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哲文 《军事记者》2001,(10):29-30
新世纪伊始,全国唯一的军事新闻理论专业期刊(月刊)《新闻与成才》即改名为《军事记者》,至今已如期出版了9期,《军事记者》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内容丰富了,档次提高了,编排讲究了,装潢美观了,并且正沿着大气和创新的路数,不断前进,渐入佳境,显示了一期比一期好的强劲势头。一,两个“服务”的方向更加明确,载文档次明显提高从1985年的《新闻与成才》开始,编辑部就明确把办刊的宗旨定位为“为办好军报服务,为广大通讯员写作成才服务”。改名后的《军事记者》更加明确了“两个服务”的方向,并紧紧围绕强化“军味”和贴近…  相似文献   

2.
当二十一世纪的阳光穿过世纪长廊走来时,《新闻与成才》以更加成熟的形象———《军事记者》展现在我的面前,给了我一片自由驰骋的空间。如果说《新闻与成才》是我相识已久的朋友,那么《军事记者》就是我“一见钟情”的恋人;如果说是《新闻与成才》带我走进了“新闻”的世界,那么《军事记者》将带我走进更加广阔的“新闻”天地,去感受和领略信息时代的“新闻”气息。《军事记者》是我的精神食粮,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养料。每当她因投递晚点“失约”时,我就会心情焦急烦躁,非跑到收发室问个究竟,甚至打电话向函授中心的老师询…  相似文献   

3.
孔黔 《军事记者》2002,(11):55-55
《军事记者》从它的前身《解放军报通讯活页》算起已出刊500期,成绩有目共睹。它经历了44年,视野不断扩展,内容日益丰富,印刷装帧也不断改进,现在更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40多年来,我始终是这个刊物的热心读者,同时也是作者。有了它,我才知道军报大院内朝夕相处的老友们于稿子、版面背后的所思所想,编采工作中苦心孤诣的一招一式。有了它,我自己也才愿意把日常积累下的、杂乱无章的心得理出眉目,给自己留下几篇可做报人生活回忆的资料。为此,我要向这本刊物的新老编者致深深谢意。长期阅读这本刊物,我留下一个突出的印象,便…  相似文献   

4.
阎谨 《军事记者》2002,(6):64-65
去年,《新闻与成才》杂志改名为《军事记者》,从今年第1期开始,《军事记者》又进行了扩版,并改为国际流行的大开本。如何满足读者需求,把杂志办得更精彩,成为编辑部全体成员积极探索的问题。为此,编辑部采取了各种手段,如向地方新闻刊物取经,以“读者调查表”的形式征求受众意见,等等。 4月26日,《军事记者》编辑部召开了一次评刊座谈会。会上,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及新华社北京军区分社、军区  相似文献   

5.
在首期《军事记者》出版前夕,记者走访了原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邵主席曾在解放军报工作过21年,是军报的老领导,离开军报后,仍对军报的宣传和我们的军事新闻业务刊物十分关心。这次走访,记者当面聆听了他围绕办好《军事记者》和搞好军事新闻宣传问题,所谈的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  问:请问,您对《新闻与成才》改名为《军事记者》有什么看法?  答:《新闻与成才》改为《军事记者》,是件很好的事。《新闻与成才》从1985年由《解放军报通讯》改名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当时,我还在解放军报工作,…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  新年伊始,《新闻与成才》更名为《军事记者》。对我这个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刚刚起步的同志来说,心里多少有一些遗憾。因为,在我陷入写作困境时,是《新闻与成才》帮助我走出了误区;在我因找不到新闻线索而迷茫时,是《新闻与成才》引导我如何使新闻稿写得更有新意;在我因不上稿而苦恼时,是《新闻与成才》上发表我的稿件而使我重新树立信心。所以,我对《新闻与成才》很是留恋。然而,它的更名,犹如凤凰涅,是升华和飞跃。我又为它高兴,并祝愿它越办越好!  我相信《军事记者》会像《新闻与成才》一样,是我们基层广大通…  相似文献   

7.
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东升 《军事记者》2001,(11):13-15
受众作为大众传媒信息终端的接受,越来越受到理论的关注和实践的亲近。在大力倡导军事新闻改革的今天,改变落后传播观念,做到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对于更好地发挥党的宣传舆论工具的功能,增强新闻传播效果,为“打得赢”和“不变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迎来新年的第一轮太阳时,恰逢《军事记者》出版600期。 走过阳光、走过风雨,这份军事新闻学术期刊自1958年5月诞生以来。就在历届解放军报社领导和编辑记者同仁的支持下,不断进步,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9.
闫怀海 《军事记者》2008,(10):51-51
寒来暑往,我与《军事记者》相知已有10个春秋了。第一次和《军事记者》邂逅是因为我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班,从此与它不弃不离。至今仍记得初次看见《军事记者》(当时叫《新闻与成才》)的情景,文书递给我一个大牛皮纸信封,我小心翼翼地剪开信封之后,看到它落落大方的模样,很快就被它质朴无华的外表和丰富实用的内容所吸引,爱不释手以至几近废寝忘食地阅读起来。  相似文献   

