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栏目介绍了不少美女,千娇百媚,各具风姿。不过美女看多了也会患上审美疲劳,而围棋本身的美丽才是永恒的,当一位女孩为了围棋倾心付出,在爱棋人的眼中,她就是最美的。风雨思思就是这样一位少女,她虽然年纪还小,但在围棋道路上已经经历了很多。  相似文献   

2.
舞棋     
在巴拿马的契千,有一种奇特古老的传统棋——舞棋.下这种棋的棋子是用人来充当的.有趣的是,当移动棋子时,充当"棋子"的人,要用非常优美的舞蹈动作,从原来的棋位上舞到新的棋位上,并有音乐伴奏.观看这种对弈,不仅可以看到棋手的下棋能力,同时又可以欣赏到各种优美的舞姿."棋子"一般  相似文献   

3.
上海 单霞丽(先负)火车头 韩冰(2000年5月6日弈于宜春)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 单霞丽是至今仍驰骋在全国赛场上资格最老、年龄最长的一位巾帼高手。她曾两夺全国个人锦标赛冠军,多次打进前六名,是上海女队两获团体冠军,多次进入前六名的主力队员。在1998年已是36岁的她摘取了第九届银荔杯赛冠军,去年在全国个人锦标赛上又取得了第四名,足见其宝刀未老。 韩冰(1972-)辽宁铁岭人。1985年进铁岭体校学棋,1986年获辽宁省赛少年女子第一名,1987年进入辽宁省棋队,后棋队解散,近两年效力于火车头队,19…  相似文献   

4.
虎啸起于辽河湾,全国棋赛谈笑间. 可入九天战特大,常与访客把酒欢. 一九七八神威显,辽宁棋史第一冠. 棋品棋德棋修养,千秋万世做美谈. 辽宁营口,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在市中心有座全国闻名的寺院——楞严寺.寺中有八座四角凉亭,其中中心一座凉亭,常有好弈者纹枰对弈.此时此刻,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身材削瘦,双目如电,在与对面一年轻人对弈过程中,不时指点其出现的软着、错着.  相似文献   

5.
体育报记者殷波所著《特级棋星》一书,已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湖南省新华书店发行。此书以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的形式,介绍了我国棋坛上十位特级大师(除围棋)成长道路,展现了他(她)们的生活、训练、比赛和爱情。作者热衷于棋道,与棋界交往甚多,对各位棋星有一定的了解,涉猎的“棋史”很多,可作史料参考,在棋书中堪称一绝。 读者从此书中不仅可以对各位特级大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而且还能从中受到生活的启迪。我刊从本期起连载其中的一章《东方电脑柳大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为名人喝彩     
余平 《围棋天地》2004,(4):19-21
我认为目前邱峻的计算力在中国棋界几乎算得上第一位,实力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棋界最强的四位棋手之一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围棋九段棋手芮乃伟不但在我国棋坛家喻户晓,就是在日本及东南亚等地也是位名声显赫的女将。可是。近期在我国棋坛大赛中再也听不到她的名字,原来她已东渡日本以棋为生。她在日本近况如何?  相似文献   

8.
翻越老凉山     
老梁是位工行职员,身材魁梧,声若洪钟,给人以山之巍峨稳重之感。很早我在棋摊上就认识他,那时他行棋大刀阔斧,攻杀犀利,而且每逢危难之时总是妙手连珠,让人心生敬畏。这老梁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棋  相似文献   

9.
上回提要:河州高棋喇银匠横扫兰州棋坛,彭述圣也难挡其锋。刘番偕彭述圣游白塔登高,身临其境,感悟人生,几多修炼,彭述圣终成大器。 第十五回 一代才子 当推皋兰和生 两颗棋心 化作鞋脚深情 1921年秋,一位年方弱冠的书生每当太阳快落山时,必来隍庙看棋,而且是只看不说,颇有君子之风,日子一长,这位书生引起了彭述圣的注意。彭述圣想,这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是否也像我当年一样?如是这样,我可不能学“八大王”。 有一天,彭述圣等年轻书生看棋时主动问道:“小伙子,我看你天天看棋,为何不下棋?” 此时的彭述圣,四十多岁,…  相似文献   

10.
圆圆 《新体育》2011,(2):1-1
16岁的侯逸凡还是个孩子,可她已经成为最年轻的新科世界棋后。就连比尔·盖茨,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都表示要向她学习。《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撰文认为,假如有一张面孔可以代表“中国崛起”,那么这个人既不是某一位政治人物,亦非互联网大亨,而是侯逸凡。  相似文献   

