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放开放活国有小型企业,这是一个十分现实又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股份合作是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的有效形式.股份合作的实质是公有制,不是私有化;它有利于国有小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机制创新.但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上,并要加强“建制”后的企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国有小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搞活国有小企业是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从当前国有小企业的改革情况来看,管理体制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设备陈旧。因此,要搞好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就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推进其资产重组;在政策和法律上给予扶持和保护,以支持小企业的发展;建立对小企业实行统一管理的专门机构,对国有小企业实行统一协调、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有国小企业改革,使一大批小企业走向了市场,增强了活力。但少数地方在国有小企业改制中,出现了一股出售小企业成风的错误倾向,严重影响到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国有小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的原则,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国有小企业改革不能“一卖了之”,这是为什么呢?1.目前,由于市场约束越来越紧,许多国有小企业亏损严重,陷入困境,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但是,仅仅利用出售的办法,把企业的所有制从国有…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国有小企业改革的实质是放开放活小企业,实现政企的彻底分离,使小企业真正成为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并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不仅可以推动企业加快转机建制的步伐,而且可以把国有小企业推向市场,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但是,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也注意到,在国有小企业改革已取得相当程度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市场化选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企业经营者是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源泉。企业经营者的运营应该是一个将资源从低效率转向高效率使用的过程。他能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可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目前 ,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 ,国有企业要想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上求生存、谋发展 ,就必须拥有能够从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上把握企业发展的优秀经营者。一、国有企业经营者市场化选择机制的必要性长期以来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行政配置方式导致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能力低下 ,同时 ,使企业经营者供求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7.
据上海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透露,今后上海市国有经济将从小企业中逐步退出,国有和集体小企业要更多地实现多元投资主体,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据了解,到去年末,上海共有小企业36.7万家,占全市企业比重为83%,小企业的营业收入为6600亿元...  相似文献   

8.
7月10日国家经贸委发出《关于制庄出售国有小企业成风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一个重要的正确决策,应当毫不迟疑地贯彻落实,坚决制止出售国有小企业之风,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健康发展。一、一股出售风党中央对国有小企业的改革方针是明确的,即应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放开搞活的步伐,不能搞“一刀切”。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某些地方出现了把“出售”当作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唯一出路的现象。如有的说“差的卖,好的卖;小的可以卖,大中型的也可以卖;工业企…  相似文献   

9.
国有小企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创造市场活力、繁荣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专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小企业和集体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全国现有国有工业企业6.8万家,其中有5.3万家就是小型企业,这些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各地、各部门对国有小企业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扶持的力度正在逐步增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和部门对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这为语文教学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找到了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物流企业的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一个民族持久进步的不朽灵魂,是一个企业兴衰存亡的丰富源泉。随着中国物流领域的全面开放,跨国物流巨头大举进入中国物流市场。在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下,中国物流企业必须把握机遇,时刻关注观念创新,综合利用创新模式,快速完善程序创新和服务创新,积极培育物流品牌,寻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继续教育》2000,(1):7-7
创新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是事关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共的大事创新是在一定范围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及新效益。从一个新思想的产生,到通过企业行为使之成为一种理想的现实,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经历漫长的创新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观念创新:构想出新的思路、战略、策略、计划、组织、制度和设计等;(2)运作创新:有效运用知识、技术、材料、设施、能源、过程、资金、组织和人才,尤其是引入新要素;(3…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更离不开创新,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创新.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需要构建出一个日趋完善的企业体系,这一体系以经营方式创新为先导,以组织制度、技术和市场创新为支撑,以文化创新为灵魂,共同推动现代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前进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覃显家 《广西教育》2006,(7B):42-42
中国近代史,就是百年屈辱史。其中重要原因是明清统治者利用封建文化扼杀人民的创造力,使人民的创新意识贫乏。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人民教师肩负历史使命,要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培养学生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下面是本人的两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高国蕊 《学周刊C版》2010,(9):146-146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目标,是时代的需要。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教师要树立起“为创新而教”的教育观念,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一种即适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它不仅适用于集体所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实现的新形式,也适用于国有小企业,是国有小企业改革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更离不开创新,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创新。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需要构建出一个日趋完善的企业体系,这一体系以经营方式创新为先导,以组织制度、技术和市场创新为支撑,以文化创新为灵魂,共同推动现代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前进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改革创新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企业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观念创新是先导;技术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关键;制度创新是保证,它们对企业的屈起与 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营观念是企业形象策划的最高层面。企业必须重视自己经营观念的更新,必须树立现代市场经营观念;企业精神是企业经营观念的集中体现,它是企业形象策划的灵魂与精神支柱;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职工信念、意志、道德、风格、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它综合反映了一个企业特有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与素质,它是企业形象策划的基础。企业文化的整体营造与重塑,可以实现与企业形象策划的“理念统一”;企业形象策划必须重视企业未来形象的设计,必须强化企业形象战略意识,进行企业形象策划的理论研究与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20.
梁斯 《鸡西大学学报》2001,1(1):41-42,46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本文试图从儒家传统思想中某些消极层面去反思影响创新思维建立的历史文化因素,并希望引起我们对现存观念的自省与重建,从而为更好地引导创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