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省建平县小黄杖子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主要地质因素对成矿有利,与铜矿关系密切的中~基~超基性脉状岩体发育。区内2条长达近1000m的含铜闪岩矿化带,呈北西西向、北东东向展布。含铜闪岩矿化带分布与HT1和HT2两处1/万铜土壤异常分布范围高度重合。区内具备找寻赋存于超基性脉状岩体中的铜矿体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昆仑南缝合带北侧,布喀达坂峰-阿尼玛卿山华力西期铜、钴、金(锑)、煤、蛇纹岩Ⅲ级成矿带上,属秦祁昆地层区的东昆仑南坡分区。研究区出露的地层总体北部广布第四系,南西部分布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沱沱河组地层,中西部以二叠系上统布青山群马尔争组为主;受昆南深大断裂的影响,区域内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发育,构造以北西西向断裂为主;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期晚期基性-超基性、中酸性侵入岩多分布于研究区中东部,多呈岩株、岩基、岩脉状产出。研究区内圈定MCu1—MCu6六条铜矿化带,MAu1、MAu2两条金矿化带,其中MCu2、MCu3铜矿化带和MAu1、MAu2金矿化带规模及品位较好。通过对已有地质信息与典型矿床对比分析成矿条件,确定找矿类型、找矿方向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3.
吕森 《中国科技信息》2007,(10):16-17,19
小松山岩体位于贺兰山北段,为华北地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的一部分,岩体的形成主要与深大断裂有关,岩体规模较小,分异良好,属于铁质基性—超基性岩体。铜镍硫化矿床赋存于基性岩体底部的辉长—苏长岩相带中,多富集于岩体膨大或缩小部位,沿多期活动断裂带分布,具有形成大型铜镍矿化的可能性,其外接触带及围岩中具有形成铜、金矿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北段出露大规模中生代岩浆岩带,以中酸性岩为主,普遍含有基性微粒包体.锆石的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包体形成于126Ma左右,与寄主岩石大致同时形成.锆石的LA-MC-ICPMS Lu-Hf同位素原位测量研究表明,基性岩来自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主要的中酸性岩基形成于壳幔岩浆混和过程,而岩基中微粒基性包体是经历分离结晶的基性岩浆注入酸性岩浆房中形成.  相似文献   

5.
晚石炭-早二叠世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碱性花岗岩组合在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两侧呈北东向展布。晚石炭—早二叠世的侵入岩组合则代表了后造山的伸展背景。碰撞拼合时代大约在早石炭世。区内晚石炭—早二叠世存在热侵位的基性、超基性岩和碱性花岗岩,并有晚石炭—早二叠世宝力高庙期陆相火山喷发。热侵位的基性岩、超基性岩、陆相火山岩、碱性花岗岩在深断裂带的相伴出现称为(后造山)三位一体.表明多宝山岛弧带与松嫩地块的拼合时代大约在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6.
柴北缘红铁沟地区发现的北西-南东向基性岩脉,侵入于南华一震旦纪全吉群中。对辉绿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234±14Ma,时代中三叠世。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表明,基性岩脉为上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基性岩浆的分异演化未受陆壳物质混染。红铁沟地区基性辉绿岩脉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在中三叠世该地区经历了多次强烈挤压碰撞及其之间的相对松弛伸展,为柴北缘红铁沟地区的构造岩浆旋回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7.
