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敏锐发现新闻和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没有新闻敏感性,就当不了新闻工作;没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就不能成为出色的新闻工作。新闻敏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锻炼逐步培养出来并加以提高的。新闻工作所要求的敏感毕竟不同于其它行业,其它行业主要依靠技术、经验。而新闻敏感主要来自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修养、  相似文献   

2.
作家孙梨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  相似文献   

3.
新闻敏感,有人称为新闻“鼻”,也有人叫它新闻“眼”,是一种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记迅速、正确地判断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对于读的利害关系及其社会价值的一种能力。记的新闻敏感离不开政治敏感。没有政治敏感的记,无法发掘出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记的政治敏感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其新闻敏感的强弱,新闻敏感不是天生的,它可以通过不断提高政治敏感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新闻导刊》2007,(4):54-54
发现新闻尤其是有思想深度的新闻,需要记者的新闻敏感。而新闻敏感从哪里来?应该来自于记者的职业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来  相似文献   

5.
刘虹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5,(10):54-55
记的素质是指一个记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形成的素质和能力,而记最重要的素质是新闻发现力,即发现新闻的能力。在新闻传播中常常有这样析情形,众多记一同采访,所得却不大一样,有的人捞到了“大活鱼”,有的人只得到“小虾米”,还有的人劳而无获,空手而归。究其原因,无不与记的新闻发现力有关,记新闻发现力的强弱,决定了记素质的高低,也决定着报纸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新闻强调新闻价值,而新闻价值最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的思想性上。事实上,真正的好新闻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我们平常评价一篇新闻稿时常说:“这篇稿子有新意”,“那篇稿子有深度”等等。仔细琢磨琢磨,这里所说的“新意”、“深度”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思想性而言的。留心一下令人击节赞叹的新闻佳作,我们就会发现,它们无不闪烁着一定的思想火花。新闻报道中的思想性,不是凭空想像,而是来自社会实践。对记者来说,他的社会实践就是调查、采访,有采访就要挖掘思想,要写稿就要融进思想性。穆青同志1979年采写的通讯《一篇没有写完的报…  相似文献   

7.
"新闻敏感性"就是新闻记者"敏锐地捕捉新闻线索和新闻事实,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力。"通俗地说,同样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有的记者看不出它的新闻价值,而有的记者却能发现它的新闻价值,并从中挖掘出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性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它既是综合判断的能力,又是敏捷的思维能力。在我们日  相似文献   

8.
能够敏锐地发现新闻,是一个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个记者能否发现新闻,反映了一个记者水平的高低。同样从事新闻工作,有的记者眼里到处是新闻,不断采访报道出一些有价值、有分量的新闻;而有的记者眼里没新闻,只是坐等新闻,等出来的却是一些没有价值的新闻。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根据自己的新闻实践,谈一下记者如何发现新闻。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采编业务中,有的记者特别是新记者常常为抓不到好新闻而困惑,当看到别人能够从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中挖出新闻来,就反复问自己,为什么别人能够发现这个新闻而自己却没有发现,别人有什么技巧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技巧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对新闻的感知能力,对记者来说,有了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每天发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察觉到的。而记者的职业特性就恰恰在于他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事件的高度敏感和洞察,它在记者的采访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记者发现、认识、判断有价值新闻的一种特殊能力。事实上,判断记者新闻敏感性的强弱,主要是要看他对所选择的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只有当新闻报道被受众认可而且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时,  相似文献   

11.
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共同参加某一个会议或某一个大型活动,所报道出来的新闻往往千差万别。有的记者写出的新闻新鲜、生动、有深度,有的写的新闻则十分肤浅,还有的记者干脆没有写出新闻来……其实,其中并非没有新闻,关键在新闻敏感上的差异。什么是新闻敏感?我认为,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12.
搞好新闻摄影,当好摄影通讯员是要长期付出努力的。为此,简述一点体会,仅供摄影通讯员参考。   一、培养发现新闻的敏感性,力争多出新闻照片。   发现新闻的能力,就是大家常说的新闻敏感。如果少了发现新闻的敏感性,那就很难拍出新闻照片,更无法拍出好新闻照片。   发现新闻的敏感性,不是头脑里生来就有的,它是靠摄影通讯员每日每时培养而积累形成的。摄影通讯员应养成一种良好的作风,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都要了解社会发展的主流;善于在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并从生活中选择新闻。做到不仅能在突发的重大的新闻事件中…  相似文献   

13.
刘敏 《新闻爱好者》2004,(12):47-47
古人云:“力贵齐,智贵捷。”一个优秀的新闻传播,必须具备灵敏的新闻嗅觉,从而及时、敏锐地认知新闻信息。这种嗅觉就是所谓的新闻敏感,即新闻记能迅速地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价值的能力,亦是记对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鉴别、判断能力,或说,是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相似文献   

14.
同样一件事,在有的人眼里平淡无奇,而在有的人眼里却是一座新闻“富矿”,能挖掘出非常好的新闻来。这就是思维的差别。一个善于思考尤其是善于辩证思考的记者,必然会反复咀嚼、仔细思考、认真比较,掂出事实的新闻价值,找出事物的客观原貌,新闻点子就会滚滚而出。  相似文献   

15.
段勃 《新闻知识》2006,(4):57-59
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形象地将新闻敏感称作新闻记的“新闻鼻”,但是对于电视记来说,他不但要有一个灵敏的“新闻鼻”,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16.
一、记者理论根底不厚。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不透,就缺乏政治敏感,就不能慧眼识宝,发现不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题材,即使遇到了重大题材,也会因为理论功底不厚写不出深度来。二、采访作风不深入。有的记者采访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光问不记,光问不想,发现不了典型,捕捉不到生动细节。有的记者采访怕苦怕累,进城不进村,见官不见民,见富不见贫,贪图享受,车接车送,酒席宴请。满足于领导汇报或简报材料,自然写不出有分量的新闻。三、写作不精益求精。写作程式化,缺乏创新,又不在文字上下功夫。四、其它…  相似文献   

17.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杜江批评一些记者不“记”的现象。杜江说,记者本来就是记录新闻事实的。有的记者搞采访一来就要现成的简报或材料,特别是有时开会发言者还没有讲话,记者拿了讲稿就走,不听也不记,结果发言者对讲稿有修改甚至根本没按讲稿讲,这样往往就造成新闻事实的不准确。杜江还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艺术创作如此.新闻工作亦然。可以说,新闻记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发现.是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20.
向名家求书     
在新闻单位工作,尤其在党报工作,我以为混饭吃是容易的,有较为扎实的初中化.在报道上搞出个“本报讯”并不难。但要想做一个出色的记,或一个有思想的记.一两个大学凭也许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新闻说浅就浅,说深就深,真正钻进去,就会感到深不可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