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尝试探讨日语中人称代词的隐匿现象,认为该现象是日本封闭的岛国特征以及单一的国民性对其语言影响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日语初级阶段不可回避的一个要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日语当中的第一人称代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的特征之一是其第一人称代名词的词汇之多。而且从古到今,日语当中的第一人称代名词常有向第二人称代名词转化的特点及现象。这 些特点和现象反映日本人对于人际关系的观念。日本人总是重视对方与自己所在的场合。值得一提的就是从第一人称代名词我们可以发现到日语具有 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3.
杨钢 《科教文汇》2008,(35):51-51,56
会话中的话语重复是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日语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语言重复现象,笔者以日本电视剧中的会话为素材,尝试着对日语中的这一语言现象做了一些考察,分析归纳了其语用功能,以期对今后的日语教学和跨文化交流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林坡 《内江科技》2009,30(9):61-61,110
女性语是日语语言中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的独特现象。它是日本男尊女卑思想的产物,反映出日本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也是日本社会文化的在语言方面的具体表现:本文旨在阐述日语中女性用语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而从中找出其特点,揭示日本女性独特的语言表达心理。  相似文献   

5.
当前地方高校部分日语专业大学生身上出现了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这影响了他们顺利就业。文章归纳了日语专业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日语专业大学生责任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曾绍彬 《大众科技》2012,(8):252-253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应该要融入文化教学.不少日语学习者,在深入学习之后,对中日文化差异方面,总有不理解、不适应的现象出现,从而影响到日语的进一步学习.了解日语表达的文化差异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今智能手机在大学校园的普及现象,以日语专业为例探讨此现象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通过积极和消极两种影响的对比与分析,从而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提高日语学习效率,提升日语水平,促进文学类之外语小语种的学习模式升级,进而有助于推动智能手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荻 《科教文汇》2011,(2):146-147
日语是一种省略表达十分丰富的语言,这一点已经被广泛认可。从1936年山田孝雄第一次将省略现象作为独立的语法项目进行研究开始,到目前为止对省略的研究涉及语法、文化、语用等诸多方面。本文选择话轮间的省略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分类分析,进而探讨其具有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日语还是汉语,主谓结构作为一种基于逻辑学意义上的基本思维形式,它是人类思维的共性,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之中。即使在日语和汉语中,无主句或主语被省略的现象屡见不鲜,但主语作为谓语的主体,是不可或缺的。有谓语必然有主语,不存在没有主语的谓语。本文针对日汉语中的主语的省略现象进行对比研究,以探求两种语言中主语省略的特色及异同,进而揭示日语和汉语之间的一种逻辑思考。  相似文献   

10.
浅议日语与日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反过来影响着语言。因此,日语反映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日本民族文化的内容。本文以日语的特点为中心,阐述了从日语的特点中看到的日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王睿来 《科教文汇》2008,(28):235-236
授受表达方式是日语中一种独特的语法现象,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日本人的“上下意识”、“内外意识”和“恩惠意识”。本文着重考察日语授受表达方式和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刘凯 《科教文汇》2012,(31):132-132,168
日语和汉语之间尽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日语属于黏着语,汉语属于孤立语,两者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在真正接触日语之前,许多人往往误以为日语是简单易学的.诚然,日语当用汉字词汇确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汉语词汇,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存在不少同形异义词.语法方面则呈现出多元的复杂性,如用言的变形、敬简体的对应、助词的运用等,都是汉语中不曾涵盖的现象.因此,作为日语教师,如何在基础教学阶段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生态学方法以及相关原理来研究日语教学现象,揭示日语听力教学中生态失衡问题,尝试提出若干实践生态课堂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赵冬玲 《内江科技》2009,30(11):159-160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值得重视与研究的课题。而将有关日本语言特征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融入日语教学中,则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日语学习者对于日语的学习,能够为中日之间提高交流做出相应的贡献,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相对有了明显的改善。日本是一个经济崛起速度较快的国家,日本较多的技术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我国日语学习者的会话研究的意义就颇为重要。本文从当前我国日语学习者的会话特征出发,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当前我国日语学习者会话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大学日语教学中,"轻听说、重读写"的倾向造就了一大批读写尚可但张口即结舌的日语学习者.许多已通过日语一级或二级的大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却很有限,这种现象就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日语的口语教学,完善日语口语教学法,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日语的语言表达特征看日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外部结构,更重要的是其深层文化的民族精神。试图将暧昧、委婉、省略等几个日语表达的主要特征作为切入点,从文化的视角,对日语表达所隐含的日本文化进行粗浅地考察,加深对日语及日本人的语言心理特征的了解,以利于跟日本人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围绕日语发音中的舌尖颤音("ら"行辅音[r]的衍生音)现象,笔者曾在之前的论文中就其产生,发音原理及定位做过浅显的介绍.和论将在前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用例对日语中的颤音现象做详细说明,同时针对日语颤音的起源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生态下形成的语言也会表达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日本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其他民族文化与知识体系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日本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日语也呈现出鲜明的日本文化特点。在强调国际交流与跨文化交际的现实背景下,对日语文化展开研究并探索其翻译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日语翻译与语言文化》一书,立足于日语文化的生态特征,梳理日语的表达形式,总结其语言文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就日语的翻译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日益发展引发了外语教学方法的变革,尤其是手机、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和学习资源.对于非专业日语学习者来说,虽然每周日语授课课时数有限,但是各种APP软件提供的学习资源能跨越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学生课后了解日本文化、学习日语知识的不二选择.作为日语教师,应切实了解并认真思考APP软件在日语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本文拟通过分析各种日语学习APP的特征,探讨将其引入大学二外日语教学的可能性,为大学二外日语教改提供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