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早在先秦时期,《周礼》就记载有“食治学”,并以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作了富有哲理的阐述,奠定了祖国医学“治未病”的医学理论。食疗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周朝就有了食医的分科,在当时只是为了给帝王调配饮食。《山家清供》宋·林洪记载“花黄饼”的制作:在松花出粉时,收粉加入米粉由水调后密封几天,然后做如古龙诞并状。该品“不惟香味清甘,亦能壮颜益志”。《酒小史》宋·戒昱《酒小史》中载东坡守定州时,于曲阳得松花酿酒,还作了一首“松醪赋”,他是把松花粉和入蒸饭,密封几日后得酒。戒昱也制作过松花酒,留下“松醪能醉客”之句。《元和…  相似文献   

2.
早在先秦时期,《周礼》就记载有“食治学”,并以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作了富有哲理的阐述,奠定了祖国医学“治未病”的医学理论。食疗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周朝就有了食医的分科,在当时只是为了给帝王调配饮食。《山家清供》宋·林洪记载“花黄饼”的制作:在松花出粉时,收粉加入米粉由水调后密封几天,然后做如古龙诞并状。该品“不惟香味清甘,亦能壮颜益志”。《酒小史》宋·戒昱《酒小史》中载东坡守定州时,于曲阳得松花酿酒,还作了一首“松醪赋”,他是把松花粉和入蒸饭,密封几日后得酒。戒昱也制作过松花酒,留下“松醪能醉客”之句。《元和…  相似文献   

3.
自古松花粉就是食疗珍品,众多的医林著作中,也记述了松花粉的医疗和健身疗效。唐《新修本草》记述:“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酒服轻身疗病。”唐《群芳谱》记载:“(松花粉)除风止血,治痢,和砂糖作并甚清香,宜速食不耐久留。”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如下:“松黄,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清·《本草从新》记载:“(松花粉)善糁诸痘疮伤损并湿烂不痂。”由于松花粉具有养颜益寿之功效,历代文人墨客、云游隐士对它情有独钟。唐代白居易诗云:“腹空先进松花酒,乐天知命了无忧。”宋代苏东坡写道:“一斤松花不可…  相似文献   

4.
《神农本草经》(东汉·神农)——“松花粉(松黄)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热邪气,利小便,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新修本草》(唐·苏敬、李)——“松花即松黄,拂取正似蒲黄,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也。”《本草衍义》(宋·寇宗)——“松黄一如蒲黄,但其味差淡,治产后壮热、头痛、颊素、口干唇焦、多烦躁渴、昏闷不爽。松花、川芎、当归、石膏、蒲黄五物等同为末,每服二钱,水二合,红花二捻,同煎七分,去滓,粥后温温细呷。”《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松花,甘、温、无  相似文献   

5.
《神农本草经》(东汉·神农)———“松花粉(松黄)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热邪气,利小便,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新修本草》(唐·苏敬、李)———“松花即松黄,拂取正似蒲黄,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也。”《本草衍义》(宋·寇宗)———“松黄一如蒲黄,但其味差淡,治产后壮热、头痛、颊素、口干唇焦、多烦躁渴、昏闷不爽。松花、川芎、当归、石膏、蒲黄五物等同为末,每服二钱,水二合,红花二捻,同煎七分,去滓,粥后温温细呷。”《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松花,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  相似文献   

6.
自古松花粉就是食疗珍品,众多的医林著作中,也记述了松花粉的医疗和健身疗效。唐《新修本草》记述:“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酒服轻身疗病。”唐《群芳谱》记载:“(松花粉)除风止血,治痢,和砂糖作并甚清香,宜速食不耐久留。”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如下:“松黄,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清·《本草从新》记载:“(松花粉)善糁诸痘疮伤损并湿烂不痂。”由于松花粉具有养颜益寿之功效,历代文人墨客、云游隐士对它情有独钟。唐代白居易诗云:“腹空先进松花酒,乐天知命了无忧。”宋代苏东…  相似文献   

