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针对影响固体制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改善固体制剂的溶出度的方法,其一即改进崩解度与释放度,如选择恰当的辅料,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助溶剂;其二是改变制备处方工艺,如粘合剂、崩解剂选择,改变混合与制粒工艺,采用固体分散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苦参碱单体制成固体分散体,从而提高苦参碱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方法:以PEG6000、伯洛沙姆、PVP为载体,用溶剂熔融法制备;测定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苦参碱单体与PEG6000的质量比1:9、熔融时间1min、加热温度70℃,在人工肠液中15 min累积溶出率为90%。结论:以PEG6000为载体制备的苦参碱单体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改善白藜芦醇的溶出情况。方法:利用溶剂-熔融法制备白藜芦醇固体分散体,以溶出度为评价指标,考察载体种类、药物与载体的质量比、无水乙醇量,优化白藜芦醇固体分散体的处方。结果:白藜芦醇固体分散体的最优处方为:载体材料聚维酮K30,药载比1:9,乙醇量15ml,所得白藜芦醇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为72.49%。结论:该工艺方法简便可行,可改善白藜芦醇的溶出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冷冻干燥法制盐酸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PGH)速释固体分散体(SD)来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将PGH与载体及酸性调节剂制备成固体分散体,通过测定药物的体外溶出度,来选择最优辅料及比例,结果:当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载体,酒石酸(TA)为酸性调节剂,且PGH:HPMC:TA=1:1:10%时药物呈现了很好的水溶性。在2h内累积溶出度可达65%以上,溶出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克拉霉素分散片溶出度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制剂的溶出度进行研究,色谱条件:DiamonsilC18色谱拄(5 μ,4.6×250m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柱温:45℃;检测波长:210nm.结果:制定了HPLC测定克拉霉素分散片溶出度的方法.结论:提高了克拉霉素分散片的质量研究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休止角、堆密度、累积溶出度、含量、含量均匀度等为考察指标,考察不同粒径苯磺酸氨氯地平原料对制备工艺、累积溶出曲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粒径苯磺酸氨氯地平原料对该产品制剂工艺、累积溶出曲线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我国在薄膜固体包衣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同时科学家们也把薄膜固体包衣技术应用到了中药制剂方面,薄膜固体包衣技术不但在数量和质量上对中药制剂s有帮助,而且还缩短了包衣的时间降低了包衣的成本,对中药制剂的不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薄膜固体包衣与传统的糖衣包衣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比糖衣更适合人体的吸收,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更有好处而且还不容易裂解,具有非常好的抗潮性。我们可以分别从薄膜固体包衣的生产原理、使用的效果方面具体了解薄膜固体包衣技术在中药制剂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通过科学地选取体外溶出度实验条件,提高其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以及对药物制剂工艺的要求。结合我国目前固体药物制剂发展现献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替硝唑的三种制剂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采用YMC C18色谱柱(218 mm×4.6mm,5μm),甲醇-水-三乙胺-冰醋酸(20∶80∶0.1:0.1),检测波长为318nm,流速为1.0ml/min。替硝唑在10~9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替硝唑的三种制剂的含量测定及溶出度考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利巴韦林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正交设计实验法筛选出适合的处方,并确定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利巴韦林软胶囊的溶出度与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利巴韦林软胶囊的溶出度和含量的测定均符合规定。结论:利巴韦林软胶囊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性好,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能够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原有生产条件下通过调整生产工艺寻找出影响产品溶出度的因素进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解决阿莫西林胶囊生产过程中溶出度较低问题,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方法:通过分析影响溶出度的原因保证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确定最佳方案。结果:采取由有效措施后提高了阿莫西林胶囊的溶出度。结论:采取的有效措施方法简单易行能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研究非诺贝特缓释微球片的制备方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诺贝特缓释微球片的溶出度。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BDS C18色谱柱(4.6*250*5u),水-甲醇-三乙胺(20∶80:0.01),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非诺贝特缓释微球片微晶纤维素为辅料时效果最佳;硬度为6.0±0.1kg非诺贝特缓释微球片的溶出度最好。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有机体内生物利用度高于普通非诺贝特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一种较为高效可行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以便于更方便的测定复方阿莫西林干混悬剂的溶出度。方法:通过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对其进行测定。结果:经过测定,阿莫西林干混悬剂中阿莫西林的回收率为99.31%,RSD为0.48%。盐酸氨溴索的回收率为98.43%,RSD为1.08%。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测定阿莫西林复方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测定中表现良好,且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可以作为复方阿莫西林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我公司计划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片产品,但在产品工艺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崩解时间不稳定,溶出度低等问题,实验为提高产品溶出度。方法:我们在原设计处方基础上,加入了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s-HPC)、吐温-80、淀粉等4种辅料和设计了不同组成、不同用量的组方,以确定其适宜的处方与生产工艺。结果:吐温-80能较好的提高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葛根素类药物的溶出度,本实验将葛根素制成自乳化制剂并对其生物利用度进行测定。方法:采用YMC色谱柱(250 mm×4.6mm,5μm),甲醇-水(20:80,内含0.002%磷酸和0.001三乙胺,pH 4.6),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摄氏度。口服葛根素自乳化制剂与葛根素混悬液相比,比格犬体内最高血药浓度提高了1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实际,重点介绍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伐他汀钠胶囊的溶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溶出度。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63nm波长处测定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溶出度,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滤膜不干扰样品测定,方法专属性好;供试品在0.1mol/L盐酸中的溶出较好;头孢他美酯在2.41μg/ml~19.25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线性相关;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28%;精密度RSD为0.04%;溶出液在3小时内稳定;各个考察指标均符合测定要求。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分析头孢克洛分散片的处方工艺,以及以头孢克洛为主,盐酸溴已新为辅的分散片制剂质量。方法:研究并分析头孢克洛、盐酸溴已新以及相关辅助材料的影响因素,在选取恰当辅助材料的基础之上,针对头孢克洛片的处方工艺加以合理优化,并通过以溶出度为衡量标准的试验方式,分析所制备头孢克洛片的制剂质量。结果:本文所阐述的头孢克洛分散片处方工艺简便,具有分散溶出快的特点。试验研究测定结果显示:在25min时间范围内,按照本文处方工艺所制备而成的头孢克洛分散片累计溶出率达到了95%以上,证实其质量稳定有效。结论:本文所述处方工艺下所制备而成的头孢克洛分散片质量稳定,符合现行中国药典基本要求与规范,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伐他汀钠胶囊的溶出度。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Ⅱ部溶出度测定法中的第二法,以水900ml为溶剂,转数为50r min-1,30min时采样。采样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DiamonsilTM C18(200min×4.60 mm,5μ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甲醇(40:60)pH3.5±0.0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8 nm,以外标法测定普伐他汀钠胶囊的溶出度。结果:线性范围为3.0—12.0 μm-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1.7%,n--6),溶出度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国内外吲哚美辛新型传输系统的研究进展。吲哚美辛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但由于其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有一定的刺激性。为解决这些问题研发了一系列其新型传输系统。其中固体分散体、纳米粒、渗透泵、脂质体等药物传递系统能够增加吲哚美辛的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具有一定的靶向性,降低刺激性、降低毒副作用。因此研究吲哚美辛新型传输系统是对其有着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