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如果说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主要是诉诸学生听觉的话,那么体态语的表达则是更多地诉诸学生的视觉,因而更具有形象、生动、鲜明的特征。恰当运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传递信息──"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2.
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具有体验性,所谓体验,具体到文本。是指个体在阅读文本时所产生的心灵感悟,以及对自身的关照.它深蕴着情感。体验与每个学生独特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以及个性心理等因素有关。不同学生的体验是有差异的,它主要诉诸情感而不诉诸理智。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可见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能力。朗读是一种有声有色的语言艺术,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有色的活动,它对于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具有特殊的功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三诉诸修辞理论为指导,分析英语演讲中的三种诉诸手段: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人品诉诸的作用。三诉诸是研究表达和劝说的学问,本文以奥巴马宣布拉登死讯的演讲稿为研究材料,考察了三诉诸的语言运用策略,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奥巴马政府如何利用修辞学的表象特征来达到抚慰国民、阐述国策、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学生主体地位的获得在多数论者的那里往往诉诸人的主体性.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在笔者看来,这等于没说.因为它并未从具体的教学活动的特殊性考察,并未揭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体的逻辑先在性的主体地位.本文诉诸学生主体的历史渊源以及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关系揭示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问题是逻辑先在性的问题与时间先在性问题.归根结底,应该从学生的逻辑先在性确立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一门诉诸视听的艺术,不仅要给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而且要使学生产生“感觉迁移”,达到“耳中见色,眼中闻  相似文献   

7.
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就先要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下面以《再见了,亲人》为例,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文章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想像的几种常见手法。一、在文章的空白处想像空白,这里指文章的某些内容没有诉诸文字。没有诉诸文字的空白处,从写作学角度看更具有参差美,更给人以回  相似文献   

8.
药品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在药品广告语篇中,广告者通常采用三种修辞劝说策略,即:通过诉诸广告者的良好人格来达到劝说的目的,即说服者的性格、品德、身份、地位、权威等等;通过诉诸消费者的情感,即"动之以情"的方法来达到劝说的目的,主要包括爱心诉诸和恐惧诉诸;通过诉诸消费者的理性来达到劝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亚里士多德古典修辞学的理解,解析奥巴马在伟科菲尔德高中给同学们在开学第一天做的题为"Hope and Responsibility"的演讲,并主要从修辞学的三诉诸——理性诉诸、情感诉诸以及人格诉诸,来深入解析此次演讲是如何赢得同学以及社会各界的共鸣和支持的。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因为朗读是一种奇妙的语言艺术,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有色的活动。它对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记忆,训练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欣赏文字作品,丰富想象,陶冶情操,都具有特殊的功能。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引证权威"与"诉诸权威"谬误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有“学术”方面的和“政治”方面的;“引征权威”与“诉诸权威”不同,“引征权威”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法,而“诉诸权威”则是一种“以人为据”的逻辑谬误。“诉诸权威”分为“诉诸相干权威”谬误和“诉诸不相干权威”谬误。引用权威不当或滥用权威会导致“诉诸权威”谬误。  相似文献   

12.
论隐喻在广告语篇中的劝说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从关联理论出发,对隐喻现象进行了阐释;然后解析了隐喻的劝说功能,它具有三种诉诸形式: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人品诉诸;最后运用实例分析隐喻是如何在广告语篇中实现其劝说功能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理论为指导,分析英语演讲中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种诉诸手段,即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人品诉诸的作用。这三种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劝说的效果,达到演讲者劝说的意图。笔者曾参加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文章以大赛选手的演讲及名人演说的实例为佐证,以典型、生动的材料论证三诉诸手段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对英语演讲技巧进行实证性的研究,总结和归纳成功的英语演讲的要素,为大学生英语演讲爱好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正>张颂认为:"所谓朗读,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新课标高度关注朗读教学,要求高中生"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朗读教学是一种基本课型,抓好朗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运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和语文素养。然而,朗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尤其是年级越高,朗读越被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的教育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随着高校与在校学生之间纠纷诉诸法庭案件的逐渐增多,依法调整高校与在校学生的关系,通过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违宪审查途径保护学生利益,对于学生教育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认为,美的源泉是不依人们的意识为转移而存在的客观世界;但它又是可以用理智和情感来认识的。美育不仅诉诸理智,而且更多地诉诸情感。它可以通过自己所特有的手段(音乐、美术、文学等等)触及人的情感深处,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作用。常常有这种情况,教育者的话已经不起作用,不能打动学生的心,不能“穿透”学生的“情感麻木的铠甲”,而美育的手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政治演讲者大部分都具备高超的演讲技巧,能够充分利用亚里士多德的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品格诉诸,奥巴马也不例外。在奥巴马演讲中,他主要通过语言材料的组织和统计数据来实现其理性诉诸,从而促使听众做出最后选择,达到其成功竞选的目的。对奥巴马演讲中理性诉诸的分析,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撰写有说服力的演讲文稿。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政治演讲者大部分都具备高超的演讲技巧,能够充分利用亚里士多德的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品格诉诸,奥巴马也不例外。在奥巴马演讲中,他主要通过语言材料的组织和统计数据来实现其理性诉诸,从而促使听众做出最后选择,达到其成功竞选的目的。对奥巴马演讲中理性诉诸的分析,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撰写有说服力的演讲文稿。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言语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言语的创造性活动。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语文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不管是早读还是晚读都很难再听到"琅琅读书声"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对朗读重要性认识不足外,教师对朗读性质的认识出现偏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之一,这在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朗读的兴趣与愿望。可是一到高中之后,在高考得分这一主导思想的束缚下,一切都变得实用起来,使得“朗读”成为语文教学中被教师和学生遗忘的角落。 然而真正懂得朗读真谛的人绝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文字语言,这一过程绝不是简单的见字发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