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锦彬 《教学随笔》2007,(12):37-38
案例一: 短短的时间内,学生一口气提出了十多个问题。显然,他们的思维已进入燃烧的阶段。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没有也不想以“权威”自居而给学生们指点迷津。我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讨论研究解决,在这过程中我适时以平等的一员参加他们的讨论,并发表我个人的看法。问题解决了,我又让学生提新问题——一个男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要用‘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来形容祥子呢?”  相似文献   

2.
一、重“合作”轻“自主” 问题举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故乡》一文时,我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闰土、杨二嫂,各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布置完后学生开始讨论了,可当我参与其中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候都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几分钟过去...  相似文献   

3.
赫甦 《教书育人》2006,(12):33-33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往往在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学生负责,可是,如果有人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一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诘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歇歇脚。  相似文献   

4.
退步解题法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介绍给青年朋友们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有位老师想看看他的3个学生中谁最聪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备好2顶黑帽子,3顶白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他们戴上1顶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让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思考了一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子颜色的呢?  相似文献   

5.
我工作的学校是京城比较有名的寄宿制学校。新学期开始要在四年级开设一门新的学科——社会。如何让学生了解社会这门学科呢?如何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了解社会呢?如何让他们喜爱上我的课呢?我真是绞尽脑汁。每个孩子都有家,都有父母,何不先从了解自己的父母、家庭入手呢!对,第一节课就从介绍我的家庭开始。我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座位方式,全班围成一个大圆圈围坐在一起,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家庭,再在全班击鼓传花。花传到谁手中谁就有发言权。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我又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相互介绍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姜培 《广西教育》2011,(8):41-42
上完两个班的《光的色散》这课后心里很是失落,凶为在当场反馈的环节中,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舞台上,红色的追光灯照到演员绿色的衣服上,衣服呈现什么颜色?原本以为这对学生应该没有很大的问题,但结果让我大失所望。有学生说是绿色的,有学生说是红色的,  相似文献   

7.
吴国强 《教书育人》2006,(10):53-53
学期末的评优工作开始后,按照学校的比例要求,我班只能评定5名优秀学生。我采取了小组长提名的方式,先提出一些候选人,可是不料一下子就有9名学生的名字上了黑板,这时被提名的同学中有3人认为自己条件不够,主动退了出来,可还多出一人,我仔细一看,其中有一名叫吴伟杰的同学平日表现确实不够优秀,而此时此刻他一点也没有要退出的意思,但我总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吴伟杰,你平日表现不好,不够条件,你还是把名额让出来吧”。如果这样说,那一定会深深刺伤他的自尊心,怎么办呢??我开始有点为难,这时我灵机一动:为何不让他进行一下自评呢?这样也许会让他知难而退。想到这里,我就对他说:“吴伟杰,你觉得自己够优秀,能不能向老师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条件呢?”可没想到吴伟杰毫不示弱,只见他“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很是激动地说:“老师,我觉得我够条件,你看,我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再说我学习主动性也加强了,成绩也已经有进步了,纪律也比从前强多了,我觉得我条件够了。”听着他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自荐,我不由一阵欣喜:谁说我们的学生没有自尊,没有上进的勇气呢?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所渴望的,是来自我们师长对他们些微成绩的肯定,这是对他们正在成长着的自尊的最好的爱护。想到这里,我忽然萌发出一个新的念头:何不因势利导,给他一个进步的机会呢?于是我就亲切地对他说:“吴伟杰,你的优点都摆完了吗?我怎么觉得你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没说,用不用我替你说呢?”这时全班的同学都一起把目光投向我,都不知我还要说什么,吴伟杰坐在那里,也流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相似文献   

8.
那天,班会课。我在班上给学生读名人传记《杨振宁》。自由讨论时,我让学生围绕“有理想、有追求、有行动”的班级口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一名叫建雷的学生忽地站起来问:“老师,请问你的追求是什么?”教室里的热烈讨论戛然而止,几十双眼睛一齐投向建雷,又迅即转向了我,从学生的眼睛中,我知道他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是啊,常让学生“各言其志”,可从没给学生讲过自己的追求。我站在讲台上,沉默着,用眼睛和几十双眼睛交流着,我相信自己当时的眼睛里一定充满着坚定与自信。“大家想听听吗?”“想!”“那我告诉大家———我…  相似文献   

9.
变色的苹果     
前不久,我乡开教师公开课,我选了常识课《认识苹果》,为了增强孩子们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可见、可感,我准备了许多苹果。红的、黄的、绿的,每人发一个。课堂上孩子们的气氛一直很活跃,整节课基本按我的设计思路上下来。 在课堂小结时,我让孩子们再回顾一下苹果的特征。当我问及苹果的颜色时,有个幼儿站起来吱吱唔唔地说:“老师,是不是苹果掉到地上就会变了颜色?我家的果园里有好多那样、那样的苹果。”他的小眼睛向屋内四处看,试图找一种他所说的颜色。 变色的苹果?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我给弄懵了。于是我追随他的目光和他一…  相似文献   

