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杨朔和杨朔散文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探究杨朔散文模式及"诗化"散文的创作,主要与杨朔性格息息相关,与传统的影响密切相关,也是当时特定时代的要求。杨朔把散文"当诗一样写"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杨朔散文模式",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产生深远影响。但随着思想解放不断向深层推进,杨朔散文受到质疑。不管人们如何评价杨朔散文,他的散文创作作为当代散文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已具有"史"的意义。我们应该客观、全面评价杨朔散文,以期为繁荣当代散文创作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杨朔模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这并不取决于人们怎样评价杨朔,重要的是杨朔散文已成为文学史不可分割的部分;“杨朔模式”则是中国现当代作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神载体。其实,故乡美丽缥缈的蓬莱仙境只是残存于少年杨朔心中的一个梦。几十年后,杨朔散文中的“蓬莱仙境”和所有诗化的人与事,有多少是他童年时在海边冥思过的梦幻呢?我们需要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思索这一问题。这是一个多愁善感而又不愿当亡国奴的诗人。“九一八”东北沦陷后,杨朔曾赋诗一首以志情怀:“黄鹤楼头雁夜征,紫阳湖畔月孤明,…  相似文献   

3.
杨朔(1913—1968) ,山东人。1937年到延安 ,从事革命文艺工作。1949年后 ,参加抗美援朝 ,回来写了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反映这种生活。他在建国后长期从事亚非作家的国际活动 ,主要的写作形式是散文 ,也以此著名。他是建国50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家 ,各种当代散文选集大都少不了他的作品 ,而所选又常是固定篇目 ,《荔枝蜜》就是其中一篇。他的散文格调明丽 ,主题鲜明 ,很有教育意义。在建国以后的十几年中 ,可歌可颂的新事很多 ,人们读后也易受感染和教育。所以他的散文名气很大。不过 ,情随事迁 ,到了新时期 ,回顾…  相似文献   

4.
杨朔文学创作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成就要数散文。他的挚友林林说:“对于杨朔的作品,比起小说来,我更爱他的散文,这是许多人的同感吧。……他的散文,散是放得开,但又不散,收归到他要求的主题思想上来,他写美丽的风光,但又归到人  相似文献   

5.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东省蓬莱人,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杨朔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散文大家,他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新领域,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杨朔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创作。他写过不少反映战争生活的英雄事迹的通讯报道和小说。50年代  相似文献   

6.
一 在我国当代散文发展中,杨朔是有重大开拓与贡献的作家。他自觉地把诗与散文结合起来,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人也有失误,名篇也有不足之处。尽管杨朔为当代散文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某些方面,某些篇章,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者对于散文“诗意”的刻意追求。周立波曾说:“文章要做,又不宜太做。”杨朔散文对“诗意”的重视就失之于“太做”。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7.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8.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文苑中,秦牧的散文独树一帜。他和杨朔、刘白羽一样,同是我国当代的散文大家。秦牧的散文,有其独特的风格。他不象刘白羽那样笔力粗放,气魄豪迈,也有别于杨朔那样文笔纤细婉丽,长于借景抒情,充满诗情画意。秦牧的散文,不但以其深邃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赢得了广大读者,同时,他也以富有形象感、平易通俗、自然淳朴、充满哲理的语言,在散文的语言运用方面,独辟蹊径,作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挚,立意高远,结构精巧,语言洗炼,诗意盎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雪浪花》是杨朔散文的一篇代表作。这篇散文写于1961年。那年春天,杨朔同志访问了日本,写下了《鹤首》、《樱花雨》等反映中日两国人民深厚友谊和日本人民反抗精神的作品。他回国后不久,就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北戴河。杨朔同志是山东蓬莱人,他从小就在大海的摇篮里长大的。他喜爱大海,认为“大海是最美妙的诗。”在北戴河疗养期间,他有时和朋友们一起散步,吟诵古典诗章;有时独自在海滩徘徊,和大海谈心,了解大海的性格,寻找着一种诗的意境。有一次,在疗养院的餐厅里,大家争论着大海的性格,有的人说大海是和悦、善良的,有的  相似文献   

