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史记·项羽本纪》是司马迁重点渲染、描写的篇章。其重点描述了三大战役: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巨鹿之战项羽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项羽错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则留下了一个末路英雄的悲怆。司马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通过这三大战役对项羽的经历、性格和心理做了精彩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一个气盖一世、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虽说项羽最终归于失败,但展现给人们的项羽却是一个感情丰富、重情重义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2.
《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及项羽本人对项羽武力的渲染并不属实,项羽在很多战斗中都失败过。本文以垓下之战为例,分析项羽与汉军在作战方面的得失,进而分析司马迁为什么要极力宣扬项羽的武力,得出《史记·项羽本纪》既是司马迁表达对汉武帝爱意的一篇文章,也是宣泄不满的一篇文章,还是一篇对汉武帝劝谏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巨鹿之战有关记录,多存于《史记·项羽本纪》,若仅以此为据,则似此战之胜全系项羽所部奋击之力;但如结合散见于其他篇章的相关材料,则可知巨鹿一役之能取胜,除项羽所部力战是一决定性因素外,赵国守城军民的长期抵抗、赵国其他地区援军在巨鹿外围的牵制作战,乃至各诸侯援军的存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故巨鹿之战,似可以说是各方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巨鹿之战有关记录,多存于《史记·项羽本纪》,若仅以此为据,则似此战之胜全系项羽所部奋击之力;但如结合散见于其他篇章的相关材料,则可知巨鹿一役之能取胜,除项羽所部力战是一决定性因素外,赵国守城军民的长期抵抗、赵国其他地区援军在巨鹿外围的牵制作战,乃至各诸侯援军的存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故巨鹿之战,似可以说是各方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通过对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个关键场面的刻画,完美地塑造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有勇有谋,天生骁勇善战;目光短浅,无政治雄才大略;仁慈宽厚,多情重义。文章通过项羽形象分析,指出项羽悲剧的根源不在于天,而在于他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在于他人格的矛盾与对立。  相似文献   

6.
<正>何谓“底层逻辑”?底层逻辑指从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在本质层面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思维方式。清代郑燮曾云:“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可以说,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围是项羽波澜起伏、壮阔悲怆的一生最精彩绝伦的重要事件。如果说巨鹿一役是项羽走向人生巅峰的起点的话,那么鸿门之宴则是项羽人生由盛转衰的拐点,而垓下之战则是项羽悲剧人生的终点。  相似文献   

7.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古代最伟大最辉煌的史诗。《项羽本纪》则是《史记》最悲壮而又最出色的乐章。《鸿门宴》则为《项羽本纪》的最重要而又精彩的段落。  相似文献   

8.
论项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项羽是历史上一位悲剧英雄人物。项羽灭秦,建立了盖世奇功,楚汉相争,有一范增不能用;最后乌江自刎,英雄落幕。司马迁在《史记》中精心撰写了一篇伟大的传记《项羽本纪》,集中笔墨刻画项羽的英雄形象,而于叙事之中揭示他失败的原因,真实地再现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和秦汉之际的历史事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学课本里节选的《鸿门宴》一文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司马迁在传记人物塑造上较有代表性的一节。文中清楚地描绘了刘邦的圆滑柔韧 ,张良的机智沉着 ,项羽的坦直粗率 ,樊哙的忠诚勇猛 ,项伯的老实迂腐 ,范增的果断急躁。在尖锐的矛盾冲突焦点上 ,各种人物依据各自的利益立场、处世习惯、智慧和能力各显本色 ,彼此对照 ,特色表现得格外鲜明。《史记》的这种人物描写特色不仅表现在《鸿门宴》一文中 ,在荆轲刺秦、巨鹿之战、垓下之战等文中均有体现。《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 ,与司马迁对各种人的深刻观察和对…  相似文献   