10.
不再后悔     
作为班主任,因为工作内容繁杂,百密一疏,总有问题处理得不尽人意,我也遇到过事后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一次班会课上,一个同学突然呕吐不止,秽物全部吐在地上。我对班里学生说:“你们谁去食堂拿几个煤球来?”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再问一遍,教室里仍悄然无声。正当我有些失望的时候,有两个学生慢慢地举起了小手。看到他们俩,我有些诧异,这两个学生是班上的学困生,一向沉默寡言。今天他们如此积极,我心里虽然高兴,但想到他俩的学习成绩,我犹豫了。我又问了一遍:“还有谁愿意去?”这一次终于有一个班干部举起了手,我立马让他去了。之前举手的两个学生沮丧地把手放下了。  相似文献   

11.
那天学习《我与地坛》,围绕“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的问题,我要求学一生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活得最苦的母亲”?学生在热烈地讨论,学生在积极地发言,可是我还发现有一个学生在静静地流泪,她没有参与讨论,她更没有起来发言。她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个人偷偷地、静静地、默默地流着泪。  相似文献   

12.
那年秋末,我接了一个新班。上第一节课,有一个很“特别”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头发凌乱,面黄肌瘦,衣服脏得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这孩子怎么这样?”我不禁皱起了眉头。下了课,我把他叫出教室,没好气地说:“你也是四年级的学生了,看你脏成什么样子了?”他抬头看了我一眼,两眼满含委屈。第二天,我来到教室,发现这个叫赵文军的学生头发已洗过,但身上穿的还是那件脏兮兮的衣服。我有点恼怒,把他叫到办公室的正衣镜前,说:“你都十几岁了,为什么连衣服也懒得洗,你看看自己像个学生样儿吗?”他抬起头,涨红着脸,眼里含着…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观摩了一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公开课。整整40分钟,学生除了举手回答问题之外,始终保持着抬头挺胸、双手叠紧放在课桌上的坐姿。学生上课坐端正、认真听讲,这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文规定的,无可非议。然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要在40分钟内保持这种呆板的坐姿,他们会有多难受?此时,孩子们的心理会是怎样呢?“快快下课,让我活动活动,轻松轻松吧。”这可能是他们的共同愿望。听话的学生难受了,想动一动,可他心里会暗暗叮嘱自己:“不能动。我是好学生,上课乱动,老师会批评。”于是,只好硬撑…  相似文献   

14.
张渊 《内蒙古教育》2002,(10):37-37
一、重视“学会做人”学习新知时,注意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成为思想者、发现者,并为他们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在学习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之后,我问学生:“对于课中的人物表现,你们有什么感想?”大多数同学都对邱少云赞不绝口,有的说他意志坚强,有的说他有集体观念,有的说他有极强的纪律性,有的说他是一名伟大的战士。这些说法各具见地,我很满意,觉得这堂课有很大的收获。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文中的‘我’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我和同学们都很惊奇。他接着说:“‘我’和邱少云是战友,我眼睁睁地看着…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让同学们自由发言。有一位学生向我说出了困扰他很长时间的一个烦恼。他说,他总是觉得自己过去这十来年一事无成,很是惭愧。所以常常自责,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且,让我惊讶的是,在后来的讨论中,居然有许多同学有着与这位同学差不多相近的心态。他们也因此苦恼着,并努力寻找着他们认为的"出路"和成功。其实,  相似文献   

16.
愉快     
一位十几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智者。 他问:我如何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带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智者接着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17.
张璞 《教育文汇》2013,(10):41-41
在上《将相和》这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有的说:“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他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他与秦王以命相拼,不仅有胆量,还有智慧”;有的说:“我最喜欢廉颇,因为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一、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职高学生由于在以前很少得到老师的赏识,也不会赏识自己,因此养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在写作中表现为弱者。写完作文,别人还没看,自己先来一个自我否定:“呀。我写的是什么呀?这怎么能拿给别人看呢?”因此,要让他们学会赏识自己,相信自己的作文最棒。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首先要教会学生敏锐地感知生活,开启作文的丰富源泉。当前,他们处于人生的花季,虽然生活相对单调紧张,但校园活动、师生交流和社会影响总在其…  相似文献   

19.
肖丽华 《湖南教育》2002,(19):53-53
通过想像作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由此可知,想像是创新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破旧的书本,我问:“假如你是这本书,你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请看一篇作文《救救我吧,小主人》。”在习作中,让学生发挥想像力。例如,学生写道:每当小主人陷入沉思时,我又成了他的“快乐园”。他拿着笔,闭着眼,嘴里叽哩咕噜的,在我的身上乱涂乱画,把我画得像丑八戒;一…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我将布置教室剩下的一点颜料放到美工区,忘记了收拾。一天我忽然看到许多孩子都过去玩,他们把几种颜色倒进一个小盒子里,然后混出新的颜色,玩得非常开心。看到这个情景,我十分惊喜,马上找来了许多调色盘和针管,让孩子们在美工区玩调色的游戏。悦儿把蓝色和黄色调和到一起,高兴地大喊:“祝老师,绿色。绿色。”我马上问:“是吗?你是用哪两种颜色配出来的?”悦儿想了想后回答:“嗯———是用的蓝颜色和黄颜色。”我连忙鼓励说:“悦儿,你真棒。用别的颜色再配配看,好吗?”这时奇奇说:“祝老师,你看这是什么颜色?”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