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朱筱倩 《东南传播》2017,(12):72-75
女性是中国塑造对外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纽约时报》作为美国三大主流媒体之一对中国女性一直有所关注,为了厘清《纽约时报》对中国女性形象传播的实质,文章借助场域理论,对该报涉华女性报道进行文本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该报对中国女性形象传播存在负面倾向,该倾向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社会两个议题上;女性多以积极的公共角色出现,职业分布以服务行业人员和创作者为主;相较于以往外媒对中国女性的报道,该报报道的中国女性从家庭走向了社会。文本分析表明该报所建构的中国女性形象有向多元化转变的趋势,但仍是以负面报道为主。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对媒介生态的深入影响,大众媒介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影像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形态之一。通过全媒体宣传营销,多形式塑造、多载体呈现、多渠道传播自身形象,有助于图书馆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助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纪录片作品所塑造的图书馆综合形象及其表现形式,对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以纪实影像手段塑造行业形象、进而有效提升社会总体评价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报道能力与水平,直接体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平台进行传播.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的报道路径该如何设计?如何第一时间快速发出权威、独家信息?资深外交官吴建民2016年6月18日在武汉因车祸遇难,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媒体上,传统意义上的女性依然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互联网时代一些创业网站塑造出来的女性在逐渐摆脱“家庭主妇”的形象,纷纷支持、鼓励与帮助女性创业。英国网站prowess.org.uk(以下简称prowess)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本文对其网站传播特性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部分地联系中国同类网站——中国女性创业网chinalady.org.cn(以下简称chinalady)进行某些方面的比较,分析其特色与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上,女性图片铺天盖地,网络的特性使其成为传播女性内容的主要媒体.从媒体报道来看,对女性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娱乐新闻.娱乐新闻中,媒体把女性过多地塑造成物质化、欲望化的形象.在男权社会里,网络媒体成为满足男性对女性的偷窥欲和消遣心理的重要载体.本文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娱乐新闻的女性报道进行抽样分析,探析媒体对女性片面性报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原型理论引入到广告中情感女性形象塑造的研究,探讨在广告中出现的情感女性形象的原型沉淀及传播功效.研究发现,人们乐于接受广告中的情感女性形象正是由于根植于受众内心的原型被释放,这种原型根据东西方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影视剧本中的传播而被固定流传下来,在人们的脑海里形成了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7.
陆敏  韩玲 《新闻前哨》2007,(8):88-88
美国传播学女研究者盖尔·塔奇曼在《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论文集中,针对媒介内容中的性别歧视,提出了"贬抑"(annihilation)的概念,认为女性在媒介报道中受到贬低、歪曲或根本不被呈现,媒介的报道很少针对女性的工作、成就、需要而展开。虽然今天的女性在家庭角色、职业平等、政治参与各方面都有跨时代的进步,但在大众传媒中,随着媒介市场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女性所被塑造的形象和角色,似乎依然处于被异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在女性主义向人文社会学科不断渗透的背景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悄然兴起。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女性主义鲜明的表现出了它的批判性。在新闻传播领域,女性的形象被异化,并未真正展示出她们真实的面貌。反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受到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影响,出现对女性形象的曲解和扭曲。本文从反腐新闻中女性形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三方面对反腐新闻中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同时,对媒体如何进行反腐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施宇 《新闻爱好者》2011,(12):14-1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网络交流中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新词。文章从传播环境、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载体等方面分析了网络新词的出现和接受,对网络新词的规范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施宇 《新闻爱好者》2011,(24):14-1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网络交流中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新词。文章从传播环境、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载体等方面分析了网络新词的出现和接受,对网络新词的规范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与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Web1.0相比,Web2.0的最大特点是"全民出版、全民共享".也就是说,互联网从发展至今,已走过了重技术、重传播、重"供应"的第一阶段,Web2.0标志着互联网成功迈人讲究"服务"和"满足需求"的第二阶段.Web2.0时代,大众传播事业的内容数字化、传播网络化、信息交互化、话语权平等化、服务个性化、个人化,它是后互联网时代的序曲.那么,后互联网时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大众传播事业发展会呈现怎样的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1994年中国科技网接入国际互联网算起,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已经走过了整整10年的历程。经过这10年的发展,互联网目前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互联网将会把我们带向何方?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又该怎么走?为了解开这些疑问,《网络传播》杂志采访了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院士。  相似文献   

13.
主流网络媒体要勇于担当"网络谣言扑灭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民意表达更加容易,但也为网络谣言更迅速传播创造了条件.在互联网广泛普及所创造的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如何看待网络谣言的破坏性?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面对网络谣言,主流网络媒体该如何作为?西部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多起网络谣言事件中主动承担起了"谣言扑火者"的角色,让很多网络谣言在及时准确的报道而前"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塑造政府形象的传播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了解数字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熟悉数字新媒体传播渠道,有助于在新的数字媒体环境中为我国政府形象塑造,寻找新的、可利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正被开拓。”这是樊克宁先生在他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观点。这个观点不无道理。其实,我们大家都感觉到了,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传播全球化、生活快节奏、阅读快餐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在新闻传播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其特点是四个改变:一是“随着传播方式的进步,新闻已经不仅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且是指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李慧丽)即时新闻、现场直播的出现,使新闻定义被改变了。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媒体为档案馆形象塑造与传播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首先界定了档案馆形象的内涵,介绍了档案馆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分析了社交媒体的特征与档案馆社交媒体建设的现状;最后从档案馆形象定位、档案馆形象的社交媒体传播、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公众互动和参与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馆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媒体报道在奥运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弘扬奥运精神、国际文化交流、国家形象塑造三方面探讨了北京奥运报道的文化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大众媒介在传播活动中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对各种歧视女性的现象和心理存在着"无意识、不作为甚至推波助澜的态度"。"贤妻良母"论、"唯审美对象"论充的泛滥,导致男权本位思想或直接或间接的在电视广告中显现出来。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建构,以小见大的认识大众媒介在传播活动中对女性形象塑造和产生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吕吟 《新闻世界》2010,(12):88-89
重大国际事件由于媒体对其的集中报道而成为一国对外宣传、塑造国家形象的极佳窗口。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我果国家公关事业来说,这个机会更像是一个挑战。本研究选取美国三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刊登的关于2009年中国国庆阅兵仪式的全部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为今后利用重大庆典活动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0.
游程 《声屏世界》2011,(4):133-134
据调研公司数据显示,45%的女性在化妆品和护肤品方面的月度支出在100-500元,而最令她们信赖的广告媒介中,互联网成为继电视和时尚杂志之后最受追捧的传播渠道。与单向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