11.
笑说诸宸     
诸宸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刚进国家集训队的一件小事.当时我们的驻地还在北京老山,平时她学起棋来总是如饥似渴.有个男棋手老被她缠着教棋.一次他逗她说:“那得叫我干爸爸.”诸宸说:“那你下完棋要去给我买西瓜!”她叫了他“干爸爸”,他果然又教她下棋,又去买了西瓜.后来我问她:“你怎么能随便叫人干爸爸呢?”她说:“那怎么啦,叫他一声,他腿都快跑断了.”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很多游戏玩家都是年轻人,不过在英国,却有一位88岁的老奶奶希尔达·诺特,在30多年的游戏生涯中,她不但拥有和年轻人一样的不凡身手,还玩转了自己的青春,写就了不老神话。  相似文献   

13.
谢军 《新体育》2003,(10):22-23
幸遇伯乐 我是非常幸运的,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一开始就得到了很多热心的棋界前辈的无私帮助。虽然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不点儿,但我还是有幸得到董齐亮、谢小然等棋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们的亲手指点。特别是李国玉阿姨,她在60年代取得过北京市中国象棋女  相似文献   

14.
第四袋烟:棋骗 上篇:棋中局 一个打扮土气的年轻人坐在离车站广场棋摊不远的 一块石头上,手捏着一大摞百元大票,傻笑着数来数去。一 个衣冠楚楚,下巴很大的中年人经过他身边时,望着他手 中的钞票,两眼流露出贪婪的神色。"傻小子"用眼角余光 捕捉到了中年人的表情,便阴阳怪气地唱了句:"咱们老百 姓啊,今个儿真高兴……"棋摊不远处的于义和摊主干咳 了两声作为回应,他们知道又有"顾客"上门了。  相似文献   

15.
一位选手还不出名、不引人注目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通常的用语undertheradar(未被雷达示波器测到),比如She'sahugecelebritythere,butinthemajorcircuit,shestillfliesslightlyundertheradar,(在自己国家她是名人,但在重大比赛中,她还藉藉无名。)一旦年轻人开始快速上升时,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三棋”进校园的通知,我国第一次将“三棋”作为教育手段而不是作为竞技的手段在学校推广,对“三棋”运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举动。而国际象棋作为历史悠久、开展广泛、爱好众多的世界性智力运动,基于她的国际性,基于她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别,在  相似文献   

17.
郎祺琪:为棋而生的女孩儿 一 我平生最痴迷的,就是中国象棋了,每当下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电脑和别人下一盘,下够了,再上象棋网站看看棋人棋事,一次浏览成都棋院的网站,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原因是文中痴迷象棋的父女名字很有趣. 在第三届“迎春杯”成都市象棋家庭联谊赛上,笔者又见到了蓬安籍青少年好苗子郎祺琪.她在2011年宁波举行的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中获得女子12岁组冠军.  相似文献   

18.
孙志刚 《围棋天地》2014,(24):81-88
日本的某围棋杂志上就“业余爱好者提高棋力的最佳方法”对三十位专业棋手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多做诘棋”.其次是“打专家的棋谱”。吴清源在1975年出版的自己最初的创作诘棋集《吴清源诘棋集一初级编》中的序言中,对经常向自己讨教“如何才能提高棋艺”的爱好者们讲到“无论布局多么流畅、侵分多么巧妙,在关键时刻大棋顿死的话.那棋就一下子结束了。”可以说吴清源始终坚持“欲精技艺,诘棋为首”的信念。  相似文献   

19.
琐碎的记忆     
近年在棋人论坛上出没,主要以坛上人物、事件为背景写系列笑话。偶尔写些别的。今年初受邀为天地写了一篇丰田杯美东预选赛的系列报道。接下来天地问及可否写些美国普通人的棋人棋事,待我与棋友沟通时,他们都很赞成并承诺帮我回忆往事。我与纽约地区的棋友相识十七年,年轻人已到中年,中年人都已壮年,壮年人皆老矣。感谢天地为我们提供一个因围棋结下的友谊留下永久纪念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越南青年女棋手黎氏香,在第三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女子组比赛中,以六胜二和二负的成绩获得第4名。她在十一位女棋手单循环比赛中,只是输给了冠军中国的胡明和亚军加拿大的黄玉莹。下面介绍她和第一届世界赛冠军新加坡张心欢的一局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