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现在的孩子究竟能吃多少苦? 是孩子不能吃苦,还是没有苦吃? 如果说,我们的孩子不能吃苦,那么,是不是可以找到一种让孩子吃苦的办法呢? 这里我们从医学专家的研究结果看看如何运用劣性刺激的方法来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为什么前线的战士经常忍受严寒,忍受飘泼大  相似文献   

2.
陈碧英 《时代教育》2007,(9Z):121-121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的祖先从来就主张磨练出人才。挫折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反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遭遇障碍,在心理需要无法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教会孩子积极适应挫折,正视挫折,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耐挫力,为孩子独自抵挡生活中的一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班主任说我的女儿学习好,性格活泼,独立生活能力强,要求我在家长会上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推辞不过,我就向大家介绍了下面几点家教体会。一、让孩子经受点挫折“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大多数父母的认识。如果说让孩子吃点苦,有些家长就不一定理解了,有的家长虽然理解但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对孩子而言,家庭的温暖是必要的,但不是惟一的,他们还需要挫折教育。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受到挫折教育,能提高耐挫折能力,他们就能适应社会生活。挫折教育的思想,我早已知道,但是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对孩子的教育行为还是去年的事。去年…  相似文献   

4.
无价的孝心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要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怎么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相似文献   

5.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  相似文献   

6.
他们     
天崩地裂、举世震惊的"5·12"大地震,有多少孩子被埋?有多少孩子致残?又有多少孩子走进天堂?现在还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令人感到惊诧和赞叹的是,当苦难降临,孩子们身受其苦时,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他们号啕  相似文献   

7.
药物有两种,一种是西药,一种是中药。孩子生病了,需要吃哪种药物,是根据病情来决定的。一般急性病,需要积极治疗的,常用西药;一些慢性病,需要调理的,常用中药。有时有些疾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需要配合扶正固本,也常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大多数中药的煎汁是非常苦的,孩子往往因为味苦拒绝服用,喂不下去。怎么办呢?有的家  相似文献   

8.
□家教市场的现状如何?●家教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一直十分火爆,这是我从南方到北京攻读博士学位时知晓的事实。前几天,我一位朋友向我诉苦,他为了使孩子“成龙成凤”,光是花费请家教方面的开支,就相当于他每个月的工资,而且孩子也是苦不堪言,通常要学到晚上11时30分左右才能休息。我朋友的理由是“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万一孩子靠读书走不出一条路,也要从现在开始为孩子培养一两种生存技能。为人父母,精神确实可嘉。殊不知,父母好心选择而劳民伤财,孩子沉重负担而忍辱负重,可谓两败俱伤。孩子和父母都坦言:其实…  相似文献   

9.
<正>①一个口号在中华大地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的择校热,县乡学校准军事化的重点中学,赚得盆满钵满的补习班,孩子们恨不得从黎明鸡啼开始,读书读到半夜鸡叫……读书,特别是重视青少年读书,可能是中国最不需要提醒的一件事了。②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0.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的择校热,县乡  相似文献   

11.
什么样的学习成绩才算最好?100分!--孩子们这样回答。错!--怎么能只满足100分呢?还要更好!--家长们说。于是,家长忙着给孩子请家教:于是,孩子们叫苦连天。叫苦就苦吧,不多学点本事怎么适应将来的竞争?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不管孩子学习成绩怎样,许多家长还是一意孤行地为孩子请家教。该不该给孩子请家教?请什么样的家庭教师才合适呢?这可难坏了家长们……  相似文献   

12.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的择校热,县乡学校准军事化的重点中学,赚  相似文献   

13.
有人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此口号的提出,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但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即使过上富日子,也要苦孩子。现在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优越的家庭环境使有些学生依赖性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  相似文献   

14.
张婍 《父母必读》2022,(1):144-146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要想让孩子吃几口叶子菜可真难啊,要是他能像喜欢吃薯片、蛋糕那样喜欢吃叶子菜该有多省心!为什么叶子菜就那么入不了孩子的眼呢? 叶子菜的滋味,孩子更知道 孩子不爱吃叶子菜,通常是因为叶子菜自带一点点的苦味.孩子的味蕾比大人的敏感,家长吃起来并不觉得苦的食物,孩子却能感觉到苦,所以他们通常拒绝吃叶子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满足孩子的需要成为了我们研究的焦点。孩子们究竟有哪些需要?什么才是满足孩子需要的教育?我们该怎样做、从哪做起?这些问题常常使我们困惑。通过对先进理念的学习和具体的幼教实践,笔者认为,满足儿童的需要应从关注做起。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2006,(6)
近年来,我近距离地接触了不少中国家长,他们中有的已经将孩子送到国外,有的在徘徊观望,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孩子出国留学,是困扰许多家长的一个难题。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正是心理、生理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特别需要家庭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滋润。在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父母让孩子漂洋过海,远离祖国、母亲与家人,天各一方,饱受相思之苦,这样做值吗?我从许多家长那  相似文献   

17.
酸:作用只是调味,傻瓜才当饮料喝。 甜:只有孩子才最喜欢,但往往因此坏了牙齿。 苦:虽然需要忍受,但比甜更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18.
孩子需要学习,除了上学读书以外,琴棋书画、百科知识,家长一般都非常乐意满足孩子,尽可能让孩子多学习。那么,孩子需要创造,家长是否了解呢?万物之中,人类最具创造的需要,也最具创造的天赋。现在我们的教育极力主张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依我之见,从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19.
策划人语:孩子需要吃苦的锻炼,却没有吃苦的机会;父母希望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又怕孩子苦着、累着;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却没有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吃苦教育不只是一种形式,怎样让我们的孩子能吃苦、  相似文献   

20.
从前,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一棵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李子吃,唯有王戎没有去。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不能吃。伙伴们感到奇怪,便问他:“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王戎说:“假如李子能吃,那么早就被过路人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事实上结果是正确的,李子确实是苦的,不能吃。王戎的推理方法包含了数学思维方法——反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