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要使学生感知作品的自然美,逐渐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与作品发生感情的共鸣,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美学渗透。一、朗读中感知表象美作品的自然美首先要从朗读开始。朗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音乐美、语言美甚至情感美。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美的发现"是冀教版七册教材第一单元的"阅读链接",是围绕本单元的文化主题"美的发现"而编排.开头以罗丹的名言引入,提示了本文的重点在于学习了本单元有关一些写美景的文章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表达美.这部分教材有2个"链接点"--"分享他人的发现","我眼睛里的美景"."分享他人的发现"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查找资料去发现美,一方面提示了活动的方法--搜集图片或音乐、阅读有关写美景的书籍等.一方面提示了有关的表达美的方法--图文的形式或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概括等."我眼睛里的美景"则提示学生到生活中、到自己的身边去发现美,表现美,并提示了发现美的方法--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拍摄下美景等.  相似文献   

3.
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本文从"发现美——欣赏美——想象美——升华美"的视角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英语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我认为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而教学时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美的发现“是冀教版七册教材第一单元的“阅读链接“,是围绕本单元的文化主题“美的发现“而编排.开头以罗丹的名言引入,提示了本文的重点在于学习了本单元有关一些写美景的文章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表达美.这部分教材有2个“链接点“--“分享他人的发现“,“我眼睛里的美景“.“分享他人的发现“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查找资料去发现美,一方面提示了活动的方法--搜集图片或音乐、阅读有关写美景的书籍等.一方面提示了有关的表达美的方法--图文的形式或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概括等.“我眼睛里的美景“则提示学生到生活中、到自己的身边去发现美,表现美,并提示了发现美的方法--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拍摄下美景等.   ……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需要细心去发现美,用心去创造美。运用智慧在"美的富矿"中挖掘,把文学作品中的美感还给学生,赋予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把教学内容与美育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呢?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情境导入中感受数学美,在探究新知中"发现"数学美,在解题训练中追求数学美,在数学活动中"创造"数学美,在全课总结中反思数学美。  相似文献   

8.
刘娟 《今日教育》2007,(12):15-16
天气越来越冷了,金色的树叶漫天飞舞。孩子们到操场玩的时候捡了许多叶子,爱不释手,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利用树叶进行粘贴添画,在创作中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王晓华 《成才之路》2014,(24):28-28
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何能够高水平的爱美,就取决于人的审美能力。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生活中去不断地发现美、挖掘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如散文有意趣辞彩之美、诗歌有节奏之美、物理化学有现实与情趣之美等。数学之美,不仅在于它深刻的智慧之美,更在于它广泛的意趣之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发现挖掘这些美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数学领域中,有许多"秘密"令人感到无限新奇,有许多美让人感到无比神往,我们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挖掘出这些美,不仅能激发学生智慧的涟漪,更能增强学生的审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美的发现”是冀教版七册教材第一单元的“阅读链接”,是围绕本单元的文化主题“美的发现”而编排。开头以罗丹的名言引入,提示了本文的重点在于学习了本单元有关一些写美景的文章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表达美。这部分教材有2个“链接点”——“分享他人的发现”“,我眼睛里的美景”。“分享他人的发现”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查找资料去发现美,一方面提示了活动的方法——搜集图片或音乐、阅读有关写美景的书籍等。一方面提示了有关的表达美的方法——图文的形式或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概括等。“我眼睛里的美景”则提示学生…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2月17日晴在珠海,有一个著名的景点,每天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赏,这个景点就是珠海渔女雕像。也许你曾经听说,或曾经来过,所以我很有必要说说渔女的"粉丝"。因住在珠海的缘故,我特别喜欢到海边看风景,而珠海渔女雕像必定是我的最佳选择。每一次,我和妈妈到了那里,都会发现不一样的美。这种美,是我用心灵去感受,用新的眼光去欣赏而得到的。而且当我发现美之后,我会与珠海渔女雕像合影,把她每一次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认识发现数学中的美,如:数学的概念美、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奇异美以及美妙的对称等,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中有很多美的东西,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这样不仅陶冶了情操,又让学生发现感受到数学的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一套语文教材,几乎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表现了美的各种形态,那一篇篇范文堪称经典美文.课堂上,我喜欢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那美的殿堂,徜徉那美的殿堂,去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继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在“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的过程中,叶澜教授提出了“教育美”的命题。我认为,教育主体把自己掌握真与实现善的本质力量,通过具体而又感人的形象在教育活动中显示出来,因而就使教育过程获得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就是教育美。作为一位校长,固然要致力于创造教育美,但首先要善于发现教育美。一、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的事物,缺乏的是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与普通教师相比,校长从哪里去发现教育美?我的体会是:第一,要从学校的传统文化中发掘教育美;第二,要从学校的变革性实践中发现教育美;第三,要从学校的未来发展中规划教育美。  相似文献   

15.
常常有学生在随笔中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世界太丑陋了,没有信任,缺乏真情,只有虚伪……”难道我们的生活真如学生们所说的那样缺少真、善、美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能发现这些真、善、美呢?作为语文老师,我陷入了沉思.罗曼·罗兰说过,“美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阅读教学中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让学生的眼睛“美”起来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极富音韵特点,教师可以从错落有致的声律美、长短交替的节律美、散整结合的韵律美、张弛抑扬的旋律美方面发掘语音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文本语言的审美感受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汉语音韵之美。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虽然有表现美的欲望,但在写作时却难免平铺直叙,作品因而缺乏一定的美感。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用心灵去感知和发现美,提升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作文的品位。  相似文献   

18.
郭华 《中国教师》2010,(17):5-6
<正>人们常说:世上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把这句话的"美"替换为"教育家",意思是一样的。在中国,我们并不缺乏教育家,而是缺乏对教育家的发现、肯定和赞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相信,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教育大国,一定有成千上万的教育家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他们而已。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生动、优美,精炼,感染力强,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的好材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注意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一、引导学生热爱美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要让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到美的感受,就要让学生喜爱上语文课。语文教材多为名家名篇,作者对生活的感受通过字里行间表达出来。我抓住这一因素,创设教学情境,以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上课变为具有丰富美感的有趣的教学活动。二、引导学生发现美小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积极引导学生从高中数学中发现数学的自然美,简洁美,统一美,对称美,奇异美,让学生享受数学所带来的快乐,从而乐于学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