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多邻国、多争端的国家,周边关系近而不亲、亲而不近者众多,争议广泛存在于领土、历史、海域、人文乃至意识形态等各领域。习近平强调:做好"中国梦"在周边国家的传播,有利于减少周边国家对我国的不信任,消除他们对我国发展强大的恐惧感,争取更多周边国家的理解和认同。而眼下中国传播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三多现象"(即贩卖西方理论的多、炒剩饭的多、放空炮的多)显然难胜此任,传播实践的突破迫切需要传播理论的创新,国家对外战略的实施亟需传播理论和实践的有效配合。基于以上认识和慎重、长期的思考,本文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周边传播",并希望通过对其概念的内涵和特性、理论依据和价值、功能与应用的探讨,建构一个自成体系的"周边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2.
王亮 《今传媒》2016,(3):10-11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对中亚各国的对外传播将由形象传播进入到战略传播的新常态.构建一套有针对性的陕西对中亚地区对外传播战略,是提高陕西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软实力和影响力、加快新丝绸之路建设、实现陕西与中亚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保障.在对中亚对外传播中,需要在对外传播理念、传播主体、传播媒介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有效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西藏,常常被国外主流媒体作为解读中国社会的窗口之一。因此,做好西藏地区的对外传播工作,是当今西藏地区提高综合软实力的迫切任务。而做好西藏对外传播的最关键一步,就是做好西藏的周边传播。从路径选择上,西藏地区在官方层面,可以通过构建周边传播的多元格局,打破对单一媒介的路径依赖;在民间层面,可以通过自媒体、立体式传播渠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西藏周边传播的主体和通道。  相似文献   

4.
向心怡  伍洋 《今传媒》2023,(3):102-105
桂剧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广西的文化符号,它“走出去”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桂剧自身的传承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为理论框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四个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桂剧对外传播的现状,指出当前桂剧面临着由于对外传播主体较单一、传播内容较单调、传播渠道较狭窄、传播受众较局限而导致传播效果欠佳的困境,提出要促使传播主体元多化、创新戏剧内容和表达形态、构建国际化和多路径传播渠道、保证恰当有效的翻译,旨在增强桂剧对外传播的效果,为研究桂剧“走出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自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经过两年的发展,我国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增进和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以及文化包容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受“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西方国家对我国歪曲化报道以及历史上我国并不注重、不善于对外传播的影响,“一带一路”一些沿线国家对我国的国家形象依然存在歪曲、片面的认识。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我们应当借助此契机积极对外塑造和输出我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白琨 《青年记者》2015,(8):79-80
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的主体、内容和方式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形象塑造与软实力提升是对外传播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上述问题在中法建交50周年的热点活动中得到了有效解决,展示了中国积极稳健且富有成效的对外传播战略。中法双方全年举行300多场纪念活动,涉及30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中法关系的全面性和高水平。重要活动如下:庆祝中法建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电视剧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网民主导、国际合作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当前,应当结合运用电视剧文化工程战略、精品战略、对外传播战略、电视节文化战略、类型化战略、明星战略、字幕组战略等多种战略,构建有效的传播渠道,形成有力的文化态势,扩大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8.
简晴晴  周丽 《今传媒》2016,(5):156-157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在对外传播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已成为国家间愈发重视的对外传播目标.中亚地处亚欧大陆板块腹地,是多种文化的连接带.加强与中亚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我国西部边疆省份和中亚国家的共同发展,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也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新疆广播电台对外节目《中国之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解读其在面向中亚的传播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周边关系是当下国际多元文化语境下,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主体的重要国际关系议程。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对于我国在国际社会文化输出方面具有重要的物质和战略意义。不过周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输出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特别是清代,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王朝,不仅要对传统中华文化圈构建自身作为"天朝"的优越形象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对北方、以蒙古为代表的"藩部"周边,传播中央统治者的意识形态,进一步建构作为"宗主大汗"地位的中央王朝形象,有效地构建清廷中央与蒙古藩部之间的"中央—藩部"主从周边关系,并使之长久维系、运行。  相似文献   

10.
黄鸿业 《传媒》2018,(2):85-87
在国家对外传播战略的大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基础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各类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和交际的重要平台.对此,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要通过培养基于价值观主体间性的媒介话语表达能力,培养创造跨文化公共价值空间的能力,培养感知、判断媒介价值观和伦理的能力等途径,提升跨文化传播的媒介素养,为我国对外传播的软实力筑牢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