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人鲁迅和郭沫若几乎在相同的时间,不约而同地都写过一些历史小说。鲁迅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三五年,历时十三年,先后写了八篇历史小说,名曰:《故事新编》。这些作品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自选集·自序》)。鲁迅对历史题材,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故事新编·序言》)。为了突出其针砭现实、讽刺世俗的意义,鲁迅还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引入历史题材,并称它为“油滑之处”(同上)。这些鲜明的特点构成了鲁迅的历史小说前后一致的、新颖独创的艺术风格。郭沫若从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三六年,同样经过十三年的时间,先后写了九篇历史小说,后收在《沫若文集》第五卷中。他曾经说过:“关于秦前后的一些历史人物,我倒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故事新编》中"油滑"现象的分类探讨《故事新编》的体裁定性问题。对《故事新编》中存在的两种"油滑"进行了阐释,分析两者各自的成因及优劣;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故事新编》中八个单篇的体裁并给出个人的体裁判定。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故事新编》和郭沫若的《豕蹄》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两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集,通过对两者的创作观念、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的比较分析,可以从中探寻到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新文学大师在历史小说创作上的个性和共性,以及他们在推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芥川龙之介有多篇作品取材于《今昔物语》。以芥川龙之介的五篇作品为代表,从作品主题意义域的开掘、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叙事结构的设计变化、局部细节的充实丰富等方面采取细读式的文本解读方法把芥川的小说与《今昔物语》中的原作作对比性研究,比较的结果是清晰展示出芥川把情节简单、主题意义域单纯、人物虚指、原色展示、不介入人物内心、不注重刻画人物形象的《今昔物语》中的历史故事改写创作成情节复杂、主题意义域丰富、充分展示人物内心、浓墨重彩地刻画人物形象的现代历史小说,比较中让我们感受到芥川小说独具的艺术魅力和芥川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他不愧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5.
可 以说 ,杂剧《西游记》对小说《西游记》影响最大的就是唐僧出世的故事。因为小说《西游记》最早的刻本世德堂本没有唐僧出世的故事 ,所以有人怀疑吴承恩没有写这个故事。对此 ,李时人先生提出三点反驳理由 :其一 ,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特点之一 ,是往往要安排主要人物一个值得同情的、不平凡的出身经历 ,这才能引起人们的“赞”和“叹”。“陈光蕊、江流儿”故事符合这种需要。其二 ,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常采用传记式的写法 ,唐僧出世的故事对于唐僧在取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性格是个铺垫 ,是必不可少的。其三 ,采用“陈光蕊、…  相似文献   

6.
《故事新编》批判了传统与现实中的无物之阵,所谓“无物之阵”不过是强者包围弱者的冠冕堂皇的话语权。在对“无物之阵”的否定中主体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九天玄女是我国道教之女神,她与宋江故事的联系的原因之一,是有共同的泰山文化背景。这一形象在《水浒传》中虽然描写不是很多,但在全书“天人合一”的结构布局与情节发展上,为“天命”之象征,宋江之保护神与导师,作者之代言,堪称思想与艺术关键中之关键。其意义则加强了全书的道教色彩,体现了作者化“盗”为“良”的淑世意图,显示了《水浒传》成书资料有更复杂的来源,其在“天人合一”故事框架作为“天”的代表人物,开章回小说中这类人物设置与描写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续篇》有成功之处,但弊病较多,主要表现在分裂化的人物性格、平庸的艺术手法和摹仿化的情节、人物上。其根源在于违背了文学源于生活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①作为文学艺术花园中一朵花的中篇小说,要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形象,刻画人物,叙述故事,抒发感情。金永福同志的中篇小说《汉子》(最早发表于1989年《山花》杂志,后结集于金永  相似文献   

10.
《阿斗》是一部近似鲁迅《故事新编》的历史叙事类文本,它对三国历史别具一格的重写,与《故事新编》对传统"故事"的"新"说如出一辙,反映了不同时代作家对"历史"共同的思考与理解。然而,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语境和个性气质的差异,两者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并体现出不同的叙述风格。同时,《故事新编》是启蒙精神对传统思想的全盘否定,而《阿斗》则是对传统与启蒙的双重批判与继承,主张用道家自然主义精神疗治启蒙的"现代性"弊病。  相似文献   