10.
邱继臣 《军事记者》2002,(10):10-11
在新世纪第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军事记》刚好出版了整整500期!寒来暑往40余载,从《解放军报通讯》到《新闻与成才》,再到今天的《军事记》,这本杂志虽然几经更名,但一以贯之的办刊思想没有变,始终以政治的坚定性、导向的正确性、理论的深刻性和业务指导的针对性,昂首挺立在中国新闻战线。  相似文献   

11.
朱金平 《军事记者》2005,(4):I001-I001
第七届全国新闻专业期刊、新闻媒体研究所年会,于3月17日至21日在海南省的海口市举行。70多名与会代表围绕如何推进新闻专业期刊和新闻研究所落实“三贴近”要求.为新闻媒体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服务、为新闻媒体改革创新服务、为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服务的主题交流了体会。《军事记》的主编朱金平应中国记协之邀在会上介绍了办刊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2.
雷雨 《军事记者》2010,(1):F0002-F0002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把散发着油墨香的2010年第一期《军事记者》呈现在读者面前。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注意到,新的一年《军事记者》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变化之一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书法家邵华泽为本刊题写了刊名。  相似文献   

13.
跃上新高度办出新水平○《新闻出版报》总编辑本刊特稿  当新的世纪到来之时,获悉《新闻与成才》杂志更名为《军事记者》,作为曾在部队从事过军事新闻宣传的一个老兵,又作为新闻出版战线上的一位“新闻官”,我十分高兴地以这种“双重身分”热烈祝贺《军事记者》的诞生,并预祝她在新世纪的艳阳春雨中,根深叶茂,硕果满枝。  名曰《军事记者》,理所当然要姓“军”、言军、写军,要通过军事记者和军队广大专业和业余新闻队伍的笔触,反映火热的、现代化的军事生活,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崭新风貌。毛泽东同志说过…  相似文献   

14.
经上级批准,由解放军报主办的全国唯一的 军事新闻专业期刊《新闻与成才》杂志,从2001年1月起更名为《军事记者》。改名后的《军事记者》杂志将坚持为办好军报 服务、为广大通讯员写作成才服务的方向,努力使 杂志成为军事新闻理论探讨的场所,军事新闻知识荟萃的园地,军事新闻采访写作的良师,军事新 闻记者成长的摇篮。更名后的杂志将立足军队,面 向全国,以军队报刊及其他军事媒体的编辑、记者 和基层宣传干部、新闻干事、报道员为主要读者,兼顾地方报刊的编辑记者和新闻爱好者。在编辑特色上,将努力做到突出军味,突出创新特…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函授中心老师:提笔先向您表示万分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军事记者》杂志社全体编辑老师及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和问候,你们辛苦了。老师,您于11月20日邮寄来的《军事记者》1—10期和《新闻与成才》合订本我已于11月25日和26日两天收到了,刊物寄来后,我既是惊讶,又是感动,更为激动,身边的同犯更是争相传阅,都舍不得放手,对您写给我勉励进步的话,更是百看不厌、都说《军事记者》的编辑老师对我们服刑人员真是太关心了,爱心真是太大了,我们太谢谢他们了,将来回归后有机会一定去编辑部亲自进行感谢,尤其…  相似文献   

16.
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戴上军功章时,内心非常激动,我想,这军功章也有《军事记者》的一半。考军校落榜后,我立志要在新闻报道方面干出点成绩。凭着旺盛的热情,采写了上百篇稿件,竟连个“豆腐块”也未发表。在我进退两难时,商丘军分区政治部的领导向我推荐了《军事记者》(当时叫《新闻与成才》)。我一边学习杂志上介绍的经验,一边自己努力实践。几年来,我已在军内外报刊发表文章400余篇,被三家新闻单位聘为通讯员。在领受了反复捶打的痛苦和欢乐之后,我将永远深深地恋着她———《军事记者》,一本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7.
新年伊始,新更名的《军事记者》和广大读者探讨一个本刊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军事新闻如何面对廿一世纪的挑战?这里刊登的几位新闻界知名人士的意见,只是为这个问题的探讨引了个路,开了个头,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讨论,对搞好新闻宣传和办好本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军事》杂志作为社科类全军综合性军事工作指导期刊,肩负着交流军事工作经验,介绍军事改革成果,反映军事工作动态,探索军事理论和思想,宣扬军事领域先进典型,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工作创新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服务的使命和任务。将该杂志作为编辑人员的成才平台,努力炼成“大家”,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你看过《军事记者》没有?好好看看,晚上告诉我读书体会。”到团报道组的第一天,新闻干事给我推荐了《军事记者》,提醒我学习新闻基础知识就先从《军事记者》开始。  相似文献   

20.
蔡惠福《运用深度报道强化军事新闻的指导性》 (《新闻与成才》1994年第4期) 文有仁《毛泽东与新闻写作》(《新闻与写作》1994年第4期) 郭东斌《在舆论导向中发挥“空调机”作用》 (《新闻战线》1994年第4期) 满运来《大变革给新闻宣传带来的新课题》(《中国记者》1994年第4期) 东旦《昏昏与昭昭》(《新闻记者》1994年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