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腊月的年画     
老北京年节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扫房以后就该贴新年画了.北京的年画大多来自天津的杨柳青、河北的武强和山东的潍坊这些北方传统的木版年画产地.除传统的木版年画外,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因机器大量印刷,价格便宜的胶印年画已成市场的主流.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年画的品种达到上千种,内容十分广泛.诸如节俗时令、世俗风情、四季风景、神话传奇、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以及时尚新画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像"迎春接福"、"福禄寿三星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连年有余"、"连生贵子"等,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代表作品.我儿时最爱看的是一种"连环年画".  相似文献   

2.
<正>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本土的一种版画形式,是符合民间大众在喜庆节日中作为装饰环境烘托节日气氛要求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因而受到人们大众的喜爱。杨柳青木版年画中大量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线条方式来传情达意,既起到了对古代美学精神的传达,也延伸了版画语言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3.
古版木刻年画说之三:年画的喻意介子平近年来,传统风格的杨柳青贡笺、朱仙镇门神、上海月份牌连续印行,受到普遍欢迎。这是因为一则人们已将此当做古物来把玩,二则还在于其经年不竭的喜庆气氛。谐音、借代等象征喻意手法是传统年画惯用的表达方式。“金玉满堂”的尺幅...  相似文献   

4.
古代木刻年画说之六:年画形式介子平民间木版年画由于其地域不同,以及内容、功用、尺幅的不同,使之分成了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名称。之所以仍将其归于"年画"的名下,在于它年节张贴的共同性、木版印制的相同性,以及求吉祥、祈平安的趋同心理。按形式、用途,其大致可...  相似文献   

5.
年画概说──古版木刻年画说之一介子平我国古代虽说早已有了年画题材的作品,但却没有“年画”这一名词。门神、灶君是最早的年画形式,其滥觞于远古,定型于汉。除此之外,南北朝顾景秀的《小儿戏鹅图》、毛惠秀的《村墟图》.隋朝董伯仁的《弘农田家图》,唐朝范长寿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2010,(1):125-133
在当代,传统手工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民间美术、民俗用品,审美功能不断上升,实用功能下降,机器胶印年画占领了开封朱仙镇的大多数民居。经过调查,多方人士正在为朱仙镇传统木版年画为此寻找着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开封与朱仙镇的年画艺人对画面的创作与想法、专业美术工作者的年画创作,还包括包装形式上的开发、销售运作模式的新思路、艺术传承的进展等,政府、学者和艺人正在一起为这门古老工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而努力。但是,民间老百姓接受什么样的年画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木版年画技法介子平滥觞于宋元的文人画,迄清之“扬州八怪”时,已被那几位不泥古、不囿情的画家所叛逆。金农的画着色艳丽,造型大胆,其创作灵感便启自民间木版年画。金农找到了国画与年画的融贯点。国画讲究气韵,神完气足是画家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年画则关注于具有...  相似文献   

8.
年画间的相互影响介子平东昌府年画清雍正年间,苏州桃花坞年画作坊的画工、刻工、印工将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移植上海,形成了小校场年画。之后,随着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和国际都市,小校场的年画制作有了长足进步,于是又反过来开始影响桃花坞年画的制作。金元时期的平阳(...  相似文献   

9.
沈慧瑛 《档案与建设》2004,(2):27-29,32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苏州的工艺美术一直闪耀着奇光异彩。苏绣、缂丝、宋锦、檀香扇、通草堆花和桃花坞木版年画是闻名于世的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精湛,声誉卓著。其中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并列为中国四大年画。  相似文献   

10.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汴京一带木版年画已相当繁盛,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民间木版年画在当时已很盛行。1127年,金攻破汴京,迫使年画作坊的艺人迁到距开封45里的朱仙镇,遂有朱仙镇木版年画之称。……  相似文献   

11.
年画是我国城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艺术,是发行最广泛的出版物。今年全国有些省、市、自治区出版社出版的年画,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标准,从而出现了用同样纸张印的年画,定价有高有低。就以对开张印的年画来看,从一角到二角六分,有十余种定价。这种价格上的混乱现象,已引起广大读者的不满。  相似文献   

12.
新春年画     
正年画,因于过年时张贴而得名。门神、灶君是最早的年画形式,其定型于汉,兴盛于宋,普及于明清。张贴年画,是春节期间重要的民俗。新中国成立后,年画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形式,得到了有关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古版木刻年画说之九中国年画的母体■介子平最早的年画形式——门神的印刷是自北宋开始的,京师开封则是当时全国的印刷中心。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就记载有开封市上印卖门神、回头鹿、灶马等年画的情景。宋亡,黄河决口,水淹开封。元泰定四年,丞相贾鲁开河疏浚,开封年...  相似文献   

14.
<正>本书是以少年儿童为主要阅读群体的中华传统文化读物,通过讲述两位主人公的奇妙经历,向读者打开了年画知识宝库,带领读者了解丰富的年画知识。2023年新年来临之际,我收到了作者杨坤馈赠的儿童文学专著《年画中国》。这本书从儿童的视角进行创作与创新,分为《穿越千年的年画娃娃》《门神争夺战》《老鼠爸妈嫁女儿》《灶王爷——厨房里的“守护神”》《年画里的三国故事》《福禄寿神仙组合》《财神爷来啦》《闯入年画诗词大会》《年画博物馆奇遇记》和《欢欢喜喜过大年》十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年画进行了重点呈现,内容涉及民俗、文学、历史等诸多方面,趣味性很强,既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也能促进儿童的学习、成长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古版木刻年画说之十一年画岂能消失介子平新中国建立后,年画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出版发行量逐年增加。出版高峰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每年4月,全国年画统一征订后,有关印刷厂便开始了长达几个月的满负荷印制过程。以四川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16.
杨晓兰 《出版广角》2015,(15):58-59
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一种形式,木版年画起源于隋唐时期,宋代,民俗文艺的活跃,也让木版年画的发展达到高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转型加快,包括木版年画在内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机.本文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对木版年画的出版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弘扬木版年画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寻求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7.
杨柳青木版年画率先在国内木版年画界实现了现代转型。传承单位的现代转型表现为,年画作坊分化为传统型、创新型和营业型作坊并形成各自特色,部分作坊表现出企业化运营特点。年画作坊的从业人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为保证年画特色,延续了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年画协会的成立促使年画作坊在技术传承、组织管理、市场竞争方面朝向规范化发展,加快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年画技术的现代转型表现为,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从发展经验看,传承主体对社会变迁的主动适应是实现现代转型的核心动力,通过营造文化生态环境实现整体保护是木版年画实现现代转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古代大众传播媒介的稀少、题材广泛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南北年画产地的形成等因素,使年画成为农耕社会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年画的伦理教化功能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不同题材类型的年画反映出不同层面的伦理教化功能,维系着农耕社会的传承秩序。  相似文献   

19.
王国建 《新闻爱好者》2011,(20):160-161
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仅是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在全国木版年画中也占有重要一席。其中神话与宗教题材在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中非常常见,涉及内容广泛,延续时代久远。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构图饱满、线条粗犷、形象夸张、色彩艳丽、人物无媚态,久不褪色的特色,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色彩。  相似文献   

20.
年画市场的现状与前景介子平新中国建立后,年画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形式,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出版发行量逐年增加。1988年以来,年画的销售便以每年下降10一15%的速度逐年减少。年画小样虽年年推出,但因品种少,订数上不去,所以无法开印。目前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