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荣生 《贵州教育》2009,(19):46-46,47
父亲昨日打电话给我,告诉我镇上房屋后面的空地已经开始修建了,让我有空的时候回老家看看,这已经是父亲第四次建房了,按他的说法。他完成了10年来的愿望,这应该是父亲最后一次建房了。父亲出生于1950年,与祖国几乎同岁。我出生于1976年,和祖国的改革开放差不多同龄。自记事起,我家就有足以让我们自豪的村里唯一的一座平房(那时村里一般都建瓦房),这是父亲第一次建房,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少年,他出生在一个很偏远的山区。小时候,他每天随父亲兄长在椰风蕉雨中挥汗如雨,忍饥挨饿,在田间地头不辞劳苦地辛勤劳作。读初中时,他有了三个超越凡人的梦想:一是当一名作家;二是去埃及;三是娶一个漂亮的妻子。这三个梦想便成了他的人生目标。有一次,他看埃及地图出了神,忘了给父亲烧水,愤怒的父亲给了他一记耳光,并喝斥他说:“我保证你这辈子去不了埃及。”十多年后,这个满脑子梦想的少年心想事成,成了著名作家。第一次周游世界时,他便去了埃及,站在埃及的金字塔前,他给父亲写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道:“我一直…  相似文献   

3.
平凡之路     
正一这是今年父亲第一次来学校给我送饭,应该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已到年末,这一年即将翻篇。中午放学后,他打电话叫我去校门口。校门外站着很多给学生送饭的家长,我从中一眼便分辨出父亲的身影。饭菜装在父亲带来的保温饭盒里,一掀开盖子,还冒着缕缕热气。蓝色保温盒上绘了只卡通猫,很好看。"我专门从那边带回来的,听说那里的学生都用这种饭盒。"父亲特意指着饭盒说道。他口中的"那边",是他再次结束一年打工生涯的地方,他昨日刚从那个沿海大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教诲     
张先成 《师道》2006,(9):54-54
教完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我便布置学生回忆与父亲的生活往事,然后写成一篇作文。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沉思静想,沙沙写作,进入状态之后,我不由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我与父亲不相见也两年有余了,最使我难忘的不是他的背影,而是他对我的教诲。我的父亲是个教师,却也是地道的农民。他教过的学生很多,也许有很多人在他的教育下改变了人生,这样身份的父亲令我敬重。然而,我所认识的父亲,却更是个走下三尺讲台的农民。教书之余,父亲还得包揽所有的农活。锄地耕田、插秧种豆、除草施肥、剪枝嫁接,父亲样样都在行。不仅如此,就连那些技术含量较…  相似文献   

5.
父亲不识字。可不识字的父亲从不想放弃做家长的职责来看看自己的孩子一学期来在校的学习与表现。因此每学期末,父亲总让我拿出成绩单给他看,当然还有哥哥的。成绩单上的成绩父亲是看得懂的,因为那是用阿拉伯数字写的。,父亲接过我们两兄弟的成绩单横竖看了半天,没有言语。我知道那是满意的表示。但我知道,那成绩单上的“操行评语”他老人家是看不懂了。可不,他拿着我们的成绩单,对着评语横着看、竖着看,看了好长时间,仍是一脸的惶惑。  相似文献   

6.
放松一些     
考期在一天天逼近,这令我心里非常紧张。我没日没夜地复习,惟恐有什么遗漏。尽管如此,我在一次次的模拟考试中仍然漏洞百出,成绩平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忍不住向父亲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父亲听完我的讲述,仍然是一脸平静的神色,显得从容而有气度。我知道他很快就会给我答案的。然而他却离开了一会儿,回来时端来一盆清水。他俯身用双手掬起一捧水,水在他手中平平稳稳,像一块玻璃一样纹丝不动。父亲示意我也试试。我生怕水从指缝间漏下去,于是很小心地学着他的样子去做,但我试了很多次,水总是无情地流走了。“你的手太僵硬,…  相似文献   

7.
旅人的心     
父亲相信着自己,也相信着他的儿子。我呢?我连自己也不能相信。虽然出发到同一方向的山边去,但我和第一次跟着父亲出远门时的我仿佛是两个人了。原来我这一次是去掘开父亲给自己造成的坟墓,把他永久地安葬的。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拥抱     
醒来的时候,窗外还是一片漆黑。我是被父亲口寸醒的,叫了两次,声音里有几分愠怒。昨晚,与父亲闹别扭了——我要他给我买一件羽绒服,他说等把家里的两头小羊羔卖掉,就给我买。那几天,我的心里一直充满着期待。不单单因为我将成为班里第二个拥有羽绒服的人。而且我还将代表学校去县里参加小学生数学竞赛,对我而言,这可是莫大的荣誉。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台湾少年,他出生在很偏远的山区。小时候,他每天随父亲兄长在椰风蕉雨中挥汗如雨,忍饥挨饿,在田间地头不辞劳苦地辛勤劳作。初中时,他有了三个超越凡人的梦想:一是当个作家,二是去埃及,三是娶一个漂亮的妻子。这三个梦想便成了他的人生目标。有一次,他看埃及地图出了神,却忘了给父亲烧水,愤怒的父亲给了他一记耳光,并喝斥他说:“我保证你这辈子去不了埃及。”  相似文献   