11.
听了有关杨朔同志的传说,看了一些介绍杨朔同志的文章,我敬重杨朔同志的为人。作为散文爱好者,在我们当代的散文中,我爱读杨朔同志的散文。是他和刘白羽、秦牧同志,通过呕心沥血的精神劳动,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代表着当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被人们誉为三大家。在我们当代文学的史册上:,在散文体裁的专章里,毫无疑问,他们的名字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12.
杨朔与秦牧是当代文学史上两位散文大家。他们的散文风格各具千秋,都是当代散文国地中的奇葩。凡当代文学史或介绍当代文学史知识的书刊都要谈到两家的散文。值得注意的是,凡谈杨朔的散文,除谈它的意境清新,诗意盎然外,无不谈到它结构的精巧别致,而谈秦牧的散文总是谈它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强,很少谈它的结构艺术.即使谈了,也是寥寥数语,不很具体。仅此,我们就可以断定二者在结构艺术上是一定有所不同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这些不同又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本文打算就此作一些探讨和分析。我们不妨先探讨一下产生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杨朔是当代散文大家,他的散文风骨独具,是文学艺术中的珍品。他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头,积极地反映生活,致力于反映“时代感情”,在构思中又追求一种“诗的意境”,因而他的作品能与众多的读者在思想感情上形成“同构对应关系”,产生“轰动效应”。美国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人之所以能够感到美,关键在于事物的形体结构和运动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有着相似的对应性,即同构对应关系。这是说,艺术是通过其物质材料(即形式)造成的完形结构来唤醒鉴赏者整个身心结构的反应,从而引起共鸣的。我们认为,这种同构关系,在杨朔散文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和广泛。杨朔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散文作家中,杨朔和刘白羽占有比较突出的位置。他们所走过的创作道路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特别是在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是非常相近的。他们的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赏。粉碎“四人帮”后,人民出版社及时地出版了他们的散文选集——《杨朔散文选》和《刘白羽散文选》。这是他们作品的精华,是我国当代文学百花园中鲜艳夺目的两簇香花。达两簇鲜花又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5.
杨朔与余秋雨散文是当代散文史上的两颗奇葩,尽管跨越了30年时空,但他们的散文在创作流变上经历了一个从创新的“范式”到僵化的“模式”的过程,二者的散文不仅有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也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契合。这样的相似之处是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紧密关联的。  相似文献   

16.
杨朔与余秋雨散文是当代散文史上的两颗奇葩,尽管跨越了30年时空,但他们的散文在创作流变上经历了一个从创新的“范式”到僵化的“模式”的过程,二者的散文不仅有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也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契合。这样的相似之处是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紧密关联的。  相似文献   

17.
杨朔与余秋雨散文是当代散文史上的两颗奇葩,尽管跨越了30年时空,但他们的散文在创作流变上经历了一个从创新的"范式"到僵化的"模式"的过程,二者的散文不仅有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也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契合.这样的相似之处是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紧密关联的.  相似文献   

18.
伊人老师:近日,我跟 H 同学发生了一次争执,起因是他对杨朔的散文说三道四;而我呢,一向很喜欢杨朔散文,并且把它们作为自己习作的范本。可 H 同学却说杨朔散文是“纸扎的假花”,我不同意;我说,语文老师都赞赏、推崇杨朔散文,告诉我们文章要写得美,不可不读杨朔散文。H 同学不以为然:老师说好,就一定好啦?您瞧,他多狂妄!伊人老师,您的看法呢?冯薇  相似文献   

19.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著名散文作家。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在一九五六年以后从事人民外交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先后出版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技》、《生命泉》等散文集.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杨朔散文选》,共收入他的散文作品六十篇。他的散文,感情真挚,文字优美,结构精巧,诗意浓郁,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这种以诗为文的艺术方法,虽然并非杨朔所独创,却是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文学优秀传统,学习诗歌艺术的基础上,从长期的散文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这条经验,以及它在作品里显示出来的散文艺术的若干特色,在今天仍然能够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杨朔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 ,同时也是一位颇有特色的散文理论家。他的“诗化”散文理论的核心是追求功利与唯美的高度统一。这种融积极的思想性和精美的艺术性为一体的散文理论 ,在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中产生过深远影响 ,对纠正当前散文创作中存在的内容贫乏的偏向 ,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