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他原有的信仰和美好的希望, 使他一度迷惘。但是,海明威是一个不会向命运屈服的斗士,经过痛苦的迷惘和彷徨之后, 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要做人生的胜利者!海明威走出了迷惘,在他的作品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海明威式的硬汉子英雄人物。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无一例外地果断、顽强、临危不惧,满怀与厄运拼搏到底的激情;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是精神打不垮的硬汉子;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是孤独奋战的硬汉子;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是孤独奋战的硬汉子。这正是海明威性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劳伦斯、简.奥斯丁、艾丽斯.沃克笔下几位女性人物的特点,对比了男女作家创造的女性形象的不同,揭示了文学作品中体现的男女两性地位的不平等——男性企图占据主体地位,支配控制女性,而女性逐渐觉醒,竭力改变被支配、被控制的客体地位,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消除男女霸权中心意识,使两性相互融合、和谐发展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作品中彰显了主我意识,《老人与海》里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就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体现海明威强烈主我意识的人物形象.作者海明威通过描述桑提亚哥出海捕鱼的艰难历程,着力刻画他不畏艰险、勇于与命运斗争的顽强个性.在这个人物的身上寄托了海明威对生命意义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4.
《雨里的猫》是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该小说反映了男女地位不平等、女性意识的受压抑,体现出海明威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与揭示,是海明威为数不多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代表作。故事情节意味深长,小说语言十分简洁凝练。  相似文献   

5.
戴·赫·劳伦斯是个颇有多议的作家。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介了劳伦斯及其作品:1、“不做生活中死人”的小说家,通过对他有关信件的分析研究,指出劳伦斯“拉纳尼姆”主张的荒谬。2、劳伦斯的几部重要代表作。较扼要地分析了《儿子和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3、劳伦断和“血的意识”。意在阐述劳伦斯有关性的观念,指出我们在劳伦斯小说中所领略到的“血的意识”,是建立在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劳伦斯独尊男性的偏见以及赞赏男性性器的心理变态,比弗洛伊德的“里必多”说更玄乎。  相似文献   

6.
戴·赫·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创作,从时间上分,经历了三个阶段:1907~1914年期间,劳伦斯的创作以心理分析见长,语言朴实,情节动人,人物丰满;1915~1922年期间,劳伦斯短篇小说创作进入旺盛期,他的作品反映了一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绝望;1923~1928年期间,劳伦斯创作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西方文明的腐朽堕落,同时挖掘了崭新的小说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学者在语言美学、文艺美学、文学文体学理论方面的新近阐释为参照,重新分析了海明威散文作品简洁与含蓄的文体艺术;从美学的视角,再次审视了其作品显现于“海底”的审美内涵。海明威在三言两语的描述里勾勒出极富神韵、极其丰厚的思想情感和引人联想的人物心灵世界、故事情节都化成了深远的哲思。诗意的语言里暗藏着无限的人生哲理、人生的思考和审美的意蕴。海明威用精炼、朴实的日常用语道出了孤独中“勇气”的优美和富有魅力的“硬汉”精神。海明威充满诗意和美感力量的散文作品显明地烙上了作者的独特个性魅力的印记,任何战前的作家都比不过他散文的简洁程度和语言的深邃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 在现代欧美文坛上,英国作家大卫·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不仅堪称多产,而且“最具有独创性”①。在劳伦斯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小说构成了他成就的核心,也最充分地体现出他的创作思想和风格。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1913)是迄今公认的劳伦斯的四部杰作或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里,劳伦斯对他故乡的矿区生活,他的矿工家庭,他的父母的龃龆和冲突,特别是他的母亲对他(即小说中的保罗(Paul))的那种强烈的爱,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现代文学史上,D·H·劳伦斯是一位最富有独创性而又引起了争论的作家。他的作品是一个社会批判和心理探索的统一体,他以超人的勇气浓墨重彩地描写性爱,抨击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价值的摧残,因此而惊世骇俗,轰动了整个英国社会和文坛。在劳伦斯的作品里,处处闪烁着象征艺术的火花,象征艺术在作家劳伦斯的笔下已达到了炉火  相似文献   

