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永明 《数学教学》2012,(8):14-15,40
F老师是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讲课时条理清晰,口齿清楚,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很高.一次她要上公开课,先拿出一份教案,请备课组的老师提提意见.F老师课的题目是"图形运动产生的分类讨论".她准备讲三道例题:例1如图1,已知在RtΔABC中,∠B=90°,BC=4cm,AB=8cm,点D、E、F分别是AB、AC、BC边上的中点.若点P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PQ∥BC,且交AC于点Q,以PQ为一边,在点A的异侧作正方形PQMN,  相似文献   

2.
<正>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问题是各地中考的热点,下面举例介绍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考题再现例(2021·辽宁·大连)如图1,在矩形ABCD中,BC=4 cm,CD=3 cm,P,Q两动点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BC—CD以1 cm/s的速度向终点D匀速运动,点Q沿BA—AC以2 cm/s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  相似文献   

3.
<正>一、试题呈现(2020年苏州市中考压轴题)如图1,已知∠MON=90°,OT是∠MON的平分线,A是射线OM上一点,OA=8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O水平向左作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动点Q从点O出发,也以1cm/s的速度沿ON竖直向上作匀速运动.连结PQ,交OT于点B.经过O,P,Q三点作圆,交OT于点C,连结PC,QC.设运动时间为t(s),其中0相似文献   

4.
一、题目 (2010年徐州市中考数学试卷第26题)如图①,梯形ABCD中,∠C=90°。动点E、F同时从点B出发,点E沿折线BA—A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运动,点F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运动,它们运动时的速度都是1cm/s。  相似文献   

5.
<正>题目(江苏省淮安市2011年中考压轴题).如图1,在RtABC中,∠C=90°,AC=8,BC=6,点P在AB上,AP=2,点E、F同时从点P出发,分别沿PA、PB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B匀速运动,点E到达点A后立刻以原速度沿AB向点B运动,点F运动到点B时  相似文献   

6.
一、动静互化"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动静互化就是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问题,从而找到"动"与"静"的关系.例1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B=8 cm,AD=24 cm,BC=26 cm,AB为⊙O的直径,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 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点B以3 cm/s的速度运动,P、Q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 ,经常出现图形中元素运动变化的计算或证明题 ,要求学生从图形的变化中探究性质。解这类题关键在于抓住动点 (线、形 )在运动过程中相对静止的某一瞬间所展示的特点 ,找出变量与不变量 ,从而运用相应知识解决问题。一、质点运动问题例 1.如图 1,等腰 Rt△ ABC的直角边 AB=2 ,点 P、Q分别从 A、C两点同时出发 ,以相同速度作直线运动。已知点 P沿射线 AB运动 ,点 Q沿边 BC的延长线运动 ,PQ与直线 AC相交于点 D。(1)设 A P的长为 x,△ PCQ的面积为 S,求出 S关于 x的函数关系式。(2 )当 A P的长为何值时 ,S…  相似文献   

8.
4 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考核设置情境,通过点、线、图形的运动变化,深层次地考查运用知识和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14 已知:如图13,tan∠MON=1/2,点 A 是 OM上一定点,AC⊥ON,垂足为C,AC=4cm,点 B 在线段 OC上,且 tan∠ABC=2.点 P 从点 O 点出发,以每秒5~(1/2)cm 的速度在射线 OM 上匀速运动,点 Q、R 在射线  相似文献   

9.
<正>在近年中考中,重叠部分面积关系式问题屡见不鲜.这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大.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认真分析两个图形相对运动或变化的全过程,牢牢抓住两个图形相对运动或变化中的不变量和变化规律,分类考虑运动对象在不同范围内图形所具有的特征,最后从整体上解决相关问题.一、双动点运动重叠问题例1 (2012年大连中考题)如图1,△ABC中,∠C=90°,AC=8cm,BC=6cm.点P,Q同时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分别  相似文献   

10.
【题目】如图1,四边形 ABCD 是直角梯形,∠A=90°,AB=8cm,AD=24cm,BC=26cm,点 P从 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D运动,点 Q 从 C 点同时出发,以3cm/s 的速度向 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从运动开始,经过多少时间,四边形 PQCD 成  相似文献   

11.
正多点运动问题是动态几何题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在近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屡有出现。这类试题由于多个质点的运动,停留在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图形,往往需要分类讨论,稍有不慎,就容易漏解。现列举两例,略作说明。一、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考查分类讨论思想例1如图1,在Rt△ABC中,∠C=90°,AC=4 cm,BC=3 cm。动点M、N从点C同时出发,均以每秒1 cm的速度分别沿CA、CB向终点A、B移动,同时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 cm的速度沿BA向终点A移动,连接PM、PN,设移动时间为t(单位:  相似文献   

12.
例1如图1,在Rt△ABC中,∠A=90°,AB=6,AC=8,点D是BC的中点,DE⊥BC交边AC于点E,点P在射线AB上运动,点Q在AC上运动,且∠PDQ=90°.  相似文献   

13.
<正>1原题呈现题目:如图1,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A、E为格点,B,F为小正方形边的中点,C为AE,BF的延长线的交点.(Ⅰ)AE的长等于___;(Ⅱ)若点P在线段AC上,点Q在线段BC上,且满足AP=PQ=PB,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线段PQ,并简要说明点P,Q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___.  相似文献   

14.
洪飞 《初中生之友》2012,(17):20-23
动态几何问题是几何图形中的常见问题,是中考数学的常见题型,有关四边形的动点问题常常与函数关系式、图形的面积联系在一起,既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现举例说明,供大家学习时参考。1.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动点问题例1(201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  相似文献   

15.
考题一(长春市中考试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函数y=x,y=-12x+6的图象交于点A。动点P从点O开始沿OA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作PQ∥x轴交直线BC于点Q,以PQ为一边向下作正方向PQMN,设它与  相似文献   

16.
赵峰 《初中生辅导》2015,(11):32-38
《相似图形》一章,“两值或多值”问题中考常常出现,如:由于对应情况的不同,从而造成两解或多解,通过这一思想设计的相关问题,近几年中考中频频出现.今选取几例,供同学们参考. 例1 (2013年新疆中考)如图1,Rt△ABC中,∠ACB=90°,∠ABC=60°,BC=2cm,D为BC的中点,若动点E以1 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A的方向运动,设E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0≤t<6),连接DE,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  相似文献   

17.
原创试题1动中有静分而治之 如图1,△ABC中,AB=AC=10cm,BD⊥AC,垂足为D,且BD=6cm.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B→A的方向运动,到达点A时停止,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A→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P、Q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  相似文献   

18.
原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如图1,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B90°,AB=8cm,AD=24cm,BC=26cm.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Q从点C同时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从运动开始,经过多少时间,四边形PQCD成为平行四边形?成为等腰梯形?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知道,很多数学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到多种解法,当然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的错解.下面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曾刊出的一道题目和解法,根据本人的想法整理成文,以供同行借鉴.一、题目及其错解题目如图1,在RtABC中,∠ABC=90°,AB=6,BC=8.点P以1cm/s的速度从点A沿AB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以2cm/s的速度从点B沿BC向点C运动,当点Q到达点  相似文献   

20.
例1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AD=BC=5,DC=7,AB=13,点P从点A出发,以3个单位/s的速度沿AD→DC向终点C运动,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