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如何搞好自然实验教学,笔者认为应做到课前课内课后并重。 1 课前抓好观察   教师在每上一节自然课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认真抓好学生的课前观察,紧扣教材,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考察、调查,或者有意识地安排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我在教学《用茎繁殖植物》时,把学生带到苗圃看嫁接,在上《杠杆》一课前,我安排学生将学校基建后剩余的废砖及石块集中堆放,一些大的搬不动的石头,引导学生想办法移到指定地点,很多学生就找来棍子、杠子撬起来,很快完成了劳动任务。有些活动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的,这就要求教师时时注意留心观察,抓住机遇。通过抓课前观察,为学生上自然课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 ,观察实验 ,从中获得知识 ,找出规律 ,得出结论 ,是提高自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 ,我在自然教学中十分重视观察环节。主要做法如下 :1 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 ,系统观察事物  针对某些教材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观察才能掌握知识的特点。在自然教学中 ,我往往把教学过程分为课上指导和课前观察、实验两部分 ,重点放在观察上 ,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逐步掌握有关知识。我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 ,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 ,了解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首先让学生饲养蚯蚓。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纸盒 ,用墨汁把盒子面涂成黑色 …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每上一节自然课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认真抓好学生的课前观察,紧扣教材,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考察、调查,或有意识地安排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我在教学佣茎繁殖植物》时,把学生带到苗圃看嫁接,在上《杠杆》一课前,我安排学生将学校基建后剩余的废砖及石块集中堆放,一些大的搬不动的石头,引导学生想  相似文献   

4.
自行探索是指学生在学习自然课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即在自然课上,教师要让学生独立研究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分类,自己观察比较,自己分析综合,自己概括总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问题,精心制定研究项目及所需各项材料;课堂上主要是观察学生的研究,倾听他们的意见,不要轻易地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不要用语言或表情去干扰学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经常听到别人讲小学自然课的“难上”,难在什么地方,难就难在要准备许多书上要求观察、实验的东西,所需要的材料形形色色,包罗万象,如果要找齐所有的东西,那老师课前要花的精力太大。而如果没有真实的东西,学生又如何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呢?于是,很多老师想到了让学生准备材料。做得好,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会变成了一个体验的过程。但在平时的操作中,我们也会走入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6.
那是去年九月的第一节自然课,上课时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材料,有蚯蚓、湿土、干土,纸盒等,其中李朋威同学带来了很多只蜗牛。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验验证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实验时许多同学用蚯蚓做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朋威用蜗牛代替蚯蚓实验,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上我极力地表扬了他课下认真准备实验材料,课上大胆实践的精神,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我看见李朋威同学也跟着走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低年级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动好问,喜欢接触自然并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小学自然实验课的开设,为他们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舞台。在指导低年级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时,我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注意激发其兴趣,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主要做法是:一、充分准备有结构性的材料观察实验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与所准备的观察实验材料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与学生共同动手准备大量的有结构的材料,即能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达到观察实验目的的材料,以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教《叶画》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采…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课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是以教师的教为辅、学生动手动脑为主,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的学科。因此,在自然教学中,观察实验是贯穿整个自然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我在几年的教学事件中深刻体会到:自然课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传授,更主要是技能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大胆设计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从小培养成学自然、用自然、爱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良好品质。为了使自然实验课达到预期目的,我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的环节。1.课前充分准备,课上操作规范观察实验对于自然教学来说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一方…  相似文献   

9.
观察和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也是小学自然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自然课必须重视观察实验。下面谈谈我是如何上好观察实验课的。1如何重视观察实验课a.观察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得好坏与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关系极大。只要学生感兴趣,那么他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倍增,求知欲就更浓。在小学生的心里,观察与实验就是游戏,就是玩。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玩好,学好,能够在玩中学,愉快地获取知识,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必须的。b.观察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我们要…  相似文献   

10.
自然课的课前准备,除了要认真研究教材、制定好教学方案外,还必须精心准备观察实验材料。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我在各乡校听课时发现,自然课的实验教学有两个较为普遍性的问题: 一、不能忽视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过程 大纲要求自然教学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一般应是探索的过程(包括观察、实验)在前,探索的结果(得出定义、概念、结论)在后,使学生在进行实验研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反对那种教师先给结论后做实验证明,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者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2.
自然课的课前准备,除了要认真研究教材、制定好教学方案外,还必须精心准备观察实验材料.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汉  相似文献   

