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体证和体验的方法对心理学研究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的研究有自己的研究方法。那么,科学心理学所运用的方法就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但是,在特定的科学观的限定下,所谓的科学就是实证的科学。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的传统心理学所运用的方法并不是实验的方法,而是体验的方法;所运用的方法并不是实证的方法,而是体证的方法。所谓体证的或体验的方法,就是通过意识自觉的方式,直接体验到自身的心理,并直接构筑了自身的心理。实证与体证在心理学具体研究中的体现,就是实验与体验的分别与不同。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人本心理学家在现象学哲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它保留了现象学哲学方法的基本要素,但在资料来源、还原的层次以及研究目的等方面实现了对后者的超越.它体现出人本心理学家试图将心理学发展成为人文科学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总结近年来(1999年-2008年)图书馆人本管理研究成果,阐述了人本管理的具体内涵,指出图书馆人本管理研究层次有限,深入不足的现状.同时分析了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机制、人员规划、服务理念、人文关怀及激励机制方面的实践情况,并简要说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是当代心理学相互融合的新趋势.它的影响已遍布心理学的整个领域,并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哲学方法论层面、模型层面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层面来探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Martin E.P Seligman在20世纪末倡导并发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在批判美国传统心理学和坚持科学心理学基本原则的同时,充分吸收了人本心理学的营养,尝试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复杂的行为,在人性现,研究主题和内容、研究方法,心理治疗以及研究目的等方面初步显现了诸多积极的特征,体现了科学心理学与人文心理学日趋融合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剖析了现有外语专业教学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和发展导向是外语专业能否保证其专业优势的关键所在.文中详述了本研究方案的具体研究方法、步骤及具体研究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外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美国现象学心理学从20世纪中叶逐步形成与发展,它汲取胡塞尔现象学中所蕴涵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以此为理论基础展开具体的心理学实践。它把“生活世界”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根基,重视意识的“意向性”特点,发展特有的心理学研究程序与方法,对人在日常生活中呈现的、体现主体性的心理现象进行纯粹的描述和意义理解,将实现一门人科学的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体验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则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景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情景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  相似文献   

9.
下面我谈谈利用生活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山区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动手实践能开启心智,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由于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自己努力探求的结果,所以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心理学,或人本心理学,是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心理学新思潮、新学派。作为对传统心理学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反叛,它弘扬历代人本主义"尊重人性"的精神,倡导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研究,强调社会文化应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和普遍的自我实现,以解决现代人所面临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的二律背反,成为代表心理学发展趋势的"第三势力"。人本心理学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而且直接影响了教育。对教育心理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本心理学家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和库姆等。  相似文献   

11.
生活体验研究是范梅南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在现象学基础上,受教育科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影响下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生活体验研究是一种强调“人”的研究方法,有实践性、反思性、敏感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同时生活体验研究作为人文科学视野中教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在使教育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中,也有其本身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统计法等方法。分析了“十一五”中文核心体育期刊刊载的足球论文的研究主题分布情况。发现研究主题在体育学二级学科的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研究主题的基础从教育训练学迁移到了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的足球科研比较薄弱。教育训练学的科研集中于比赛分析、训练方法与理论主题的研究,人文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基本上都与我国足球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密切联系.运动人体科学各子学科的研究主题侧重于各自学科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3.
The conception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s an established approach in the tradition of adult education theory. David Kolb's four-stage model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s a fundamental presentation of the approach. In his work Experiential Learning, Kolb states that John Dewey, Kurt Lewin and Jean Piaget are the founders of the approach. The article discusses Kolb's eclectic method of constructing his model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t studies how Kolb introduces and uses the Lewinian tradition of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work of John Dewey to substantiate his model. It is concluded that Kolb generalizes a historically very specific and unilateral mode of experience- feedback session in T-group training- into a general model of learning. Kolb's interpretation of John Dewey's ideas is compared to Dewey's concepts of reflective thought and a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Kolb gives an inadequate interpretation of Dewey's thought and that the very concept of immediate, concrete experience proposed by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approach is epistemologically problematic. The theory historical approach of the article discusses both substantial questions related to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the way concepts are appropriated, developed and used within adult educa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concepts of experience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are of critical significance in both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Adults are seen as uniquel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xperience,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 alternative to didactic and knowledge-based modes of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a critique is presented of the powerful discourse of the autonomous subject based on humanistic psychology which, it is argued, has shaped adult education in a misleading, inappropriate and unhelpful way. 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drawing on Continental philosophy is utilised. The 'situated' subject provides a conception of subjectivity and experience which preserves a needed dimension of agency whilst avoiding psychologism and individualism.  相似文献   

15.
智能时代的教学论研究因在“技术”的语境中守护“人性”而表现出一种集体研究心态,即教学论研究的人文情结,表征为追求生命心智发展的教学过程观,凸显非认知性交往的师生关系观和彰显个体精神自由的定制学习观。源于“人性-技术”二分的思维方式,技术偏见导致人性固化、知识育人回应乏力和历史文化根基缺失或是智能时代教学论研究的困境所在。以开放、发展和关注全体生命发展的立场,将技术纳入人性,促进规范升级,根植历史文化,重构智能时代教学论研究的人文追求,不失为一条可取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6.
This report introduces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itiative at a major university in Hong Kong that prepares pre-service teachers with experience of engaging with social and cultural issues in teaching. It calls on teacher educators in different contexts to work together on similar initiatives that help pre-service teachers grow professionally through designing, developing, managing and promoting their experiential learning projects to enhance human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huma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李海峰  王炜 《电化教育研究》2020,(1):99-106,121
协作知识建构是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场无建构、建构无深度和深度难持续的现象是翻转课堂面临的主要挑战,原因在于学习者的经验知识匮乏、概念建构乏力和持续动力不足。为此,研究基于经验之塔理论和认知冲突理论提出了经验认知冲突探究法,它包括经验生成系统、个体认知冲突系统、集体认知冲突系统和知识建构系统。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三轮迭代实验逐步改进了评价权重、问题设计和学习支架,最终形成了一种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经验认知冲突探究法消解了以微视频为主的经验学习模式的局限性,提供了多元化经验生成方式,建立了以问题嵌入驱动个体、小组和集体认知冲突的基本方法,开发的学习支架能够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的连续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研究方法的选择不仅取决于问题的属性,而且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立场、研究方法偏好密不可分。研究方法的运用不是方法规则的执行过程,而是问题、方法与研究者自身三者相融合的过程,涵养科学精神是研究者运用研究方法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论体验教育的合理性及其展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体验与体验教育受到了重视。不过,对体验教育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体验教育强调人的主观性,这与教育的科学性原则相冲突,因而对体验教育持否定的看法。其实,否定体验教育的观点值得深思。提倡体验教育的实质,是要转变了认识教育的思想路径,从受教育者意识活动的意向性特征阐析教育,体验是人的意向性结构的自觉构建,是培养自我意识的基础与环节。  相似文献   

20.
Building a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to courses can be risky, but the benefits to students often outweigh the concerns, as in the case presented here. The process began as an attempt to employ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rough the use of photovoice,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of an undergraduate social work research course. In later courses it blossomed into a community-based research project that saw the students interacting directly with people who had experienced homelessness, and with community agencies.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transformative process that took place in Canada over 3 academic years. It includes an overview of the photovoice research approach, a discussion of the methodologies used, and reflections on student experiences during a process based on principles of co-learning, mutual benefit, capacity building, and long-term commitment to the goal of social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