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善于提问学生,是教师进行启发教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学记》中提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已解。不善问者反此。”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按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提出问题,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互质数”时,我先让同学们观察、比较、分析一组互质数,归纳出互质数这一概念。然后,向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 ①如何判断两个数是否一定是互质数? ②互质的两个数是否一定是质数?(请举出一组互质数,要求两个都是质数的;两个都是合数的;两个数是质数和合数的。)  相似文献   

2.
课本中指出:“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根据这一定义,如何才能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数呢? 1.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如:8与7;16与15。 2.两个连续的奇数是互质数。如:9与11;37与35。 3.1和任意一个自然数是互质数。如:1与38,90与1。 4.两个数都是质数,这两数是互质数。如:5与11;19与7。 5.相差为2、4、8的两个奇数是互质数。如:15与19;23与27;49与41。 6.2、4、8三个数和任意一个奇数是互质数。如:2与11,4与15,37与8。  相似文献   

3.
(一)一切智力活动都离不开联想,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要归功于联想.所谓“联想”,就是通过一定的刺激,在头脑中将若干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新事物形象的过程。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在研究如何将联想引入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应该说,联想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有它不容忽视的教育功能。①回忆功能。联想的前提是对刺激有关的旧事物的回想。当问到学生:“如果 a 和 b 都是质数,那么它们是互质数,对吗?”这时,学生首先的反应是“质数”与“互质数”的概念,随之还会联想到一  相似文献   

4.
“0”的突破     
自从“0”归为自然数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有些问题的确不好界定和划分。正如《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5期蓝玉文老师在《都是“0”惹的祸》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0是偶数吗?0是合数,还是质数?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吗?04是真分数吗?”笔者在教学中曾疑惑过,也和同事们讨论过,但就是没有提起笔像蓝老师这样正式“申请”过。因此,笔者读过蓝老师这篇文章后,就其中几个问题提出个人拙见,以期与同行们商榷。0是合数,还是质数?笔者赞同蓝老师的意见,教材上应注明0和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原因是0不能被它本身整除。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吗?笔…  相似文献   

5.
指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能沟通知识问的联系,使分散、单一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揭示其内部规律,逐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总结归纳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教学某个概念系统后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指明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有关数的整除性的概念很多,有些容易混淆,但它们之间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总结归纳时,可用图表的形式将这些概念系统化:学生对“质数”、“互质数”易混淆,总结归纳时便可利用此图表说明:质数是由约数概念引出的,它是针对某一个数的性质而言;互质数是由公约…  相似文献   

6.
数学第八册     
三数的整除本单元教材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整除”和“除尽”,约数和倍数,因数、质数和质因数,质数和互质数等概念。整除的概念,是学好约数和倍数的前提。讲数的整除,一般是指自然数,不包括0。要弄清整除和除尽的区  相似文献   

7.
“两个质数一定是互质数”,这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69页第六题中的一题。我区期中考试考了这一判断题。老师们认为这题是正确的,理由是这里的两个质数当然是指两个不同的质数,这是书上的含义。如果是两个相同的质数,那就只能叫一个质数,而不叫两个质数,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8.
贵刊在1996年第5期上刊登了《教学中的困惑》一文,文中淡到几个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笔者就其中的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问题1:1与它本身是不是互质数?互质数是整数范畴内的一个概念,是建立在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的。纵观小学教材、中师教材乃至大学教材,不难找到各自互质数定义中的共同点: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那么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或者说这两个数互质。由此,我们会很自然地提出什么样的两个数可以组成互质数的问题。由于教材中出现的互质数的例子一般只有三种情况:两个不同的质数、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两个不同的合数。这是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认为互质数的组成只有这三种情  相似文献   

