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积淀而形成以儒佛道为基本内容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比如:以茶为聘,取忠贞不二之义;以茶祭祖,表慎终追远之意;以茶崇俭,砥砺人之品行;茶融三教,以尚和为核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积淀而形成以儒佛道为基本内容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比如:以茶为聘,取忠贞不二之义;以茶祭祖,表慎终追远之意;以茶崇俭,砥砺人之品行;茶融三教,以尚和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本书以海德格尔哲学发展的整体为灵魂,以人类生存的选择与被制约为主线,在阐发海德格尔大量文本的基础上,系统深入探讨了海德格尔的人学思想,包括海德格尔的此在生存理论、人类生存的真与非真的理论、人类与整体存在者的关系理论、人与存在的共属理论、人类历史之思、天地神人之思、语言之思、思想之思,展现了海德格尔人  相似文献   

4.
"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我国报业前辈史量才将报格置于与国格、人格同等重要的地位.另一位报业前辈邵飘萍,则以"世界新闻事业之趋势,基于‘以新闻为本位'之原则",为报格做了具体阐释.他认为,"报纸之第一任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又最有兴味,最有关系之各种消息,故构成报纸之最重要原料厥惟新闻."  相似文献   

5.
唐风 《出版参考》2010,(7):33-33
所有的德行,包括为官之德、为师之德、行医之德、行艺之德……都必须以责任为前提,或以责任为载体。人类的理想、目标、道德、纪律,都只能通过履行责任体现出来。可以说,没有责任,就没有一切。  相似文献   

6.
[原文]祸莫甚於内叛,奸莫甚於中立,二者之罪孰为大!曰:“中立之罪为大。”是何也!内叛之罪易见,中立之罪难知。人臣之叛君即仇者①,五尺童子皆知疾之②。虽所谓仇敌者资之以集事③,亦未尝不赏其功而疑其心也:“今日为我所诱而叛君,安知他日不为吾人所诱而叛我乎!”以位诱定,则借之成未功。吾位既定,则除之以防患。以傅瑕叛子仪而纳厉公,终不免於厉公之诛也。乃若原繁之自为谋,可谓密矣。自庄公之世用事於朝,历忽、壹、仪、突之变④,国四易主,泛然中立,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诗类"时<诗>学源流进行梳理.以<毛诗序>及与之一脉相承的学说为<诗>学之"正";以朱熹<诗集传>及前后与之相联的学说为<诗>学之"变";以不尊孔子删定的<诗经>和攻击<诗大序>、依托伪经说<诗>以及以"佛"说<诗>等离经乖义者为<诗>学之"异";以涉入科举讲章、以文学观说<诗>或疏于考证、牵合附会者为<诗>学之"衰".体现出主正容变,黜异贬衰的<诗>学著目纂修思想.  相似文献   

8.
广播录音散文是常见的广播表现手法,它的广播特点浓郁,音响丰富,能在数秒内抓住听众。本文以两件获奖节目为例,阐释广播录音散文的真实之美、音响之美、音乐之美、文学之美和地域之美。  相似文献   

9.
[原文]天下之事,胜于惧而败于忽。惧者福之原,忽者祸之门也。陈侯以宋、卫之强而惧之,以郑之弱而忽之。遂以为郑何能为而不许其成。及兵连祸结,不发于所惧之宋、卫,而发于所忽之郑。则忽者岂非祸之门耶?然则推郑何能为之一语,实国败家亡之本。古人所谓一言而丧邦者也。秦弱百姓而备匈奴,岂非惧匈奴之势强而谓百姓何能为乎?然亡秦者非匈奴也。汉抑宗室而任外戚,岂非惧宗室之势迫而谓外戚何能为乎?然亡汉者非宗室也。晋武帝以戎狄何能为而不徙,故卒亡于戎狄。隋炀帝以“盗贼”何能为而不戒,故卒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月初,《一座城市的记忆——百年东莞图片展》开展,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市政协主席李毓全等市领导成员前往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这次展览总共分东莞之民国、东莞之新生、东莞之探索、东莞之崛起等4个篇章,内容用东莞光复,东征遗响,南天岁月等13个阶段展示记忆,以时间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索,回溯了东莞自辛亥革命以来一百年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逐一甄别苏州大学图书馆馆藏几十种黄裳藏书,从中选录集部古籍题跋九种,并加以浅释。因所录诸条多是首次发表,故对黄裳的藏书题跋以及对明清集部古籍的研究多有帮助,从中也能看出黄裳的藏书观。  相似文献   

12.
钱谦益藏书题跋学术性强,凡文之舛误、义之聚讼,昔人不能明断者,皆确有定见。这一学术方向直接影响了钱曾《读书敏求记》。钱谦益古籍整理与校勘之功,在于提升其所藏之书的学术价值,矫正有清一代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古代大量的藏书题跋内容丰富,见解精到,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论文着重讨论了从题跋看古代藏书的版本情况,期望于古代藏书活动、学术思想以及文学成就等方面研究的深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姚光是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南社核心人物之一。上海图书馆藏写本《倚剑吹箫楼诗话》,是姚光晚年成书的诗话著作手稿。通过《诗话》,不仅可以了解清末民初南社周实、高燮、高均等人的文学创作,还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姚光其人的交游及其生平事迹,对于研究南社有重要价值。作为著名藏书家,姚光还详细钞录所见多种古籍善本的内容、题跋,为相关诗学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缪荃孙在题跋目录体裁发展中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阐述了缪氏在近代目录学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清代辑佚的繁兴是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但具体到每一位学者而言,他们辑佚的缘起又有所不同。文章从为学术研究、重视某类文献、不满已有辑本、重应用、因师承家学五个方面对清儒辑佚的缘起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介绍了清末明初我国学者及清政府官员对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的藏书及其藏书机构的考察情况,并简要论述了其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8.
何水英 《出版科学》2016,24(4):122-126
总集的序跋中常隐藏着文学史权力,序跋通过文学史权力的运作改变总集文学史地位的现象也常见。《文苑英华》《唐文粹》两者联系本不大,周必大在《〈文苑英华〉序》中提出“《唐文粹》铨择《文苑英华》”之说,有意密切了两者关系,使《文苑英华》成为《唐文粹》母本。这种文学权力的运用属有意而为,明显提高了《文苑英华》的价值,也改变了两总集的文学史地位。“铨择说”多为后人沿用,形成习惯看法,可见其文学史权力影响的深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地档案馆逐步展开对价值较大、数量较多的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工作,学界对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文章将对2019年清代地方档案整理和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概述,以期完善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未来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术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进行的整理和总结。近代以来,有关清代学术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陈祖武先生用力于此数十年,著述丰硕,尤其《清代学术源流》一书,爬梳文献,探源溯本,理清了一代学术发展的清晰脉络,挖掘出其蕴涵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这对当下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实事求是学风,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