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新日本电影"代表人物之一的岩井俊二国内外研究的文章已经不少,但是大多文章都是关于岩井影片的唯美风格,在主题的研究上也大多集中在对青春、爱情的探讨上。存在主义思潮在日本的发展在岩井俊二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这可以作为探讨岩井电影主题的另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2.
韩国电影导演许秦豪的作品风格清新、含蓄唯美,深受中国观众喜爱,其影片充满了对爱与死亡的哲学思考,情感表达真挚动人,镜头语言丰富唯美。许氏电影的成功对当代中国电影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将传统的民俗艺术渗入到文学创作中,形成独特的汪氏美学风格:是具有中国韵味儿的语言风格,是极尽唯美的诗句写意,是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积淀的一篇篇具有民族意味的民族美学史。以后期作品为例,其民族性上的探索体现在作品统一的中国风格,书写的是中国文化、中国人、中国魂。  相似文献   

4.
穆时英小说不仅深受日本和西方文学的影响,更突出表现在深受当时刚引进的电影文化的影响。在小说与电影的交融中,想象力、心理分析与电影镜像作为美学因素构成了穆时英小说的镜像思维特征,同时也是“新感觉派”小说特有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入殓师》是一部日本电影,我们对这部日本电影进行欣赏时,不但对于日本人至纯至美的生死观领略了,而且,对于日本民族文化独特的光芒也更加感叹。现时代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并且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加深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具有滋养的作用,同时,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也进行了丰富。  相似文献   

6.
李婕 《文教资料》2010,(18):99-101
詹姆斯·艾弗瑞作为一位美国导演,却热衷于拍摄英国性的电影,且其电影多改编自文学名著。他的英国电影影像风格唯美精致,主题则是对英国国民性的反思和对英国上层阶级的批判,包括表现了英国社会令人窒息的环境,批判了传统习俗以及中产阶级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人的思想感情的禁锢,揭露了工商业社会中上层阶级的自私虚伪、残忍冷酷。影片的视听语言因素,包括:场景、摄影、服装、音乐等制作精良,为影片营造出如诗如画的唯美风格。它们构成了艾弗瑞电影独特的视听魅力,给观众以极大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关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宣扬一种世纪末的颓废思想,通常都无视思想、感情或精神而注重强调绝对官能主义,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和绮丽的色彩。都是因为作家在西方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一种绝境般的“臻美”的追求而形成。体现了谷崎作品既推崇西方唯美主义思想,又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中,是西方唯美追求与日本本土唯美传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关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宣扬一种世纪末的颓废思想,通常都无视思想、感情或精神而注重强调绝对官能主义,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和绮丽的色彩。都是因为作家在西方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一种绝境般的“臻美”的追求而形成。体现了谷崎作品既推崇西方唯美主义思想,又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中,是西方唯美追求与日本本土唯美传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詹姆斯·艾弗瑞作为一位美国导演,却热衷于拍摄英国性的电影,且其电影多改编自文学名著.他的英国电影影像风格唯美精致,主题则是对英国国民性的反思和对英国上层阶级的批判,包括表现了英国社会令人窒息的环境,批判了传统习俗以及中产阶级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人的思想感情的禁锢,揭露了工商业社会中上层阶级的自私虚伪、残忍冷酷.影片的视听语言因素,包括:场景、摄影、服装、音乐等制作精良,为影片营造出如诗如画的唯美风格.它们构成了艾弗瑞电影独特的视听魅力,给观众以极大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舞蹈是印度电影区别于其它国家电影的显著标志,也是印度向世界展示自身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印度歌舞电影具有多样的审美风格和丰富的审美意义,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与不断创新,使本民族的文化魅力得到有力的彰显和被世界广泛地认可。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18,(4):46-49
中日韩"小人物"电影审美各具特色,由于中日韩文化的差异等原因,有各自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审美风格。简言之,日本电影用情感小故事来串联全篇,形成了温情的审美风格;韩国电影则是直面现实和人生,对人性进行赤裸裸的、毫不拖泥带水的揭示和拷问;中国电影用的则是戏谑的手法,故事整体风格呈现黑色幽默的意味。  相似文献   

12.
韩笑 《文教资料》2013,(29):95-97
侯孝贤是全球化语境申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大陆内地的第五代和第六代新电影运动相比,他的电影创作风格不但具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因此,通过对侯孝贤电影艺术风格,尤其是其叙事风格的研究,试探寻找出其个人艺术观念和拍摄特点,对新一代电影人来讲,其意义重大。本文尝试从侯孝贤电影的叙事主题、建构和策略三个方面对其艺术风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的中青年导演岩井俊二,以其清新独特的影像风格,委婉细腻的情感表达,在日本影坛别树一帜。岩式电影善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葬礼"镜头来表达其对于人生的思考,凄美细腻的"死亡"刻画也成为反思人生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岩井俊二"葬礼"为研究对象,探究岩式电影中"葬礼"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4.
民俗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张艺谋的电影既借鉴了西方电影美学思想,又吸收了传统民族文化养分。他早期的电影很多都具有中华传统文化风格,电影中的服装、音乐、语言等方面处处显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民族特色鲜明。张艺谋电影中的民俗意象对张艺谋的电影,对中国民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1991年由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这部影片不仅代表了张艺谋影片的美学风格,而且从中可以发见第五代电影共同的美学风格.《紫蝴蝶》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2003年,由娄烨执导,刘烨、章子怡、李冰冰等主演的影片,这部影片不仅代表了娄烨影片的美学风格,而且从中可以发见第六代电影美学风格的重要向度.第五代电影试图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偏向宏大叙事,电影借助视听效果、情境氛围、剧情人物等体现鲜明的民族历史性,象征寓意性强烈.第六代电影充斥着不确定性和怀疑态度,表现在视听上的反讽性、碎片化的叙事、虚无感的人物形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对少数民族电影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近二十年来学界从思想主题、影像风格与人物形象、叙事模式、导演、地域拍摄风格、少数民族电影与人类学关系、少数民族电影发展路向等角度对少数民族电影展开了宏观、微观、综观研究。对"少数民族电影"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爬梳、对成果进行评价、对发展走向进行探讨,有利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邱天炜 《文教资料》2013,(35):145-147
日本电影在对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的观照意识方面独具特色,二十世纪中期日本的反战电影,对二战灾难性的后果进行了反思和谴责,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叙事方式等方面有所探索;但目前某些“反战电影”逐渐走上了美化战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日韩东亚三国在相同的儒学文化背景下,拥有相似的表达方式,其爱情电影的叙事模式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阐释与表达。电影是一种产品,更是民族文化的展演方式之一,中日韩三国文化的多元性就决定了其相互融合与排斥的特质。新近流行的小清新风格电影,中日韩三国具有各自的叙述模式,无论采取何种叙事模式,其展演的立足点永远是本国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现实社会文化的复合杂糅。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体现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唯美的意境、东西方艺术技巧的融会等特点,是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家.从"传统文化的追寻"和"东方美学的挖掘"两方面论述,可体悟其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宗金伟  段朝霞 《现代语文》2009,(12):148-149
《龙猫》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代表作品,它集中展现了宫崎骏的创作风格。这部电影在后冷战时代的今天,也具有某种独特的文化意义。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宫崎骏用天真的童话为躁动的人们找回了一个失落的梦;纯粹的童真使得宫崎骏的作品超越了儿童的界域,具有了某种崇高的意义;作品对于天真倔强的孩子的刻画,也让我们看到了日本民族的温情与强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