10.
文眼与教眼     
文眼能够透露主题思想的内涵,教眼应当揭示教学目的和重点.《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文章的文眼.教这一篇课文,必须紧紧围绕着三次背影描写,同时兼顾父亲在送儿子上火车过程中所说的言短意长的四句话,作为背影的补充.三次背影描写又伴随着作者的  相似文献   

11.
父亲是位教师,他身材瘦小。也许因为他经常站立着的缘故吧,在我的心目中,他一直是高大的。 我跟父亲上了三年学,每当我看到父亲迈上那块属于他的三尺讲台时,我便觉得父亲异常的高大。他那双在讲课时一起一落的干枯的手,我也觉得有着无穷的召唤力。在父亲的眼里,我们每一个孩子的每一张可爱的笑脸都是一朵含苞的花儿,每一双渴求的眼睛都是一首纯真的歌谣。  相似文献   

12.
父亲     
父亲牡丹江市第三职业高中语文组吕晓朝父亲退休了,整日里一个人闷在家里,我很晚才回来,父亲便无声地进了厨房,我知道他又是去给我煎荷包蛋了……小时候我总是一个人被锁在空空荡荡的家里。那时候父亲工作始终很忙,有一次父亲半夜回来找不见我,便各处寻找整整跑到天...  相似文献   

13.
一 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好孩子,尽管做了一辈子教师的父亲一直望子成龙。我在高三开学的第三天就和班主任的儿子刘大为打了一架,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说我和张果儿同桌是为了要和她好,还说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很生气,一拳就击碎了他的眼镜……这时,我听见张果儿锐利的尖叫,当我抬头看她时,也看见漂亮的英语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瞠目结舌。 第一堂英语课我被驱逐出了教室,在校长室里等候最糟糕的判决。父亲也被请到了校长室,他对校长说,我身为教师居然连自己的儿子也管不好真是惭愧,但希望校长能给他一次机会,不要让他退学。说完他老泪纵横。 父亲不是轻易掉眼泪的男人,在我的记忆里他只哭过两次,一次是奶奶去世,一次是母亲去世。而我在学校的恶劣表现一定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我为自己的冲动感到懊悔。我开始想念母亲,如果她还活着,还能像  相似文献   

14.
1989年5月号的《人民学》杂志是一期散专号,杂志的副主编周明先生约我写一篇关于老舍先生的散,我便写了这一篇,取名《父子情》。章的开头,我先给父亲定了一个位,说他不是“慈父”型的人,也不是“严父”型的,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透过这个简单的交待,我想说明,要想给老舍先生简单地定个位,  相似文献   

15.
董英杰笑了     
初接班,认识董英杰是通过他的一篇习作——《给父亲的一封信》。这封信使我体会到外出打工族家庭的酸与苦。特别是读到他娓娓地向饱经沧桑的父亲叮咛在外做事要注意安全,不要再发生意外,伤着身体;跟别人打交道要提高警惕,谨防再上当受骗这段话时,我更深深被这个年仅十岁的孩子打动了。他由此被锁定在我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16.
记得有一次上课,我发现有一个学生神情黯然、心不在焉,似乎心事重重。我没像有些教师那样斥责他,而是利用课余时间跟他促膝长谈,结果了解到,因为父亲不给他玩电脑,他与父亲赌气,已经三天不回家了。后来经过我的耐心开导、劝说,他不仅回了家,跟父亲认了错,而且学习比以前认真、作业也按时交了,成绩也比以前好。  相似文献   

17.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边,三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人。不过,这三个月里,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三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十六次。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相似文献   

18.
近日,我在《语文博览》一书中,读到一则海明威儿子回忆父亲的轶事:一天早晨,我的父亲说:你自己写一篇短篇小说,不要期望写得很好。”我坐在桌边,用他的打字机,慢慢打出一篇小说交给他。他戴上眼镜读了起来。我在一边看他有什么反应。父亲读后很高兴:很好,孩子,写得很好。你很有想象力,可以得奖了……”读到这里,我不禁窃笑起来,这情景与我倒是有些相似。每次写完作文初稿后,我也和海明威的儿子一样拿去给父亲看,也同样爱窥视老爸的眼神,解读他脸部的表情,期望从他细微的表情变化中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以判断我作文的命运。有的时候,我写好…  相似文献   

19.
记得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决定教他识字,像大多数父母一样,我希望通过识字教育使孩子变得聪颖、早慧,但我心中有一把“尺”,有了这把“尺”,我施行的识字教育并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由希望转而失望,由热忱转为冷淡,由投入转成放弃。  相似文献   

20.
父爱无边     
我的家庭是很普通的农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家里的主要收入就靠父母开的一家路边小店,还有就是父亲在小店里帮人修摩托车。我和弟弟读书每年开支不小,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的父亲已经四十九岁了,他是一个非常勤俭、朴实的人。我每次回家母亲就会对我说你爸这几天修车总是修到很晚,有时凌晨一两点钟都还在修。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少上街,也没有给自己买过新衣服,只记得有一次天气凉了,母亲就去买了一件皮衣给父亲。这是父亲最好、最贵的衣服。而在最近几年里,父亲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衣服穿,基本上是穿我伯伯和他以前的一些老伙伴(父亲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