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俄主流媒体秉承"世代友好"的《条约》精神,相互报道水平不断提高,两国社会舆论氛围日益健康。面向未来,中俄媒体应把握时代脉搏,做好时代的记录者、合作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将"世代友好"的理念厚植于两国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初成功访问了俄罗斯,两国共同发表了《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了建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方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中俄两国高层频繁的战略互动促进了诸多领域的广泛交流,尤其是中俄的人文交流。而教育领域校际交流在中俄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3.
<正>2016-2017年是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媒体交流年。东北网作为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于2006年开通了中国首家综合性俄文频道"伙伴网",历经十年的运行,"伙伴网"受众遍及30余个国家,其中80%左右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稿件经常被俄媒转载。近年来,伙伴网与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俄通-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20余家俄罗斯国家媒体及地方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对俄外宣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几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各领域的合作稳步推进。据中国海关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仅在经贸领域,2016年中俄进出口贸易额为695.25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对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已达140多亿美元,继续保持俄第四大投资来源国地位~(1)。在战略互信方面,中俄两国亦在共同应对国际问题挑战中逐渐找到了符合彼此利益诉求的发展契合点,如双方领导人  相似文献   

5.
正中俄两国媒体是连接中俄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并且已经成为推进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中俄媒体合作作为中俄人文领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助推器,为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深化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成为中俄两国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中俄两国的媒体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十月革命爆发以后,一部分具有先见之明的知识分子就开始意识到十月革命带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掀起了学习、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两国茶文化各具特色,其文化内涵和饮茶习俗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茶文化的地位和功能方面亦存在相同之处。本文主要从饮茶历史、茶文化的内涵、饮茶习俗三个方面来研究中俄茶文化的异同,从而促进中俄两国文化共同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每个国家都拥有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深深影响着每个国家的对外决策和行为方式。中俄两国近些年来在各个领域深化合作,共同发展。本文以两国的奥运会开幕式作为切入点,通过比较中国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俄罗斯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对中俄两国在性格、礼仪、艺术表现形式三方面的差异进行细致分析,旨在加强人们对中俄两国文化差异的了解,从而使两国的合作关系更加长久稳固,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俄两国政治上高度互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丰富的合作成果。但是,双边经贸关系却长期落后于政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东北与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往来,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水平上,其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2012年,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采取了一系列开发远东地区的措施,首次设立"远东发展部",并筹备建立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国家集团,"中国机遇论"剧烈升温。但与此同时,俄罗斯民间舆论也存在"中国威胁论"、"能源附庸论"等不同的声音。如何消弭俄罗斯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误解,是对俄传播  相似文献   

9.
陈实 《对外大传播》2003,(11):14-16
自西方传教士马礼逊与米连1815年在马六甲城用中文创办了第一份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后,中国期刊与海外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一些留学生在境外办刊来进行的。如早期报人胡先啸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创办的《科学》,就是中国近现代期刊史上在海外创办的延续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综合性科学期刊。以后又有影响更大的创办于1926年的《良友》画报,采用中英文对照的画面解说,表明它面向海外读者。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以下简称"一带一盟"对接)过程中开展的合作有效推动了欧亚地区的发展,其中一个关键领域就是人文交流。而孔子学院在推动中俄"一带一盟"对接过程中的人文交流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孔子学院在俄罗斯的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11.
正5月26日,中国外文局联合《俄罗斯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办,人民画报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承办的中国外文局系列国际云交流活动之"当代中国与世界——抗击疫情提振经济"中俄媒体智库云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共同应对新威胁,促进疫情后经济复苏,打造更加紧密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出席论坛并作主旨发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主持论坛。杜占元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俄两国密切沟通、相互支持,开展了有效的协调合作,彰显了新  相似文献   

12.
正中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作为两大邻邦心灵沟通桥梁的文学一直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黑龙江省顺应中俄两国在文化、经贸、科技等方面交流的需求,在2014年首届中俄博览会期间,倡导了第一届中国—俄罗斯(哈尔滨)文学合作交流会,旨在发挥文学交流的魅力和影响力,促进中俄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中俄文化交流新桥梁由黑龙江省政府主办,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东北网和中国驻俄罗斯联邦使馆文化处承办的首届中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3.
言论集纳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在2015年9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飞越中美关系的新"驼峰"》一文中认为:今天,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继续发扬"飞虎队"精神,要建设新的"驼峰航线",飞越新的"驼峰"。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竞争。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拓展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诸多领域的合作,以积水成渊、积土成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19日,饿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梅津采夫带领的俄罗斯联邦代表团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围绕俄中地区间和边境合作展开。前俄罗斯驻华大使、现任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罗高寿在发布会上指出,随着“俄罗斯年”在中国的举办,车臣等州已经在中国举办了投资推介会,而此次东西伯利亚推介会将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俄方领队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驻西伯利亚代表,将向中国介绍东西伯利亚的工业、农业、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加速两国边境贸易的发展。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也为中俄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那么,作为经济增长迅速的两个世界大国,中俄经贸合作的潜力和前景如何呢?中国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南泉的文章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CIPG(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在拉美推出《今日中国》秘鲁西文版,这是继2008年《中国新闻周刊》英文版《NEWS CHINA》在北美正式创刊发行以来,中国期刊走出去的又一个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文社科英文期刊在我国期刊和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独特的历史传统、语言、文化特色和国情,使得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汉语世界》作为我国语言文化英文期刊,在"走出去"方面做出大胆探索。本文以该刊为例,探讨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在对外传播中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伊关系的发展在古代就有明确的研究。古丝绸之路把中国和伊朗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的良好合作。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伊朗作为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中伊两国仍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同时,两国友好的贸易往来为两国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首先简要描述了当前国情下中伊两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伊丝绸之路伙伴关系的历史渊源,并以此为立足点探讨两国的发展现状,揭示两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展望两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业界信息     
中俄“国家年”官方网站正式开通 2006年3月21日,中俄“国家年”组委会在北京宣布,中俄“国家年”官方网站(www.2006rus.com)于3月21日正式开通。中俄“国家年”官方网站(包括中文版和俄文版)由中俄“国家年”组委会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新华网具体承办。网站根据组委会要求,及时全面报道“国家年”期间两国领导人出席的主要活动和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卫  相似文献   

19.
在俄罗斯,了解中国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读中文专业的学生,他们对历史与当代的中国文化都感兴趣,希望有机会到中国来旅游、学习或者工作。而中俄校际的交流与互派留学生,还有孔子学院在当地的汉语推广,每年一度的中俄文化年活动的举办,使得两国年轻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我是在赴俄罗斯远东送中国留学生的过程中结识俄罗斯年轻人的,也是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独特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中俄关系近年来处于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两国在政府层面保持着高度互信,这为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数据显示,目前民众间的文化亲近感与当前政治互信的水平存在差距,与官方提出的"文化融通""民心融通"的目标也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中国在俄罗斯的国家形象美誉度持续走高;另一方面,促使这种局面形成的因素主要在于中国的经济形象和政治形象带来的威望,而非文化形象的感召。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传统的文化外宣活动之外思考一下中俄关系中的文化外交。具体而言,两国媒体合作领域需继续深化以契合政治互信,文化产品的输出方式亟待丰富,中俄青年也应成为两国民心相通的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