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仲小敏 《天津教育》2014,(19):85-85
众所周知,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轮岗”政策是解决当前教育资源均衡问题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农村校、薄弱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相对较少,这不仅是这类学校自身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与农村校、薄弱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存在向城镇校和优质校“单向流动”有关。所以,实行政府统筹下的“教师轮岗”政策就是要引导城镇校、优质校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流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包括“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两种,天津以保留轮岗教师人事关系在原学校不变的“柔性流动”为主)。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为了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将实施六项举措推进城镇教师下乡,尽快提升农村学校的师资质量。这六条举措是:第一,积极做好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各省要重点充实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资源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鼓励和支持城市办学质量比较高的中小学与农村学校建立办学共同体。第二,要把县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作为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定期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  相似文献   

3.
教育发展不均衡,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当前,城区学校由于在条件、待遇等多方面优于农村学校,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涌向城区学校。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因此,优秀教师向富裕地区、向城镇流动也有其合理性。由于这种教师“流动”现象的加剧,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业务水平上大大不如城区学校。另外,由于城区学校在新进教师的问题上有“特权”,可以优先保证,在学历上也有要求,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越是城区学校、甚至靠近城区的学校,教师越多,优秀教师也越多,有的学校甚至严重超编。  相似文献   

4.
王锋 《甘肃教育》2014,(7):14-15
正师资力量均衡是教育均衡、公平的基础。支教的目的是通过城市学校派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给农村中小学校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改前沿信息,传授科学的教学方法等,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从而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近年来,从国家到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都大力推行城市学校教师支教制度,要求城市学校优秀教师到指定的农村学校顶岗支教,承担教学  相似文献   

5.
教育发展不均衡,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当前,城区学校由于在条件、待遇等多方面优于农村学校,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涌向城区学校。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因此,优秀教师向富裕地区、向城镇流动也有其合理性。由于这种教师“流动”现象的加剧,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业务水平上大大不如城区学校。另外,由于城区学校在新进教师的问题上有“特权”,可以优先保证,在学历上也有要求,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越是城区学校、甚至靠近城区的学校,教师越多,优秀教师也越多,有的学校甚至严重超编。  相似文献   

6.
教师合理流动成为促进教育均衡的一剂良方,但让人忧心的是,各地在实施教师有序流动时,都强调的是优秀教师及骨干教师向薄弱校的流动,这样一来,教师的流动往往成为了优秀教师的流动。特别是在基层学校,优秀教师成为了流动的主力军,他们为促进教育均衡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教师流动成为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2007,(4):9-9
强化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协作交流,采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捆绑式”协作交流是一条有效途径。城镇学校与若干农村学校结成对子,采用城镇学校教师送出去、农村学校教师上门来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实践探讨,让农村学校教师能直接学习到优秀教师成功的实践经验,使城镇学校优质师资在最大范围内向农村学校辐射,推动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育简讯     
《宁夏教育》2010,(3):39-39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宁夏今年城镇农村“百校牵手”今年,宁夏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组织实施“百校牵手”城镇学校帮扶农村学校计划。宁夏“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后,上学难的问题已不存在,但城乡间的教育仍然存在差距,城镇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资源、教师素质普遍高于农村学校,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是目前家长呼声最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升级”教师另谋高就本无可非议,而且可以激发更多教师“充电、升级”,但是教师的流动会造成区域间师资力量失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大量“升级”教师的另谋高就,导致部分学校优秀师资匮乏,人为地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对于这种现象,不能因噎废食,害怕“枉为他人作嫁衣”而不为教师的“升级”提供条件,理智的做法应该是寻找其“另谋高就”的原因,因势利导,把农村薄弱学校打造成“优秀教师”聚集的洼地,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引导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学校,逐步壮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均衡发展,应是城镇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又存在着乡镇中心地区与偏远山村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湘西自治州进行了"一乡一校"寄宿制学校试点工作,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能力、增强学生素质、解放农村劳动力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为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由于城镇化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一乡一校"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应该成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短缺和教学质量偏低的一种有效措施,更是教育为"三农"服务的重要途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输送到农村中小学,提高了农村教育的质量,缩小了现实存在的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使农村学生也享受到了城区学生所能享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广大农村的村民也能利用这一资源。学习先进的致富技术,了解外埠的产销信息。可以说,这一网络的建设不仅对教育自身有利,而且惠及到广大农村和农民。下面,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下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经费投入上的差距等原因,农村教育与城镇出现了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硬件设施上,更反映在师资力量上,导致了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热、择校热以及城市学校大班额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教育均衡、公平发展。鉴于此,近年来各地根据实际,纷纷推出相关制度和政策,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优质教学资源尤其是优质师资的均衡配置,是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制订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任教;建立城区教师与农村教师定期流动制度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如何有效利用区域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借助一定的合作平台与运作机制,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效用,变一校资源为全区共享,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鲜见成熟的经验。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2010年5月,  相似文献   

