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晓 《东南传播》2013,(3):35-36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为研究语言的复制与传播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对网络流行语"甄嬛体"的传播类型、传播周期、传播动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流行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模因指具有高传播力、强模仿性、不定向变异的文化传播因子。本研究借用西方模因论,通过观察与分析"官宣体"的产生、传播和演变过程,探究模因与青年网络流行文化的产生和作用模式。具体研究以2018年10月16日热议的"官宣"体为例,解释强势模因的成因,并通过解构个案发现模因在青年网络流行文化的作用方式与模式,经遴选后的模因含有文化培植力,具备文化在生产与扩散能力。最后,研究提出在青年网络文化的结构空间中若能部分过滤负面模因,可巧妙促进主流文化与青年流行文化的弥合。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行体特指在网络交际中出现的,具有特定词汇、句式或韵律特征,并表现出特定风格的网络语言形式。它是近年来网络语言中兴起的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体作为网民娱乐大众、宣泄情绪、表达意见的一种网络语言形式,势必会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契合。本文主要就网络流行体的"调侃"功能进行分析,并进而透视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4.
邓静 《大观周刊》2012,(46):155-155
近来“元芳体”在网络上悄然兴起.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元芳体”这一用语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主要原因,旨在引导人们从客观的角度理性对待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为网络流行语和广告语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网络流行语模因分析进行研究综述,并结合实例将其分为字词模因、整句模因、段落模因、语气模因和缩略模因五大类。笔者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在虚拟空间使用的"方言",它通过字、词、句甚至语气模因,在网民中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实现"言外之意"的巧妙传达。广告制作者可以借鉴模因发酵的规律,通过创造"传染因子"并加强口语化创新模因,使广告语言实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3,(23):1-7
流行于网络的"模仿体"创作是近年来越发显著的网络文化现象之一。本文以戏仿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了网络模仿体四种以戏仿为基本特征的修辞类型:对位、亵渎、夸张、悖反;并深入分析"模仿体"的三种话语功能:表达利益诉求、批评社会现实、揭示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模仿体"的话语意义:作为公民"另类"的政治表达方式,以及作为官方话语形态之外的话语生产方式,参与了积极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7.
谈倩 《东南传播》2014,(5):74-76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的理论,模因是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是人类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对当红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走红及其流行语传播从模因传播类型、模因传播过程、模因特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8.
手机短信是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已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生活、文化现象。模仿是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本原则。"模仿律"以及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的研究成果可以反观手机短信的模仿与复制特点,解释按照"模仿律"和模因论生成的手机短信传播的模仿和复制机理,为研究短信传播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为畅销书书名的研究引入信息复制的分析方法.文章以当当网青春文学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的500本图书书名为语料,考察书名中语言模因和文化模因的传播现象,分析语言模因的来源及传播方式,并以文艺化书名为例探讨文化模因的选择,目的是揭示畅销书命名的语用规律和背后机制.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在网络时代更加受到重视,模因现象更加普遍。本文就网络用语的模因现象的利弊进行分析,尽力做到兴利除弊,使模因使用能够对语言文化的发展起到更多的正面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语言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我国语言学家近几年引入到语言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理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模因论可以用于解释许多语言学现象,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得研究语言。模因(meme)最早是由gene(基因)一词仿造而来的。核心意思就是“模仿”。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出现促使网络语言的产生。模因论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其可用于分析和阐释文化的进化规律。网络语言与模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模因论为研究和分析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利用模因论的相关观点对网络语言的传播类型及原因进行探析。对网络语言及其传播的探析,可以使我们对网络语言的衍生和发展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张晶 《新闻知识》2012,(9):99-100
谜米学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型理论,它为研究语言及文化发展变化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谜米学为理论依据,以网络流行语"伤不起"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新的角度剖析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传播及其内在生成机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网络流行体主要由网络媒介、传统媒介和社会新闻事件触发,其发展与流变一般会经历"触发与显现——网络蹿红——传统媒介关注——磨蚀与淡出"等过程。网络流行体的传播具有时效性、高频性、动态性、交叉传播性和传播周期短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因论可以解释许多语言现象,启发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探究语言、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本文主要探讨语言模因与新闻语言的关系。首先厘定模因概念,然后探讨模因论与新闻语言的相互关系,再者分析新闻语言中的语言模因类型,并从礼貌视角探讨新闻模因语言类型。研究新闻语言模因对社会大众使用语言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露萍 《新闻世界》2013,(6):200-201
微博流行体是微博乃至网络社会中最为活跃的话语体系,“甄嫘体”、“元芳体”、“玛雅体”等流行体的风靡与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息息相关。本文以微博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从注意力经济视角剖析其传播特征及成因问题,以期通过网络语言的研究加强对网络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郝盼盼 《兰台世界》2016,(16):144-146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研究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新视角。从模因论的视角看,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遵循着文化进化的规律,经历着选择、变异和适应的动态进化过程。科学文化的传播是科学文化模因在中国模因环境选择的结果。而科学文化模因的适应与变异促进了科学文化模因的成功复制,有利于科学文化在中国的顺利传播。  相似文献   

18.
科研合作网络中的模体涌现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科研论文的作者合作关系的演化特性,建立了一个科研合作网络的模体涌现模型.通过分析网络模型的内部特性,发现该类网络是一个无尺度网络,而且网络的模体度分布和节点连接强度分布具有相同的幂指数.最后应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和作者合作网络实证分析,发现实验结论和实证结论与模体涌现模型的理论分析结论一致,对本文结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时尚符号,并已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语言模因靠模仿、复制而进行传播。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和复制分为相同信息异形传播和不同信息同形传播两种方式。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中模因的复制、传播途径及原因,能够揭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规律,为研究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改变了网络文化的传播和接受模式,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文化的载体,在模音作用下得以传播和复制,促进了网络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本文将以模因论为基础,对网络新词中存在的强势模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