13.
一、学期初列出能让学生课前准备的材料清单 能让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教师不要准备,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材料的准备中来。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很多负担,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开学初可以将本学期每一课要让学生课前准备的材料清单详细列出,一张贴在教室里,便于大家提前准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学许多自然实验仪器配套不够,靠教师制作准备。但是,供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需要太多,仅靠教师一人准备也是够吃力的。能否让学生也学会自备实验材料呢? 在教《光的折射》一课的前一天,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按教材中的实验器材,每人准备一件。在第二天上自然课时,同学们都将自己准备的实验材料放在桌子上,大多数学生准备的是进餐用的一次性塑料杯,另一部分学生准备的是玻璃罐头瓶或半截“可乐”瓶,有了这些实验用的杯子或瓶子,保证了人手一个。我指导学生盛上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的自然课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因为“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具体做法如下:一、观察课的教学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在小学自然课的教学中,只有做到认真观察,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上好自然课,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样进行观察教学呢?我是这样做的.1.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充分给学生创造合作机会,创建合作平台,体验合作快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科学素养。笔者就此谈一点做法和体会,与各位同仁商榷。一、合作准备实验材料实验教学准备器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在仪器室中准备;二是由学生自行准备。由教师准备,量太大,而且不利于发挥学生实验主体性;由学生自行准备,往往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带全材料。比如,“动物与环境”一课需要蚯蚓,可有的女学生因怕蚯蚓,结果就不带来;“电磁铁”一课需要废电线,可有的学生家中没有废电线……当然学生  相似文献   

17.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从认识论来看,科学研究的实验与小学自然课的实验,都是有目的地利用物质手段去改变客观对象的状态或性质,从而获取各种感性材料的方法。在这方面,小学自然课的实验同科学研究的实验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实验是一种感性活动,但它又与抽象、分析、综合、类比等思维方法互相联系、互相贯通、融为一体。可以说,实验本身就是思维活动,是借助于仪器等把思维活动物化为感性活动的形态参与认识过程。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思维活动。从实验内容的选择,到实验设计、准备和实施,最后对实验的分析和结论等的整…  相似文献   

18.
观察是儿童认识自然的开始。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自然课的教学中,我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呢?一、在观察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深入细致的感知活动。但是一般学生看东西,往往是无意观察,只注意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忽略了隐蔽的重要的特征。为了克服学生的这一弱点,我在自然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引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细致地观察。例如,教“怎样认识物体(五)——岩石”一课时,课前先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不同的岩石,  相似文献   

19.
我经常听到别人讲小学自然课的“难上”,难在什么地方,难就难在要准备许多书上要求观察、实验的东西,所需要的材料形形色色,包罗万象,如果要找齐所有的东西,那老师课前要花的精力太大。而如果没有真实的东西,学生又如何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呢?于是,很多老师想到了让学生准备材料。做得好,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会变成了一个体验的过程。但在平时的操作中,我们也会走入许多误区。误区之一:不论有无可能,都要学生准备有些材料农村的学生容易取到,城市里寻找这些东西就变得很难。让城市的学生准备青菜、萝卜等,还能去菜场买到,但如果让他们…  相似文献   

20.
孙继辉 《生物学教学》2003,28(11):29-29
记得我曾看到一条报道 :在美国某中学生物学课上发生了这样的事 :某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学校观摩 ,当同学们到讲台前领取蚯蚓时 ,由于蚯蚓太滑 ,不少同学不得不爬到桌下或地上 ,费了好大周折。教师并没流露出半点不快。这位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似乎很差 ,但整节课学生收获却很大 ,每个学生都亲自感触到了蚯蚓粘滑的体表及蠕动 ,有的同学还勇敢地品尝了蚯蚓是什么味道。这些在我们的课堂里似乎很少见到。为什么教师不将蚯蚓分发给每位学生 ?为什么教师不让学习小组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呢 ?假若在实验前我们的教师就将实验用的蚯蚓用解剖盘装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