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书蓝 《教师》2014,(11):127-127
松桃苗歌是松桃苗族人民创作的诗歌,是松桃苗族口头文学中艺术性很强的民间文学。苗族人以歌声传达本民族的历史、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因此,苗歌是苗族同胞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本文从民间文学的角度,探讨松桃苗歌的类别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湘西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着本民族厚重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湘西苗歌是湘西苗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根据调查湘西苗歌传承断代的现象已相当严重,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保护工作已相当严峻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贵州松桃苗族民歌是松桃苗族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的流传都并不广泛,仅仅只在本县流行.它是随着苗族人民迁徙到松桃,在长期艰苦的迁徙生涯以及以后开疆拓土,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当中产生的.苗族民歌是苗族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文化血脉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活跃的细胞.本文对松桃苗族民歌进行简单的梳理,对它的种类进行分析,剖析它的音乐特点和音乐价值,与它在苗族人生活中的地位.通过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松桃苗歌”,弘扬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让大家都来重视这一不多见的民族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4.
彭水苗歌文化衰微是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在近10年持续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苗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布迪厄的文化传承振兴理论提出促进苗族乡村文化精英再生产、创设多元苗歌文化情境教育、建立乡村文化精英引领的多元共治的苗歌文化振兴格局等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5.
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了湘西苗歌的创作手法:探讨了湘西苗歌创作的即时性;以修辞手法为切入点,讲述了湘西苗歌善用夸张性的比拟手法、广泛运用"比兴"的手法以及"唐经"式苗歌巧用顶真手法的创作特点;阐述了湘西苗歌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原生态苗歌不仅有自己特定的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还散发着在黔东南这块土地上所特有的浓郁的民族风情,它有着自己的音乐特征和演唱特点,这些音乐特征及其演唱特点使黔东南原生态苗歌在中国民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并绽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以黔东南地区苗族飞歌为例,探析贵州黔东南原生态苗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唱特点,可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黔东南原生态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苗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有着特殊的文化特征。贵州苗族民歌在音乐中承载了其文化的内涵精髓,表现出极具民族特征的音乐形态。本文将从贵州苗歌的分类和贵州苗歌的音乐要素两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民族自我认同的方式多种多样,其语言、历史、宗教等都可以成为民族自我认同的文化要素,在湘西苗族社会中,苗歌也成为苗族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本文通过对湖南湘西古丈县翁草村湘西苗歌的研究,力图揭示湘西苗族是如何通过苗歌来实现民族认同的。主要从民族意识,认知结构,民族群体人格,民族社会化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苗族歌谣在歌谣文化中有着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但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产品的引入,如手机、电脑等开始充斥于大众的生活,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苗民出现了不会唱苗歌、不会说苗语的现象。一些曾经口耳相传的苗族歌谣,也出现了失传的危机。本文尝试对融水苗族歌谣文化进行文化价值以及传承意义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戚虎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2):171-173
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松桃苗族文化历史背景和长期受政府压迫、种族歧视的社会生活环境下苗族武术的起源、传授方式、继承情况,探讨发展松桃苗族武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贵州苗族民歌流行着真声与假声两种唱法(以贵州省丹寨县嘎闹苗族为例),每种唱法所表达的情感深度各有不同。每种唱法在其特定的场合会各有其优势,特别是它那独特的假声唱法,在众多场合都体现出它独到的优势,因为在那漂亮的假声背后会隐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假声是苗歌演唱的最高境界,也是假声把苗歌艺术引到艺术的一个高度。本文通过诠释苗歌真声与假声的对比,寻找真情与假情的体现,探索苗族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民歌从歌曲形式来看大致可分为古歌、酒歌、情歌、飞歌、礼俗歌、劳动歌曲等。苗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松桃苗族自治县是我省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但,松桃人人穷志不穷,他们早就喊出“科教兴松”的教育战略口号,然而,教育投入不足的松桃县办学条件极差,全县538所现有各级各类学校校舍总面积仅281322平方米,校舍危房率高达12.8%.如何在资金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教育成为松桃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1998年初,松桃县被国家正式批准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县,全县顿时振奋,县委、县政府认为这是加强本县教育硬件设施,改善本县办学条件的一次千载难适的机遇.是促进本县教育改革深化发展的一次良好契机.县政府决定把“义教工程”列入1998年重点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把“义教工程”作为树松桃形象的工程来抓.目前,松桃县第一批13所项目学校已于1998年11月底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第二批启动的18所项目学校的主体工程于1998年12月底全部完工.  相似文献   

14.
衬词衬腔是黔东南苗族民歌中独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元素,从它在苗歌中出现的位置,我们可将其归为五类:曲前衬词衬腔、每句词后衬词衬腔、曲中(或段落、或乐句)衬词衬腔、曲尾衬词衬腔和曲前曲中曲尾衬词衬腔。文章介绍了五类出现在不同位置衬词衬腔的特点,分析了其与苗族民歌整体风格统一、一致的原因。文中对黔东南苗族民歌中衬词衬腔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对苗族民歌的音乐本体、苗歌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东北部的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以它为中心,自然保护区南北长27km,东西宽21km,总面积420km2。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m.  相似文献   

16.
<正>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除了它最特殊的因素——音的高低线条外,还包括调式、调性、节拍、节奏以及结构上的动机、乐汇、乐句、乐段等.可以说,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民族特征等等无不首先从旋律中表现出来.笔者曾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歌舞团任歌唱演员十余年,唱过不少苗歌侗歌,深深感觉到这两种民歌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对比鲜明.下面对其旋律形态和文化内涵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大的任务,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文水平,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村小和教师的一大难题。本文以松桃苗区松江小学为研究个案,从学校和教师方面提出了解决学生口语交际、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低下问题的方法。望这些因地制宜的对策,能为学校的决策和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为松桃苗区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贡献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在湖南西部及贵州松桃县一带的苗族(又称东部苗族)地区巫风盛行,至今仍遗留有楚国时期的“尚巫”风气.经常举行“吃棒棒猪“等巫术祭祀活动.这一地区的巫分两种,一种是苗巫,一种是汉巫,二者是有诸多差别的.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乡是位于彭水县城东南地区的一个乡,它的地理位置处于文化媾融区,整合多民族特质,有着独特的苗乡魅力。鞍子乡的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由于地位偏僻,拥有极具独特的原生态民间音乐文化。鞍子苗歌的艺术特征,来源于丰富的内容、歌曲类别与多样的表现形式、歌词结构和曲式独特,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20.
对贵州松桃四面鼓进行了多维度研究认为,四面鼓的哲学内涵体现在人的生命力的彰显和对自由的追求,社会学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民俗学功能体现为文化娱乐和艺术观赏功能,运动训练学特征表现为动作的难美性和创新性,运动生理学基础在于良好的心血管机能和运动素质,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四面鼓发展的因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