14.
宋亮  涂皓  陈健  张秀红 《教育》2015,(9):24
经验摘要为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干部教师资源,武汉市将淡化教师校籍,加强优质教师和校长的流通。各区每学年度参加交流的教师和校长人要达到总数的10%。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职务)必须要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经历,在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须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两年。  相似文献   

15.
汪丞 《中国教师》2013,(5):44-47
<正>《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谈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指出:"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建立合理的校长、教师流动和交流制度,完善鼓励优秀教师和校长到薄弱学校工作的政策措施。"实现师资均衡配置,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一环,而  相似文献   

16.
眼下,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办学陷入了尴尬境地:一方面,城乡中心校教师严重超编;另一方面,农村校公办教师严重缺乏。这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更影响了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何引导城乡富余教师自发到农村任教?福安市进行着积极有益的探索。从2007年起,该市将农村边远学校确定为农村特岗学校,将任教于农村特岗学校的公办教师确定为农村特岗教师,并针对农村特岗教师出台了特岗政策。与此同时,该市大力开展“农村特岗教师行动”,倡导并鼓励城镇教师到特岗学校任教。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村小学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一些农村学校好不容易培养出一名优秀教师,但往往优秀教师拿到荣誉之日,就是离开之时。农村工作条件落后,生活条件落后;这使得农村优秀教师无法安心工作;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和水平上无法同城区教师相比,这让农村优秀教师心有不甘;优质生源大迁徙,这使得农村优秀教师因自己的价值不能得到公平、客观的评价而心痛不已。凡此种种,导致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8.
《世界教育信息》2013,(2):29-33
<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许多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加拿大,乡村学校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学校缺乏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学生对完成高等教育后的职业生涯预期比较悲观,学生辍学率较高,这使得乡村总体教育水平、学生学业成绩等方面与城市学校存在差距。然而,研究表明,加拿大农村教育环境中并没有妨碍教育取得成功的固有因素。因此,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需要多方参与,包括学校行动、职业引导、政府干预,以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生涯间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9.
《教师博览》2007,(5):17-17
近年来.安徽省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均衡教育,但由于各校间师资存在较大的差异,生源达不到均衡而制约整个均衡教育的发展,城乡间的差距更大。为解决问题,今年安徽省教育厅在分解省政府批准的教师编制总额时,将向农村学校倾斜。新招聘的教师优先补充到农村薄弱学校。此外,在城镇中小学、农村中心学校设置5%~10%的流动岗位,用于聘用本校以外的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探索城镇教师支教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发展中,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一直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4年,运城市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作为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政策引导,推进制度创新,优化了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使运城市农村教育工作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两年来,全市2000余名城镇教师志愿支援农村教育,1万余名农村教师得到了培训提高,10万余名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200余所偏远山区学校摘掉了落后的帽子,城乡教育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