11.
谶纬文化深刻濡染了《水浒传》的思想与艺术。一是小说吸收、运用了谶纬中的感生说,通过宋太祖、宋仁宗的感生故事,引出梁山好汉为天罡地煞感生的情节,以为全书布局。二是小说较多运用谶言作为情节展开和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段。三是九天玄女授书和天降石碣的情节,遥承、化用了汉代谶纬中神授天书的主题与故事。应客观分析谶纬文化与《水浒传》思想艺术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它对表现忠义主题、结构全书的正面作用,也要注意其对小说艺术的某些消极影响,避免流于"封建糟粕"之类的简单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2.
路遥是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其充满浓郁现实主义特点的写作风格在198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以“乡恋、乡人、乡土”为主题描绘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以“选择生活的主张”和“处于逆境中的努力精神”为核心,通过这种方式谱写出普通乡村人在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故事,将对于乡土、乡情、乡恋的真情实感孕育在平凡的故事当中。本文着重分析路遥写实小说写作技巧,重点解构路遥不同作品中各个代表人物的形象,并从作品的真实性、思想和情感动向以及艺术技巧等各个角度,解释路遥作品中人物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指出了路遥现实主义对现代中国文学世界的影响,以及现在重读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西厢”故事是中国戏曲舞台上永远的经典,尤其是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使得“西厢”故事达到巅峰。《西厢记》的巨大成功根植于深厚的艺术传统之中,经过了长期的滋育和蜕变。从《莺莺传》到《董西厢》,才构成了杂剧《西厢记》的深厚艺术传统。本文拟抓住《莺莺传》到《西厢记》这条脉络,分别从世界、作者、读者、文本四要素入手,去探究和分析“西厢”故事流变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的时间设置带有鲜明的“夜化”倾向,并且给人以增强性的叙事效果。首先,从叙事机制来看,为了把故事讲得头头是道,《水浒传》不仅将故事的发生时间具体到“是夜”、“当夜”等时间段,而且还细化到更次明晰的“三更”、“四更”、“五更”等更次,乃至“已牌时分”等时刻,既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惊险度,又增强了结构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其次,从叙事视角看,作者善于通过灯光月色的设置,来打开文本人物的内部限知视角,从而增强了读者对人物行踪的身临其境质感。再次,从叙事意趣看,作者善于通过将人物活动布设在灯前月下,给人以“加倍”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增强故事审美意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晚明剧作家叶宪祖创作的杂剧《易水寒》改编自《史记·刺客列传》中脍炙人口的“荆轲刺秦”的故事,在基本保留原有的故事氛围和人物定位的基础上,叶氏依据戏剧本身的要求以及文人自身的表达需要对《史记·刺客列传》的叙事结构、创作特点和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改编,通过主线的突出与旁支的淡化、戏剧性的突出与纪实性的淡化、英雄主义的突出与悲剧色彩的淡化,形成了《易水寒》源于历史又有别于历史的独特风格,完成从历史到艺术嬗变。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历来是红学家们的核心话题。人们对这些故事的社会意义谈了很多,但似乎忽略了一点,就是对这些爱情故事的季节背景——春夏秋冬的运用缺少应有的认识。实际上,《红楼梦》的作者是有意把人物的情绪安置在相应的季节中,意在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和谐气氛。它以传统的审美情趣为依据,又有所突破。这对提高《红楼梦》的艺术品位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7.
试析《祖母绿》的光彩与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的《祖母绿》的光彩与生命力源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的魅力。人物形象塑造的突出之点在于作者极力褒扬的是曾令儿心中“爱”的情感的升华和超越;艺术表现,主要体现为作品具有细腻的人物心态描写,浪漫典雅的抒情气息和作者擅长刻划她所挚爱的人物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18.
侠义故事中“冯燕母题”的深层结构———兼与秦弓同志商榷刘卫英在论述明代中后期启蒙思潮的文学表现时,秦弓先生在《文艺研究》1993年第1期,《论中国启蒙文学传统》一文中,列举了一种“性格分裂型人物”,把《三刻拍案惊奇》第9回《淫妇情可诛,侠士心当宥》中...  相似文献   

19.
纪德的作品表现出对“人”的强烈关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触及社会深层的敏感问题。他作为精神导师,不屈服于传统道德,用文字做武器,与现实进行抵抗。本文通过对小说《背德者》中人物与故事的分析,提取出纪德对人生的体验和态度。  相似文献   

20.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上个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名著。小说中的祥子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关系和揭示人物矛盾等三方面运用了典型艺术手法。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血腥罪行,展现出一幅复杂而又广阔的社会图景。祥子的结局,无疑是那个时代现实生活逻辑的必然归宿。而祥子“这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之所以在人们心目中挥之不去,与老舍先生对人物典型化特色的运用绝对是不无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