10.
项羽人物形象的人性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楚霸王项羽的形象被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刻画得栩栩如生,其形象既有历史的真实,又具艺术的魅力。针对项羽其人的人性美善与缺失,试从人性观照角度加以剖析,期使项羽形象更加圆润丰满。  相似文献   

11.
从《孙子兵法》视角出发,探究所得巨鹿之战中项羽胜利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项羽能够与民同心;其次,项羽在平日宽待士卒却不溺爱骄纵,赏罚分明;再者,在具体的作战过程中,项羽强调速战疾战、奇正配合、死地后生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立足于《史记 · 项羽本纪》 及相关篇章的细读,辩驳了 "司马迁同情 、 赞美项羽" 之类的观点,并分析了近代以来文学鉴赏领域项羽形象虚美化的复杂成因.  相似文献   

13.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人物传记之一,司马迁以其前所未有的才力与千钧笔力,生动地塑造了项羽这一充满传奇色彩、有着复杂性格、具有高贵人格的悲剧英雄形象。项羽二十四岁起兵,三十一岁败亡,八年征战,骤起骤灭,是性格决定了命运。作为失败了的英雄,千百年来,却被反复吟唱,深切怀念,赢得了人们无限的敬仰,是他顶天立地高贵的人格使然。  相似文献   

14.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有人赞叹项羽在巨鹿之战时表现出的将帅神威,也有人感慨其在垓下被围、乌江自刎时流露出的英雄末路的悲哀,更有人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诸多反常的表现表示不解。一、项羽为何直接说出楚军内应曹无伤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项羽、刘邦是秦汉时期楚、汉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领袖人物,二人事迹在司马迁著的《史记&#183;项羽本纪》、《史记&#183;高祖本纪》中蝉联,形成鲜明对比,清楚地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因果关系,向世人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和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中本纪所记载的主要对象是帝王,项羽未完成帝业,为何也列入本纪呢?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他认为在灭秦的历史中,项羽实际上起了支配政局的作用,所以把他列入本纪,且置于《高祖本纪》之前。《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全文描述了项羽的英勇善战,歌颂了他在推翻暴秦统治战争中的功绩,也指出了他凭一己私智,用武力征服天下,终于失败的过错。  相似文献   

17.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项羽是司马迁着力刻画的一位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秦亡汉兴之际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和大悲。在他身上,有所向无敌的千秋霸气,也有凄婉缠绵的儿女情长。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8.
《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物传记尤显风采.司马迁对人物的刻画细致深刻,入木三分.其中《项羽本纪》一文常为人所道,其中的人物形象亦是各有千秋.在此以《项羽本纪》为研究对象,从称谓的使用、书面语和口语的交叉、人物性格侧面展现这三个方面探讨人物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项羽之死》生动地记述了项羽生命最后阶段的三个场景,是司马迁极着力、极得意的文字,也最能体现英雄之死的悲剧意蕴和文化价值。项羽"欲渡"而又"拒渡"的矛盾心理和行为,是探究项羽之死悲剧意蕴的关键点。"垓下悲歌"中最为著名、也最具悲剧感的是"霸王别姬"一幕。项羽"歌数阕","泣数行下","奈何"既见自负又不甘的悲怆,也有英雄末路的无奈、无助。正如清人吴见思《史记论文》所评"一腔愤怒,万种低回,地厚天高,脱身无所,写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2,(10):42-43
君子强学而力行。——《法言》不虚美,不隐恶司马迁写《史记》,始终坚持忠于事实的原则,绝不感情用事。他在《李广列传》一篇中描述李广射虎、退敌与脱险等情景,生动逼真,字里行间充满敬佩之情;同时他也据实写下李广心胸狭隘,公报私仇而妄杀部下的缺点与劣迹。他对项羽充满同情,却详细陈述了项羽必然失败的命运;他厌恶刘邦,却如实地写出了刘邦的优点与才干及其必然成功的原因。东汉史学家班固十分赞赏司马迁务实求真的态度,称赞《史记》"不虚美,不隐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