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国 《文教资料》2011,(18):83-85
郑板桥是在被爱和爱中的交织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因此他对“爱”有着独特的见解,并且构筑了他爱的哲学。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广大教师,并且在当今的校园文化中继续起着引领作用。浙江省平湖市第一幼儿园在广泛学习“爱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结合本园的文化历史,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大力推动“爱的教育”,积极探索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从“爱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层次性、“爱的教育”课程内容的多元性、“爱的教育”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多种途径和方法加以实施,初步构建起符合本园实际的“爱的教育”校园文化体系,使幼儿园文化建设更加适应儿童的发展,培养全面和谐的优良个体。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爱”的思想有两个特征:一是博爱,二是有差等的爱。前者就其对象而言,后者就其程度而言。从其对象看:既是对人的爱又是对物的爱,其中对人类的爱涉及家庭、君臣、朋友之间。有差等的爱源于人类的爱自己和“同感”。孔子之“爱”与墨子之“爱”相比:前者强调爱有差等,后者强调爱无差等;前者比后者更符合人性,更具生活的艺术性;二者的精神实质是相同的。与基督教之“爱”相比:前者温和,后者极端;前者表面提倡爱有差等,实际主张博爱,后者表面主张博爱,实质却是爱有差等。  相似文献   

4.
爱的语言是家人之间爱的表达方式,包括“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赠送礼物”、“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本文在阐述青春期亲子间爱的语言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青春期孩子爱的语言的需求特点,并提出了青少年家长爱的语言使用要点。  相似文献   

5.
假期过半,接到了我班周某某小朋友的电话:“老师,我想你了……”
  一股暖流从心中涌动,“是心心啊,你想老师啊,老师也很想你呀!你在哪呢?”
  “我在家里,我去动物园看动物了,大熊猫睡觉了,他们(游客)都不喂大长颈鹿,那个长颈鹿都吃饱了,他们还喂它……”能想象到周某某小朋友的表情在皱着眉头,似乎在“告状”,(平时说话的时候爱皱眉头)。  相似文献   

6.
沈佳文 《考试周刊》2009,(48):225-226
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团总支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爱的教育”为例,论述了在大学生中开展“爱的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指出了以“爱的教育”为抓手是共青团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爱情关系中,爱的对象并非如人们惯常认为的那样是“不可替代”的。承认爱的对象的“可替代性”与肯定爱情的忠贞和专一并不矛盾。面对确已“消亡”的爱情,爱的主体充分认识到爱的对象的“可替代性”十分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时,加强对爱的对象“可替代性”的合理认知,可以避免失恋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的《会饮篇》体现了当时女人的社会地位——她们整体的社会地位都已经被定位在侍者、仆人等角色中:“爱神”是有性别的,完全变成了男性的特征;对男同性恋者采取赞美的态度;“爱”是对美的缺失和追求,是介于美和丑、善与恶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冰心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致力于以“爱的哲学”培养人们的胸怀、爱的能力,造就人们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进而塑造民族的伟大性格。她的作品充溢着的爱是人间最神圣的、最伟大的爱,其中母爱、童真、大自然是她“爱的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孙超 《教学随笔》2016,(3):152-152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爱的教育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养,有爱的教育是永恒的.教师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爱的意识,爱的行为,使爱得以延伸,使爱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和“爱”的思考是张洁作品中的两个重要主题。本文就《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等张洁前期作品分析作者对“爱”的思考:从对两性之爱的精神构想到两性之爱失落后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的爱,再到两性之爱、母爱的相继失落后的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浙江省杭州市杨绫子学校关注特殊学生的幸福成长,坚持尊重生命,以爱育人,赋能每一位特殊学生做最好的自己。通过理念有爱、制度有爱、环境有爱、课程有爱、评价有爱的“五爱”育人实践,促进特殊学生得到个性化全面发展。理念有爱塑育人实践之“本”;制度有爱、环境有爱丰育人实践之“翼”;课程有爱、评价有爱造育人实践之“核”。“五爱”环环相扣,成就育人实践之“效”,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崔萌 《文教资料》2014,(10):117-118
文章列举实例,说明教师如何树立“爱满天下”的观念,爱所有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从而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5.
论爱的对象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爱的目的通常都是对爱的对象的占有和要求,为了加强对爱的对象的认识,达到爱的主体与爱的对象的统一,文章着重从爱的对象的界定、爱的对象的基本特性和爱的对象的替代问题三个方面对爱的对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李影 《教学随笔》2016,(5):167-167
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和爱”这把“金钥匙”,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同时也使自己成为一名爱学生,也被学生爱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黄娟 《广西教育》2013,(46):42-43
教育是一门艺术,爱的教育更是如此。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所谓“尊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如果在班级管理中能真诚地爱护和关心学生,尤其是潜力生,对学生施予爱的教育,就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善美,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潜力生”通常是指在学习或品行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爱的教育     
孟玉梅 《学周刊C版》2014,(7):213-213
有这样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这首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孩子渴望得到妈妈的爱。是啊,哪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幸福和爱呢?世上正是有爱.我们才有“大家”、更有我们的“小家”。可见.爱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  相似文献   

19.
帷幕缓缓拉下,谢幕……我弯下腰,向给予我爱的人致以最真诚的感激:“谢谢!”如此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感恩的真情。我相信,懂得感恩的人都会真心地说“谢谢”。从生到死,我们之中有哪一个没有坐拥一场爱的盛宴呢?回眸,细数我被爱的瞬间。感谢生我养我育我的父母,是你们给我绚烂有爱的生命,把我捧在手心,呵护在怀中,为我遮风挡雨,  相似文献   

20.
董农美  张晓芳 《文教资料》2010,(32):229-230
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教育探究的重要课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实施“爱的行为”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它以爱的情感教育为中心.引导学生从净化自己的语言入手,创设良好的、适合自我身心和谐发展的语言环境。学校在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唤醒沉睡的“爱的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改变语言、心态和行为,从而接受教育,深化爱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