9.
互质数的概念是在教学找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引出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总结出“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的结论。但是由于它比较抽象,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又容易和质数的概念相混淆,所以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在执教本课时,由于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学习资源巧妙地利用,有效地突破了这一难点,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期末总复习,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进行。一、数的整除理解自然数、整数,整除、约数、倍数,偶数、奇数,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公倍数以及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分解质因素的方法;辨清整除与除尽,奇数与质数,偶数与合数,质数、质因数与互质数,求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法则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习题举隅: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并更正):1、a 能整除 b.写成式子是 a÷6;a 被 b 整除,写成式子也是 a÷b。它们都是一样的。( )2、整数就是自然数和零。( )3、凡是除得尽的也一定能整除。( )4、任何一个自然数,如6,既是自身的最大公约数,又是自身的最小公倍数。( )5、3和5是互质数,所以3和5没有公约数。  相似文献   

11.
[文本研读] 1.小数第十册(修订版)第三单元“约数和倍数”,内容安排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概念多,包含整数、自然数、除尽、整除、约数等 20几个概念。带给教学的突出矛盾是:概念易混淆,特别是相近相似的概念,如“自然数”与“整数”、“整除”与“除尽”、“质数”与“互质数”、“因数”与“质因数”等,学生往往是张冠李戴、东拉西扯。虽然  相似文献   

12.
小数第十册(修订版)第三单元“约数和倍数”,内容安排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概念多,包含整数、自然数、除尽、整除、约数等20几个概念。带给教学的突出矛盾是:概念易混淆,特别是相近相似的概念,如“自然数”与“整数”、“整除”与“除尽”、“质数”与“互质数”、“因数”与“质因数”等,学生往往是张冠李戴、东拉西扯。虽然修订版教材在旧版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了标题名称(旧版是“数的整除”),删减了部分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难度,但仍然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判断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1.把自然数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0,1,2,3,…… ( ) 2.成为互质数的两数不一定都是质数( ) 3.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叫做平行线 ( )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  相似文献   

14.
一、系统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中,包含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能被2、5、3整除的数”、“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5个知识小节。整除、约数、倍数,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十几个概念是构成本单元知识结构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用下图反映出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及本单元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数的整除”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根据大纲要求,我们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记忆。本单元要求学生记住整数、约数、倍数的描述性定义;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100以内的25个质数。 2.理解。本单元要理解的内容有自然数、整数、约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奇数、偶数与自然数的关系;“1”、质数、合数与自然数的关系;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  相似文献   

16.
数字和数一样吗? 数字和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来记数的符号1.2.3.4.5.6.7.8.9.0叫做数字。用这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排列起来,如3、70、285、5941……表示物体的多少或次序的叫做数。王书如何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数? 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数,除了根据其定义判断外,下述五种情况都是互质数。 1.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如3和7,2和5……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如3和4,6和7……  相似文献   

17.
“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概念很多,又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我在回顾和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教法,通过表演、抽象、概括、观察、比较,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概念,掌握概念。下面就以“质数、合数、互质数”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有的学生数学成绩一直很好,但花的时间并不多,而有的学生恰恰相反,这是什么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本文归纳了五种学习数学知识的巧记方法,它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一、抓住关键,对比记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是相近的,容易混淆。通过抓关键对比记忆,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如,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倍数、最小公倍数;质数、互质数;质数、质因数;奇数、偶数;除尽、整除;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有何异同。在对比记忆中,必须抓住关键才不会混淆。如理解质数和互质数的关键处是:首先质数…  相似文献   

19.
自从“0”归为自然数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有些问题的确不好界定和划分。正如《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5期蓝玉文老师在《都是“0”惹的祸》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0是偶数吗?0是合数,还是质数?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吗?0/4是真分数吗?”笔者在教学中曾疑惑过,也和同事们讨论过,但就是没有提起笔像蓝老师这样正式“申请”过。因此,笔者读过蓝老师这篇文章后,就其中几个问题提出个人拙见,以期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20.
“a和b组成互质数,a、b两数一定是质数( )”。这是我县一次期末统考五年级数学试卷中的一道判断题。某校五甲班绝大部分学生都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而失了分。导致学生这种错误的发生,除了学生审题时粗心,没有注意“一定”在题中起的错误导向,并忽视了a、b只是字母而不能代表任何一个具体数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