鑫源三铜铁矿初步确定成因类型为矿浆贯入型及晚期残余岩浆所形成的结晶分异型铜铁矿床.矿区位于准噶尔成矿区—谢米斯台—库兰卡孜干金铜稀有金属成矿带—琼河坝铁、金、铜矿带.矿区内铜铁矿床的形成与超基性岩侵位密切相关,因此超基性岩体存在与否是寻找该矿床最重要的标志.区域性深断裂是基性—超基性岩体活动的通道,而其次级断裂则是岩体赋存的赋矿空间.本文对鑫源三铜铁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找矿标志,为今后在该区寻找与基-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铁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多不杂构造岩浆弧中,成矿与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和早白垩统美日切组地层中的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由于斑岩体的侵位,在岩体内及其围岩中形成强烈蚀变且分带明显,由含矿斑岩中心向外可划分出钾硅化带、中级泥化带、泥化带、伊利石-水白云母化-褐铁矿化带-角岩带或青磐岩化带(围岩是中基性火山岩时).矿化为细脉-浸染状,含矿斑岩全岩矿化,少量矿化产于围岩中,成矿为铜-金组合,为典型的富金斑岩铜矿.初步识别出(1)钾化带中主要发育M型、EB型、A型及部分B型脉;(2)绿泥石化带(中级泥化带)中发育B型、C型、石英-绿泥石脉及S型、G型脉;(3)在粘土化带(泥化带)中主要发育C型脉、G型脉及S型细网脉;(4)在围岩中主要发育B型、C型、D型及G型细网脉以及碳酸盐脉、M型脉等.矿区范围内发育丰富的热液磁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等,铜、金沉淀与热液磁铁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石中主要为黄铜矿、少量斑铜矿和辉铜矿,而黄铁矿很少,总体上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在石英斑晶及各种脉系中识别出三个大类和十个亚类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表明最高(达935℃、压力200MPa)的均一温度出现在石英斑晶中,这种由含不透明子矿物、简单多相、含硅酸盐子矿物、赤铁矿多相包裹体类型构成的具45%NaCleq盐度的多相包裹体可能代表本矿床最原始的成矿流体组成;这种成矿流体上升到3km左右、冷却到580℃左右发生沸腾,分离出超高盐度(60%~80%NaCl eq)流体包裹体和富气相包裹体,并导致大量磁铁矿的结晶和还原硫的释放,且伴随部分金属硫化物及部分金沉淀,形成早期的M、A型脉;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和分离出的流体包裹体的聚集,在500℃~480℃之间、22~40MPa之间、深度约1.5km发生沸腾,大量释放出的硫与金属离子结合,导致了大量铜、金的沉淀,形成如B型脉等一系列脉系及浸染状的铜矿化.在450℃~400℃之间、压力20~32MPa之间、深度1.1km左右又发生了明显的沸腾事件,形成了如C型脉、S型等舍铜脉系.在370℃~200℃之间、压力5~30MPa之间,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和多相包裹体为主,其盐度变化较大,可能是由于岩浆流体的稀释作用或少量大气降水参与循环所致,形成了D型脉及面状硅化.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是主要由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600℃~950℃)的具高氧化性、(超)高盐度的富合成矿元素的岩浆流体形成的,是斑岩矿床系列中正岩浆端元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鱼卡石棉矿床位于鱼卡超基性岩体北西端的中间部位,呈北西-南东方向带状展,矿区内以晚奥陶世的超基性岩为主体。石棉矿体产出于北西-南东向断裂破碎带的节理裂隙中,沿节理裂隙分布,以相互平行的纵石棉为主。矿床成因为富铁镁质超基性岩成岩期后残余岩浆与洋壳热水溶液蚀变作用而生成,成因类型属岩浆后期热液蚀变型铁镁质超基性岩蛇纹石石棉矿。工业类型为超基性岩蛇纹石石棉矿床。估算资源量:矿石量412.3615万吨,石棉矿物量13.8874万吨,为小型铁镁质超基性蛇纹石石棉矿床。  相似文献   

10.
都兰达日沟脑矿区勘察程度低,为了查明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磁异常分布特征,对研究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磁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判断引起磁异常的地质体特征及判断磁性体及矿体的大小、产状、埋深得出:1矿区内岩浆活动与断裂发育,具有优越的内生金属矿产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内磁铁矿体都属岩浆型,铁矿多产于中基性岩体接触带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内;2矿区内岩石与磁铁矿磁性差异大,具备用磁测手段寻找磁铁矿地球物理前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方山金矿区中基性岩石种类与金矿(脉)空间分布关系及金矿化关系的浅析,得出该矿区成矿条件优越,金矿脉与中基性岩脉具有一定的时空和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2.
