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宜昌方言中的助词“哒”主要有4种语音形式,分别为本来的语音形式[ta],句尾音变形式[da],句中音变形式[a],以及在某些辅音之前带唯闭音的[a]。“哒”的语法功能可以通过“哒”不同的语音形式得到区分,“哒”的几种音变形式也可以反映辅音从弱化到脱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商洛学院学报》2016,(3):49-51
在梳理合阳方言带有[iα(24)]的亲属称谓词的基础上,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论证了"[iα(24)]的亲属称谓词的基础上,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论证了"[iα(24)]姑"中[iα(24)]姑"中[iα(24)]的本字是"豭",并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合阳方言"[iα(24)]的本字是"豭",并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合阳方言"[iα(24)]姑"保留古音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汪化云(1996)、吕叔湘(1944)等文中涉及量词前省略指示词或数词的相关语言现象入手,通过对部分江淮地区方言语音的考察分析,发现包括《儒林外史》在内的许多历史文献和方言资料中,以"的个"为代表的一些文字串实际上是语流音变(如语音叠合省略)后的文字记录形式,不可视为句法上的省略。文字材料(特别是古语料和方言语料)与语音实际之间常常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语言研究者在涉及相关现象时需要格外细心谨慎。  相似文献   

4.
渭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数量很多,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普通话中常见的"最、稍微、越、越来、特别、挺、怪、真、太、很"等,还有普通话中很少用或几乎不用的"老、顶、死、冷、美、蛮、稀、口[nε24]、咋"等.  相似文献   

5.
江苏金坛方言属于北部吴语,与江淮官话接触并存.金坛方言的名词"子"尾和动态助词的读音,在市区(金域镇)东门外读"得[t(e)?]",在市区和西门外读"则[ts(e)?]".考察这一语音现象,有助于揭示金坛方言的存古特征和方音演变.  相似文献   

6.
代词是一个封闭而常用的词类,它的发展和演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语言变迁的规律。萧山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语音演变也是一个不断变化整合的过程,受同化作用、感染作用等影响,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的语音逐步演化成了一个规则的系统。本文在优选论的框架内对萧山方言复数人称代词的音变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代词是一个封闭而常用的词类,它的发展和演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语言变迁的规律。萧山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语音演变也是一个不断变化整合的过程,受同化作用、感染作用等影响,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的语音逐步演化成了一个规则的系统。本文在优选论的框架内对萧山方言复数人称代词的音变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闽南方言近指指示词"只"应源自章母之韵平声的"之"。"只"的基础语音形式为[tsi],在闽南各方言区音同或音近于"之";由语音演变规律来看,"只""之"声韵相符;由历时的语法功能来看,"只"有传承自"之"的痕迹;"只""之"声调有异由禁忌词避讳造成。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美国黑人英语方言的读音与语法构成要则,从标准英语中产生出不少明显的异化.读音方面包括在特定情况下,某些元音的读法、辅音连缀的简化以及/r/等的音变.语法方面包括某些名词构成复数形式的规则;动词"时"与"体"的变化规律;两种常见否定形式的自身特点等.从1620年开始,美国英语方言的形成程度不同地先后受到法语、荷兰语、西语、德语以及西非某些黑人语言的影响,方言区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错综复杂的演变过程大致是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山西离石话助词"来"、"得来"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虚词系统中"来"作为助词的用法很普遍,随着语言的发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来"的这种用法已经消失,但在很多方言中尤有保留.前人已有关于"来"作为助词在吴语、四川方言、陕北方言等中的用法的论证.考察助词"来"、"得来"在山西晋语离石话中作为事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的特殊用法,以揭示其与近代汉语的关系,为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