10.
罗焕 《文教资料》2006,(6):54-55
尼克是海明威笔下的一个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色彩的人物,最初使海明威跻身于世界文坛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发表于1924年,其中关于尼克成长经历的小说几乎占了一半。在海明威后来发表的两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年)和《胜者一无所得》(1933年)里,海明威同样  相似文献   

11.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年)是劳伦斯人生最后五年时间里完成的一部巨作,在劳伦斯眼中,性一直是件美好之事,而非肮脏得难以启齿,无需偷偷摸摸,应该是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它与色情或淫秽有着质的不同和对立。劳伦斯试图通过《查》细腻深刻描述康妮和梅勒斯之间真挚情爱故事,展现康妮本我力量与自我的表达,揭示性本能力量,批判现代工业社会给人性带来的困惑,拟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理论来探讨其中的性视域。  相似文献   

12.
<正>谈到海明威,人们通常会想起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在人们的印象里,海明威就像他笔下的圣地亚哥,无法被打败,是一个真正的硬汉。但其实,海明威并非一开始就以硬汉形象示人。正如他在《午后之死》中所写“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留给人们的印象也只是冰山一角。那么,海明威这座冰山的全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D.H.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的分析,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D.H.劳伦斯与哥哥之问的手足情结关系的探寻,从而揭示他无意识里与哥哥爱与恨的感情纠葛.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存在着这样一种宗教观:宇宙是上帝玩的掷骰子游戏:纷乱无序。海明威在这篇小说里对人的存在和命运作了哲学的思考,认为虚无无处不在,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需要光明照亮黑暗,看清世界;需要井井有条来对付无序的世界。他还描述了三种不同的人对虚无的态度及他们所代表的不同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最具争议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一场不同阶层人物之间的爱情为线索,表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谬;同时,也以小说中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自我选择告诉人们,在那荒谬的世界里,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由的选择。而这些正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最具争议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一场不同阶层人物之间的爱情为线索,表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谬;同时,也以小说中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自我选择告诉人们,在那荒谬的世界里,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由的选择。而这些正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传统·劳伦斯·现代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D·H·劳伦斯与传统、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专家、学者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侯维瑞先生称劳伦斯为英国现代主义高峰时期的作家之一;汤永宽先生认为“劳伦斯不是现代派,是个非常传统的作家”;袁可嘉先生等选编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将劳伦斯归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有现代派倾向、属于广义现代派”的作家行列。①出现如此迥异的结论,原因在于劳伦斯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走入现代又保持鲜明个性的创作风格。在长期阅读、思考之  相似文献   

18.
<正>(1)有段时间我收集了一些作家画像,有福克纳、海明威、毛姆、石黑一雄等,还把其中两位的黑白照片打印出来挂在电脑上方。这样码字的时候,会时时感觉到头顶上有人在注视,感觉不错。(2)我喜欢这些作家画像,是因为可以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统一标志:书卷气。福克纳有卷卷的小胡子,很帅气;海明威看上去很彪悍、勇武,但笑容与眼神里都藏有温柔;毛姆不像一些传记书里写的那样内向、阴柔,看上去深邃又安静。而这些,都得益于他们身上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19.
袁欣 《考试周刊》2010,(11):32-33
本文以例证的方法简要分析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和其对女性的那种既渴望又畏惧的矛盾观。首先概述了在父权意识影响下海明威的两性观.然后以海明威笔下不同的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的不同时代背景和特征为论据来论述海明威笔下的两性形象及其突出的人物特点.即那些被摧毁了生活目标而陷入迷惘的主人公们一步一步发展成为面对艰难的人生不消沉、不退却、冷峻地与命运抗衡着的“硬汉子”形象.以及他们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49):20-21
每次读劳伦斯的作品,都会感觉到从他那双漂亮动人的蓝眼睛里发出深邃的目光。曾经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一本英国文学史,书中评价劳伦斯的修饰词是"情爱大师",当然这可以用弗洛伊德对他的一生进行阐释概括的俄狄浦斯情结表达。他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真正根源在哪里及什么是他性格及行为上的分离与矛盾?本文旨在通过大学课本上第一篇劳伦斯的作品《木马赢家》进行拓展性探究成长环境对劳伦斯的影响及分析劳伦斯性格和行为上的分离与矛盾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