头吊泉西山铜矿通过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侵入岩的分布情况,在测区局部地段发现的磁异常与激电异常对应关系较好,激电测深工作反映极化体向下有一定的延伸。对磁异常进行反演结合地质背景认为磁异常主体由中基性、超基性岩体引起,是寻找铜镍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3.
八宝台磁铁矿位于陕西省洋县,属典型的岩浆分异晚期形成的磁铁矿床,是在前加里东期基性、超基性岩浆上侵后冷凝分异出浅色、暗色的韵律带,在暗色韵律带内分异出的磁铁矿富集形成工业矿体。通过对该矿床进行详查,基本查明了勘查区内矿体特征及控矿因素、矿石加工性能及开采地质条件,并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  相似文献   

14.
小盆地超基性岩产出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结合带东部,主要由辉石橄榄岩、橄榄辉石岩及橄榄岩组成。岩石化学特征显示超基性岩属于典型的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稀土元素特征反映轻稀土分馏程度较高,说明轻稀土富集,曲线为右陡倾斜型;微量元素与原始地幔相比,强不相容元素Rb、Ba、Th、U、K、Nb、La、Ce、Sr、Nd富集程度较高。超基性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构造环境应属祁漫塔格加里东造山带造山后阶段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采用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及归纳前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择24个元素对祁连山玉石沟超基性岩带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区域化探异常为主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建立了区内区域地球化学模式,对区内乃至祁连山区的区域化探异常筛选和评价及其地质找矿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滇东南薄竹山菖蒲塘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薄竹山花岗岩体西南侧,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与寒武系地层的接触带,部分产于泥盆系地层构造发育部位,本文在对典型矿体进行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围岩蚀变及分带、成矿期次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强度与不同围岩蚀变类型的叠加呈正相关性,矽卡岩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解剖,从岩体到围岩将矽卡岩依次划分为三个带:即钙铝榴石—透辉石化带→透闪石化—绿帘石化带→镁橄榄石化带,进一步查明透闪石化—绿帘石化带为矿化最强烈,可作为找矿标志。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显微研究,将矿床划分为四个成矿期: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碳酸盐—萤石期→表生期,其中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为最重要的成矿期,成矿作用呈现了多阶段的特点。结合岩体地球化学、矿床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示踪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的成果,本次工作总结了薄竹山菖蒲塘矿区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成因及成矿规律,并初步建立成矿模式。该模式对研究区的找矿突破和潜力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铂族金属是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高效益矿产。黑龙江省具备良好的铂钯成矿地质环境。本文分析了在黑龙江省勘查铂钯矿的有力条件,论述了在省内一些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发现的重要找矿线索,初步总结了黑龙江省铂族金属矿化的若干规律,并提出评价岩体含矿性的方法和铂族金属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周明文 《内江科技》2010,31(6):119-119
区内矿化体的地质特征,可划分为矽卡岩型、石英脉型、云英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四种成因类型。前者顺层产于燕山三期二云母花岗岩与天子岭组钙质、含钙质岩层接触带之矽卡岩、矽卡岩化岩中,后三者呈脉状沿花岗岩及其围岩中的裂隙产出。  相似文献   

19.
迪彦庙蛇绿岩位于内蒙古西乌旗东,北侧距二连浩特-贺根山-霍林格勒-黑河碰撞带百余公里,南侧离西拉木伦构造碰撞带约300余公里,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古板块和西伯利亚古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前人将该区基性-超基性岩块作为华力西期侵入岩研究,确定其为绿泥岩.绿泥岩是一套特殊的镁铁岩的共生组合,一套完整的绿泥岩自下而上为:变质橄榄岩,堆积杂岩,席状岩墙群,喷出岩.辉长岩是堆积杂岩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人认为典型蛇绿岩均发育有厚层具堆积结构的层状辉长岩,并把无层状辉长岩的类似组合称为似蛇绿岩;也有人认为蛇绿岩中层状辉长岩是不可缺失的.而该区辉长岩较为发育,这对研究该区蛇绿岩,进而研究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古板块碰撞缝合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二龙金矿位于二龙沙金矿床上游,发现金矿体11条。本文根据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与韧性剪切带、矿化与石英脉、矿化与围岩蚀变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分析了控矿因素,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确认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