接传播和直接传播决定文化差异对受众接受度的影响。文化差异和受众接受度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文化干扰的强度。本文通过对中英合作拍摄的《美丽中国》(BBC版和CCTV版)两个版本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如何减少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差异,提高受众接受度,增强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创刊于1981年的《中国日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英文日报。目前,《中国日报》日均发行量30万份,读者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报以权威、客观、迅捷的报道,向国内外读者介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是目前我国被境外各大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转载最多的媒体之一,被公认为中国最具权威的英文报刊。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首播,成为胡锦涛访美期间一个有意味的插曲。新华社对外部积极呼应海外分社报道,在北京连发三稿:《感动中国的面孔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世界十字路口”讲述真实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片制作团队讲述创作故事》、《探寻国家形象片中的“草根英雄”》,被法新社、《南华早报》、《中国日报》等海内外英文媒体转载。  相似文献   

15.
《对外大传播》2004,(6):64-64
武治义转业到《中国日报》(英)成为专业摄影记,至今巳荣获诸多摄影大奖。他是目前中国摄影界唯一三次获得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的得主,也是唯一在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独获金、银、铜牌的摄影家。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基于《中国日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报道,选取2021—2023年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英文报道20篇,参照隐喻识别程序(MIP)识别考察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表层隐喻架构。研究发现,《中国日报》通过使用“植物隐喻”“建筑隐喻”“交通隐喻”这些表层架构,激起了“中国是园丁”“中国是建筑师”“中国是驾驶员”的深层架构,阐述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构建中国良好大国形象。该研究为国内其他媒体与国外媒体展开有效话语互动,构建积极中国形象,提升国家话语权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穆谦 《对外大传播》2008,(12):21-24
《中国日报》记者穆谦采写的新闻通讯《天房并不遥远——中国穆斯林的朝觐之旅》获得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作品三等奖。这篇通讯既通过对中国穆斯林独特的朝觐体验的报道,真实地展示出受到保护的中国穆斯林正常宗教生活的概貌,又通过对朝觐者的访谈,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01,(5):15-15
应中共湖北省委外宣办的邀请,中国外文局总编室组织的中央涉外新闻媒体记者团,由本刊编辑部主任力强带队赴湖北省武汉市成宁市采访。采访团成员包括中国外文局系统的《北京周报》王哲、《今日中国》张桦、《中国报道》牛雪琴、《人民中国》鲁忠民,新华社石莹、中新社阎晓红、人民日报(海外版)张云、《中国日报》冯启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朱建英。记者团4月23日早到达武汉  相似文献   

19.
当地时间2009年8月4日,创刊仅5个月的《中国日报(美国版)》在美国亚特兰大荣获美国商务部颁发的2009年度美国东南地区最佳少数族裔媒体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获此荣誉的中国媒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日报网记者高进安撰写的网络评论《CNN应就其辱华言论向中国道歉》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类二等奖,他撰文谈了他对于如何写好网络评论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