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本刊讯2013年11月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共享"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会议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傅红星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教授出席并分别致辞。海内外嘉宾张维为、成中英、焦雄屏、克利斯朵夫、于丹等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6月2日,第六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文化形象建构""跨文化传播的思维和策略""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与经验"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中俄文化对话"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0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黄会林以通讯方式做主旨发言"第三极文化的构想"。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致开幕词,俄罗斯著名汉学家、远东研究所卢基亚诺夫院士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14,(7):62-62
正2014中国传播论坛——"国际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暨首部国际传播蓝皮书《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6月28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国际传播蓝皮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研究中国国际传播发展的年度专业报告,由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组织,并汇聚从事国际传播实务的政府部门、主流媒体、教育文化以及其他信息传播机构的领导、专家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共同编纂完成的。全书从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13,(1):121-121
洪丽在《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撰文指出,中国学者要在跨文化传播领域有所突破,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既要紧跟国际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前沿问题,又要深刻意识到本土化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缺失问题。从文化入手,就要认真深研中国文化之特质所在,同时也要熟悉西方文化之命脉。例如,在耶稣会教士利玛窦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2015年11月27-2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主题为"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的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在致辞中指出,研讨会从历史、现实、理论和实践等多个维度,探讨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方式,探寻在相互沟通、理解、尊重基础上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来自国内外的近80位嘉宾出席了会议,其中8位嘉宾分别就以下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理论与实践:构建当代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的沟通》《中国文化的普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15年3月14日,首届“会林文化奖”在北京举行颁奖礼。著名汉学家、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罗多弼和中国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获奖,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nternational Data Group)创始人麦戈文(Patrick J.Mc Govern)获得“特殊贡献奖”。“会林文化奖”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的名字命名,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是面向国际的学院奖,旨在表彰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外人士。罗多弼获奖的原因是,他在瑞典文《四书》翻译及戴震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是欧洲最具代表性的汉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熊猫借助“熊猫外交”与“熊猫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中国以大熊猫为媒介建构出以“萌文化”为基础、中国文化为核心以及“和文化”为灵魂的“熊猫文化”内涵;针对目前熊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消费色彩浓厚和泛文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需要国家牵头,多方合力,重视熊猫文化研究和熊猫IP打造,加强国内外传播力度,以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自信与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弘扬中华文化既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地位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新媒体时代,具有去中心化、社交性、低门槛等特点的短视频新业态成为国际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借助短视频新业态进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潜力巨大,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与挑战。立足当下,需要不断优化传播路径,创新传播方式,既要提升对外传播内容质量,打造独特文化品牌,又要推进话语转型,丰富文化内涵,同时注重媒体间相互融合,拓展传播渠道,构建跨文化多维传播格局,以此共促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新型国际传播业态。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发展进程,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注重开展品牌文化传播活动,讲好中国企业品牌故事,深刻影响着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精神的情感认知和心理认同。面对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民心相通,有力促进了中国精神和中国企业的全球发展。中国企业在全球发展过程中,通过高质量的国际传播行为让世界读懂中国企业,理解认同中国。以“范式理论”作为研究视角,本文尝试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传播中形成的品牌传播范式、公共外交范式、跨文化融合范式、国际传播范式等四种范式,初步形成了针对中国企业全球传播范式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刘琛 《对外大传播》2010,(10):15-16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渐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获得了出国工作或者访学的宝贵机会。那么,在"走出去"后,这部分"海外华人"该如何借助在地优势,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如何掌握"介绍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技巧是一个值得我国文化外宣工作重视的问题。为此,本论文以笔者在澳大利亚所做的中国文化传播调查为例,总结成为在域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见领袖"的主要途径和需具备的跨文化传播意识。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14,(11):F0004-F0004
正"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拟于2015年6月召开。本届研讨会将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工作要求,深入研讨当前和未来对外传播战略性、紧迫性和前瞻性问题,持续发挥理论研究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作用。本届研讨会论文征集工作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至2015年3月30日结束。本届研讨会继续开展"国际传播成功案例"的征集和评选。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场国际研讨会,主题是“中国国家形象与国际传播”,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讨论“中国在西方媒体上的国家形象”。会上,美国学者介绍了《纽约时报》上的中国形象,英国学者讲解了英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欧美专家角度不同,但发言意思大致一致:西方媒体上中国形象确实不佳,但问题不在西方记者。西方学者一再强调,  相似文献   

14.
研讨会举办了"全球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战略转型"、"区域和城市形象传播"、"大数据时代的全球舆情新趋势"、"中国梦的国际传播"、"中国核心政治话语传播"、"中国媒体本土化战略"等四个专题分论坛和两个圆桌会议。(摄影徐讯)  相似文献   

15.
武术国际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武术国际传播三重不同形式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武术国际传播宜借助大众文化层面"功夫"的品牌效应及其背后的市场化经验,大力推广标准化、系统化的健身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国际培训,在武术修习人群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推动武术"入奥"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十年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关世杰应本刊之邀,撰写了此文。关世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传播、跨国际传播。出版了《跨文化交流学》、《国际传播学》专著,主编了《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主译了《世界文化报告》(1998)、《在文化的波涛中冲浪》等8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本文通过阅读1995—2005年我国传播学核心期刊中跨文化传播的文章,概述了在定量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及不足。不足中,定量研究方法的缺失是学科发展的瓶颈。,作者认为,我们再也不能停留在笼统地谈内外有别和外外有别,而必须进行细致的、微观层次的、体现跨文化传播差异的各个“基因”研究。只有积累了众多微观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成果,中外有别、外外有别才可能不再是我们的直觉认识了,而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理性认识了。要达到这一步,需要决策者的育力措施,加强支持这个学科发展的力度,也需要中国跨文化传播领域的学者们进行扎实的工作,特别是在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上要特别注意。本刊编者认为,作者的观点是很有见地的,值得从事传播工作的记者编辑,特别是处于传播领导岗位的决策者深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王倩 《文化学刊》2023,(4):41-44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多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际社会中,我国不断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儒家文化也在不断走向世界,赢得国际社会的赞同与认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鉴于此,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儒家文化国际传播力的提升,对于丰富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妥善应对跨文化交流中频发的失语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随着我国与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日趋密切,外宣翻译被摆在越来越突出的位置,其重要性日益彰显。因此,本文立足于国际传播力建设背景,探讨儒家文化外宣的实现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化定势与文化传播——国际汉语教师的认知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定势是人类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对跨文化交际具有深刻和直接的影响。国际汉语教师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文化定势:基于自我有限的教学经验所形成的文化定势;基于中国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定势;基于自我所崇尚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定势。无论国际汉语教师站在哪一种立场,持有何种文化定势都会对国际汉语教学产生影响,从而阻碍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当今,互联网掀起世界文化融合与变革的时代,网络对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巨大的重塑作用。紧跟网络技术革新的步伐,搭建系统的、符合传播规律的网络传播体系,是构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国最早也最具规模的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网站中国文化网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国内外文化网站发展趋势,探讨当下如何在国际互联网时空中,搭建专业的中国文化网络输出平台,推广崭新的中国文化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14,(12):F0004-F0004
正"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拟于2015年6月召开。本届研讨会将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工作要求,深入研讨当前和未来对外传播战略性、紧迫性和前瞻性问题,持续发挥理论研究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