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中的道歉行为与道歉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歉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言语。章用社会语用学的方法阐述了道歉的定义、实施它的适合条件以及五种人们实施道歉行为所采用的策略,进而从中美跨化的角度分析了社会语用因素,如相对权势、社会距离和行为冒犯程度等,对中关在道歉策略选择上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社会化因素。最后总结出,社会语用因素和道歉的实施方式是紧密相联的,而社会语用能力则是语言学习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2.
道歉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言语。章用社会语用学的方法阐述了道款的定义,实施它的适合条件以及五种人们实施道歉行为所采用的策略,进而从俄罗斯和中国跨化的角度分析了社会语用因素,如相对权势、社会距离和行为冒犯程度等,对俄罗斯和中国在道歉策略选择上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社会化因素。最后总结出社会语用因素和道歉的实施方式是紧密相联的,而社会语用能力则是语言学习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形式和实地观察记录法对影响大学生“道歉”言语行为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证实冒犯程度、道歉期望指数、性别和社会距离等变量共同影响道歉行为。对所得结论与西方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不同文化对礼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道歉言语行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表达礼貌的一种方式,是人们为了进行正常的交际活动而采取的一种间接的,维护和谐关系的礼貌形式。但是由于性别、社会关系、文化和个人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道歉言语行为的使用和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到道歉言语行为的礼貌性。本文通过道歉言语行为和礼貌的联系,探讨影响两者之间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道歉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行为.当交际者冒犯了对方的面子时,需要向对方道歉.运用正确的道歉策略可以挽救对方的面子,维护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交际目的.作者对道歉的基本概念、道歉的功能、影响道歉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道歉语的研究,作者得出了英汉语中指导交际的八种道歉策略.  相似文献   

6.
已有的道歉语研究主要放在口语交际上,而对文字交际中出现的道歉言语行为鲜有涉及。文章对107封汉语书信启辞中出现的该言语行为进行了语用功能及语言形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汉语书信启辞里的道歉语是一种寒暄式的言语行为.使用的主要目的在于修复、保持和加强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人际关系;(2)道歉语句式结构和专门化道歉词的选择较为固定、并且有限,呈“程式化”语言使用的特征;(3)道歉语的使用受到交流双方的角色权势和人际距离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道歉语是日常交际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情感补偿性言语行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了许多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小说《大宅门》中的道歉策略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Brown&Levinson(1987)的礼貌策略,分析了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冒犯程度以及被冒犯者的回应等对道歉策略选择的决定作用或影响作用。同时,通过小说中的具体道歉示例论证了Brown&Levinson的礼貌策略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8.
道歉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日常言语行为。但是,由于文化差异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道歉策略的选取中存在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文化中的道歉,因为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也会略有差异。因此,有关于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有很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前人关于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作出了总结,并将研究的发展梳理出一条脉络,对日后有关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问卷调查表明汉语普通话道歉语使用六种道歉策略并选择较程式化的实现模式。建立一个完整的框架来解释汉语道歉语及影响道歉策略选择的因素 ,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汉语及其社会文化的习得 ,有助于跨文化交际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一直是语用学,尤其是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焦点,同时也是研究交际能力的一种基本要素。本文以言语行为实现模式的跨文化研究(CCSARP)模型为基础,从文化差异及社会地位差异的角度出发,考察分析了汉语、日语、及英语中关于道歉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倾向的问题。基于相关的理论基础和调查数据分析,本文讨论了道歉行为实现形式与文化差异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提出了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探讨汉语语境中致歉策略使用上的性别差异及其成因,是当今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主要基于Olshtain和Cohen的5个致歉语义公式,对汉语语境中男女致歉言语策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后,发现两性在致歉策略的运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女性比男性使用较多致歉策略。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可从男女生活的亚文化环境及面子的角度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12.
道歉言语行为范畴的原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歉言语行为是一种重要的施为性言语行为,也同样具有家族相似的特征,并表现出范畴的原型效应。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对汉语中"道歉"言语行为的实例一范畴进行分析,能有效把握其显示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13.
道歉是一种礼貌的社会行为,同时也是为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性施事言语行为。它表现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但究其本质则是一种社会行为。本文拟通过会话原则中的礼貌原则探讨日汉语中比较典型的使用言语方式的道歉行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以往研究表明,不公平感知会导致个体的普遍信任受损。但如何修复不公平感知后的普遍信任,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信任博弈范式,考察了道歉在不公平感知后的信任修复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经历不公平对待后,道歉组的公平感知显著高于沉默组;道歉组的愤怒和厌恶程度显著低于沉默组;道歉组对陌生人的信任投资钱数显著高于沉默组;愤怒和厌恶分别在道歉与普遍信任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在经历不公平的对待后,道歉能提高个体的公平感知,缓解其消极情绪,进而有效修复受损的普遍信任。  相似文献   

15.
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对男女大学生道歉策略的选择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别人道歉;女性更易于选择“直接表达道歉”的道歉策略,使用正式、得体的道歉语: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多种道歉策略,通常使用一个基本道歉策略和多个其他道歉策略;而男性则更倾向于使用简单的道歉策略,通常使用一个道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原型范畴观是一种在语言研究中有深远影响力的概念构建模式。本文选取道歉言语行为为研究内容,旨在把握道歉言语行为的原型范畴特点,将原型范畴观运用于对言语行为的实际探索中。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关系与请求言语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交际双方地位、距离、年龄、性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言语行为被看成是一种社会行为,集中反映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尤其是“权势”和“平等”关系。请求作为一种具体的言语行为,其实现方式也必然会受到“权势”和“平等”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公用、元认知视角研究致歉类用语,对比英、中两国在致歉类用语方面的变化,对于谴责文化流行的当今社会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0年来,英、中两国在使用致歉类用语时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由原来的习惯使用致歉类用语逐渐变的谨慎,甚至成为艰难的言语和行为;而中国则普遍使用致歉类用语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日语及汉语的道歉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先对日语和汉语母语两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再从形式的观点把道歉的表达分为"定型表达"与"非定型表达",最后以定型表达的使用为中心对B&L提出的D因素及P要素进行了分析与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