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炭疽病是辣椒发生较普遍也较严重的主要病害,除危害辣椒外,还可危害茄子,番茄。其中黑色炭疽病在辣椒上发生普遍,主要危害果实、果梗、叶片等。发病时可减产20%~50%,严重可减产90%,甚至失败。  相似文献   

2.
大豆菌核病是近年来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一般地块发病率在5%-10%,发生严重的可达到50%以上,造成减产甚至绝产,一旦发病,药剂防治效果甚微。通过对大豆菌核病的发病条件分析,阐述了大豆菌核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豆孢囊线虫病又名线虫病、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线虫病主要发生在风沙干旱盐碱土地区,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一般发病造成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30%~50%,甚至颗粒无收。本病特征线虫病在大豆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大豆受病后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黄、根系不发达、侧根少、根瘤少而小,在须根上附有许多比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种容易染病的作物,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耕作制度及栽培条件下,发生的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不同。已证实的大豆病害有126种,其中对生产造成损失的有30多种,一般病害减产10%左右。这些病害包括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高等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它们危害大豆的根、茎叶、豆荚、豆粒或整个植株。有的病害对产量影响不大,有的造成严重减产,甚至整片大豆田枯死,有的使豆粒品质下降,售价降低,并影响出口外销。  相似文献   

5.
主要通过对大豆重迎茬的减产原因及其危害的剖析,提出了解决大豆重迎茬的一系列对策,并阐述了大豆生产的重要地位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省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迎茬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特别是黑龙江省生产中愈来愈严重的一个问题,主要分析了关于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农艺措施,旨在探讨、并为生产实践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减缓重迎茬大豆产量损失的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豆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大豆面积逐年增加,大豆茵核病也随之普遍发生,该病菌侵染茎和叶柄,影响养分输送,严重的使茎叶枯死,造成豆田植株成片死亡而使大豆减产,从大豆茵核病的症状出发,分析了发病原因、条件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豆重迎莅是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由于土壤肥力降低、养分供应失调、专性寄生病虫害加重。分泌有毒性物质抑制生长。通过对大豆重迎茬地块的对比研究,了解造成大豆减产的因素,找到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有效措施,并将有效措施应用到生产中,实现丰产丰收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面临三大问题,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水利安全,粮食安全排在首位。“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殷实小康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我们必须以最强的责任心来关心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我国粮食连续4年减产,从1999—2001年累计减产5965万吨。目前我国粮食消费需求约4.8—4.9亿吨,一般当年产需缺口为0.25—0.35亿吨,现在靠挖库存满足。但是库存是有限的。2002年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粮食大幅度减产,2003年欧洲粮食和美国大豆也严重减产,造成国际粮、油市场涨价。目前世界粮食贸易额年均只有2亿吨左右。21世纪90年代在我国粮食波动时,曾两次在…  相似文献   

10.
我省是大豆生产的主要产地。大豆在粮食作物中,比价应处于明显的优势,加之栽培技术的改进,单产的提高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大豆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使大豆面积迅速增加,随之而来地也就打乱了原有的正常轮作顺序,重迎茬面积越来越大,给大豆生产乃至整个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发展“两高一优”种植业生产中的重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省是大豆生产的主要产地。大豆在粮食作物中,比价应处于明显的优势,加之栽培技术的改进,单产的提高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大豆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使大豆面积迅速增加,随之而来地也就打乱了原有的正常轮作顺序,重迎茬面积越来越大,给大豆生产乃至整个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发展“两高一优”种植业生产中的重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水稻稻瘟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在条件合适的时候会加速扩散并迅速流行造成大面积灾害,其在黑龙江省经常有不同面积的危害。当特定时期遇到极端天气往往导致严重减产,这是非常恶劣的让农民的汗水毁于一旦的水稻病害。稻瘟病损伤着水稻的稳定产量、打击着提高产量的措施,在重灾时甚至可以颗粒无收。所以,研究并防止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对水稻来说至关重要,对保证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豆在鼓粒期土壤含水份量明显不足时,通过灌水,研究大豆品种在水份充足时的石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鼓粒期水份充足能延迟大豆成熟期,极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增产高达31.39%;对株高、全株荚数、底荚高、病粒、虫粒等性状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最常用来做豆制品、压豆各种油、炼酱油和提炼蛋白质。在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耕作制度及栽培条件下,大豆容易染病其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也不同。已发现包括由真茵、细菌、病毒、线虫和高等寄生植物引起的痛害有30多种对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指出大豆病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通过掌握相关病害的识别能力,及早预防使大豆提高产量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所谓大豆“大垅密”栽培法就是把原来的三垅65公分小垅(每垅种二行大豆)改为二垅975公分大垅(每垅种四行大豆),垧保苗株数由原来的28—30万株增加到36—40万株左右(比小垅增加了30%左右的保苗株数),再加上相应的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一种栽培方法。大豆是我县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88年—90年我们创立了大豆亩产200公斤的模式,叫大豆“永常模式”。使我县的大豆生产提高了一大步。如何使大豆亩产进一步提高,我们巴彦县农业科技人员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大豆高  相似文献   

16.
大豆原产中国,至今已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秦汉以前称大豆为菽,汉以后渐渐改称大豆。英语的soybean,俄语的соя,法语的soya等都是“菽”的译音。 1953年以前我国大豆的生产和出口一向居世界首位。后来强调种植高产粮食作物,大豆被列为低产作物,种植面积不断被玉米、高粱、水稻等取代,因而总产量降低很多。从1936年至1986年的五十年间,粮食总产量增加2.5亿吨,是1936年的266%,而大豆则减产230万  相似文献   

17.
张良  刘晓娜 《华夏星火》2009,(12):38-39
全球蛋白粕供需局面依旧偏紧 2008/2009年度,受大豆和棉籽减产影响,全球油料和蛋白粕供应偏紧,其中全球蛋白粕库存使用比跌至十年来的最低点20.6%。受此影响豆粕价格上半年展开了一轮反弹行情。大豆价格在此背景下也节节攀高,大大刺激了美国和南美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根据症状表现常常将马铃薯病毒病分为马铃薯花叶病和马铃薯卷叶病两大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以马铃薯花叶病发生为主,一般使马铃薯减产20%~50%,严重的达80%以上。因此其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麦吸浆虫又称小红虫、麦蛆,分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均属双翅目,瘦蚊科,是世界性害虫.小麦吸浆虫的寄主是小麦、大麦,该虫主要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危害小麦乳熟籽粒,吸食正在发育灌浆的麦粒浆液,造成籽粒空瘪而减产.河南省汝南县曾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严重发生过,近几年,该虫密度再次回升,且发展迅速、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二化螟、三化螟是南方各省水稻的主要害虫、三化螟大发生曾造成水稻严重减产。近年来,由于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有利于二化螟生长发育,发生数量显著上升,危害日趋严重,亦已成为影响水稻稳产高产的一大障碍,对二化螟与三化螟作好中长期数量预测,可使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