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茂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北有岷山、南有龙门山、西有邛崃山脉,境内高山耸立、河谷深邃,素有“峭峰插汉多阴谷”之称。茂县地域面积3885.6平方公里,总人口104161人,羌族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9%,占全国羌族人口总数的40%左右,是全国羌族主要聚居区。1989年被列为四川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重点扶贫县。就是这样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茂县,经过全县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03年金秋时节,迎来了省州人民政府对茂县“两基”的检查验收。并经专家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督导评估,以“两基…  相似文献   

2.
羌族有人口30余万,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黑水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等地。羌族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早在3000多年前,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羌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族聚居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这里山脉重晕,地势险峻。羌寨一般建在高山的山腰上,所以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相似文献   

3.
甘孜羌族主要居住在丹巴县,其余零星散布于全州各县。甘孜羌族多数来源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理县等地。甘孜羌族的迁徙原因有两个,一是清政府平定大小金川之后,于公元1776-1785年间,在大、小金川地区安营设讯,后从茂县、理县等地迁入羌族屯练,最后形成当地羌族居民。二是解放以后,由国家安置、分配和调动入州的羌族人员。  相似文献   

4.
甘孜羌族主要居住在丹巴县,其余零星散布于全州各县。甘孜羌族多数来源 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理县等地。甘孜羌族的迁徙原因有两个,一是清政府平定大小金川之后,于公元—年间,在大、小金川地区安营设汛,后从茂县、理县等地迁入羌17761785族屯练,最后形成当地羌族居民。二是解放以后,由国家安置、分配和调动入州的羌族人员。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内陆大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人口8700万。境内有3个民族自治州和4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415万,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惟一的羌族聚居区。四川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大小凉山,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办学的客观条件极差。针对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特点,我省把发展寄宿制学校作为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保障措施摆在突出的位置,并在寄宿制学校校点布局、基本建设、经费投入、内部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四川民族地区寄宿制学…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代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地区的羌族纺织服装业,论述了羌族与阿坝州茂县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茂县地区羌族传统男女服饰的构成特点,探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芽背景下,近代茂县羌族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与变化。旨在系统而全面地解析近代茂县纺织服装业新生产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羌人与大禹     
现今的羌族有3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和松潘县,以及与这一带毗邻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说它古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相传夏代的创始人、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就生长和兴起在川西北的羌地。说它年轻,因为羌族正式作为一个民族确定下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8.
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兄弟民族之一,现今四川省岷江上游茂县、理县、汶川三县地区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关于羌族解放前的社会形态,笔者曾作过初步探讨,认为属于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就其发展阶段而论,正处于封建地主经济的前期。为了解羌族解放前的社会全貌,寻求近代以后社会发展迟缓、停滞的根源,本文侧重论述羌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历史发展和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阿坝州是羌族藏族自治州,主要民族是羌族和藏族。本文通过研究该州的羌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断加快羌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注意调整羌族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境内,有一部分居住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绵阳市的北川县等地。人口约有19.8万多人(1990年人口普查),大多数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少数分布在公路沿线各城镇附近,与藏、汉、回等族人民杂居。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唱《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形象描绘出羌族居集地的风情。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 非常悠久。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其建立者…  相似文献   

11.
普米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丽江市宁蒗县、永胜县、迪庆州维西县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和盐源县,人口约3.5万人。普米族自称 “平米”、“普英米”、“普日米”、“培米”等,意为“白人”。1960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和民族识别结果.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普米族:  相似文献   

12.
谈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居于四川岷江上游地区的羌族,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羌族自称"尔玛"民族,人口现仅存30余万人,是一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其居住的环境十分恶劣,大多居住在海拔1000m左右的高山或半高山地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能歌善舞的羌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有带宗教性质的锅庄舞,有以军事斗争为目的的顶杠,还有以茶余饭后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斗牛、斗羊角力.对羌族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保护和发展这一民族大家庭里独特的文化形式,使它在民族文化产业化过程中走的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3.
羌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堪称优秀而又影响深远的成员。羌族现有 40余万人左右 ,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高山峡谷地区的茂县、汶川、理县、松藩、黑水、北川、平武、丹巴及贵州什阡、江口等地。其中 ,茂县是羌人的主要聚居地 ,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数千年来 ,羌族人民创造了自己辉煌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 ,然而 ,随着岁月的变迁 ,由于受到人文、经济、自然、地理等因素的限制 ,今天的羌族地区经济不发达 ,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在新世纪 ,羌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将随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呈现出与往日迥然不同的全新格局 ,这就需要民族文化教育向更深层…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1.0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7%;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万以内的民族有22个,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约占中国民族总数的39%,总人口6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  相似文献   

15.
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人民勤劳勇敢,且能歌善舞,羌族民歌记载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羌族民歌是羌族文化的艺术灵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地区是羌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文章以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初探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羌族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演唱。  相似文献   

16.
羌族在中华民族中是一个人数相对较少的民族。但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汶川大地震对羌族文化的保护造成了双重的影响:一是对羌族人口、物质文化、居住环境、精神面貌造成极大的损害,还形成传统聚居区的分剐,造成传统文化区域的瓦解。但灾后重建对于发展羌族地区经济、振兴民族文化也是一个有利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羌族传统服饰,论述了羌族与阿坝州茂县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茂县地区羌族传统男女服饰的总体特点,并进一步对茂县羌族传统服饰艺术类型进行了划分,对各类型服饰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深入研究茂县不同地区传统羌族服饰类型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称多县位于著名的三江源,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东北部,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兼营的闭塞贫困地区。全县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辖三乡四镇,总人口42107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8%以上,农牧业人口34715人。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6所,其中县民族中学2所,乡级初中1所,县镇完小1所,乡寄宿学校10所,村级小学41所,幼儿园1所,全县在校生5316人。就是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却在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称多县始终坚持“科教兴县”战略不动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促进了全县民族教育健康快速…  相似文献   

19.
米君兰 《宣武教育》2006,(11):40-42
7月25日-31日,回民小学“学习之旅”师生一行46人前往享有“世界花园之国”美誉的新加坡进行教育交流和考察。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新加坡有人口413万,华人占人口总数的77%,马来人占14%,印度人占7.6%,其他民族是1.4%。亲眼看到多民族生活在一起,大家的信仰不同,习惯不同,语言不是,但是非常融合。我们在那里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教育交流考察活动,亲身体验、亲身感受异国民族风情、旖旎风光,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20.
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个多语地区。调查发现:语的使用者有扩大的趋势;仡佬族多数已转用汉语;西南官话是隆林各族人民的共同交际语;偏苗话是苗族六个支系的“普通话”。隆林县双语者占全县总人口的98%,壮语使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隆林各民族在本族内使用自己的语言,在社会上通用西南官话,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主张在中小学使用汉语普通话教学。并且该县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已经用普通话教学。因此,可以预测,隆林县说普通话的人口将在5~10年内达到98%以上,成为与西南官话使用人口相等的第二共同交际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