7.
《神农本草经》(东汉·神农)———“松花粉(松黄)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热邪气,利小便,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新修本草》(唐·苏敬、李)———“松花即松黄,拂取正似蒲黄,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也。”《本草衍义》(宋·寇宗)———“松黄一如蒲黄,但其味差淡,治产后壮热、头痛、颊素、口干唇焦、多烦躁渴、昏闷不爽。松花、川芎、当归、石膏、蒲黄五物等同为末,每服二钱,水二合,红花二捻,同煎七分,去滓,粥后温温细呷。”《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松花,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本草汇…  相似文献   

8.
松花粉在人们认识和服用的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美人井”的传说,还有作为贡品每年春季向皇上进贡的记载,文人诗圣们更是对酒当歌,抒发情怀,留下了不朽的诗篇。“美人井”的传说唐代张沁的《妆楼记》及刘恂的《岭表录异》中写到:晋代白州双角山下,有一口美人井,凡汲饮此井水者,家中诞女多是非常俊美,其原因是井旁常年有松花开放,花粉落入井中,井水浸过花粉,人们喝过有花粉的井水产生功效,故美女颇多。但也招致灾祸,村民只得忍痛将井填平。《枕上行》唐·白居易: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若问乐天忧病否,乐天知命了无忧。《复至…  相似文献   

9.
松花粉在人们认识和服用的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美人井”的传说,还有作为贡品每年季向皇上进贡的记载,文人诗圣们更是对酒当歌,抒发情怀,留下了不朽的诗篇。“美人井”的传说唐代张沁的《妆楼记》及刘恂的《岭表录异》中写到:晋代白州双角山下,有一口人井,凡汲饮此井水者,家中诞女多是非常俊美,其原因是井旁常年有松花开放,花粉落入井中,井水过花粉,人们喝过有花粉的井水产生功效,故美女颇多。但也招致灾祸,村民只得忍痛将井填平。《枕上行》唐·白居易: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若问乐天忧病否,乐天知命了…  相似文献   

10.
自古松花粉就是食疗珍品,众多的医林著作中,也记述了松花粉的医疗和健身疗效。唐《新修本草》记述:“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簧,酒服轻身疗病。”唐《群芳谱》记载:“(松花粉)除风止血,冶痢,和砂糖作并甚清香,宜速食不耐久留。”明代李时珍  相似文献   

11.
撒尔嗬,又名“打丧鼓”,古为丧葬仪式。《施南府志·风俗》、《长阳县志·土俗》中均有记载。唐朝樊绰《蛮书》注引所写“初丧,出鼓以道  相似文献   

12.
一、“冰嬉”或“冰戏”,是清代对冰上运动的称谓;就是现在所说的滑冰运动,包括冰上竞技、表演和游乐。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辞典·冰嬉》说:“清代冰上运动,源于满族习俗。清窦光鼐、朱筠等《日下旧闻考·宫室·西苑一》:冬月则阵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云。”,已考定“冰嬉”出于清代;实际上是由乾隆钦定的。可惜在我国诸多体育史著作,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都说“冰嬉”起于宋代,说在《宋史·礼志》有记载,这都是误信丁翟灏编的《通俗编》。其实查遍《宋史·礼志》并无“冰嬉”的记载,大约是把“水戏”误抄了。按历史记载,宋代的河朔一带(即今海河流域)刚有一种人拉的冰上运载器具叫“凌床”,规模甚小,当时还没有冰刀冰鞋的使用,宋代各种史料中均未查到有冰戏之记述。  相似文献   

13.
余热生辉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沽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三国志·华佗传》“五禽戏”流传至今已1700多年之久,在当今的中国大地上,  相似文献   

14.
石磐是我国古老的打击乐器,《诗经·商颂》中就有“既和且平,依我磬声”的歌咏。而记载更早的《尚书·舜舞》;“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中的石,指的也是磬。石磐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松花粉是由中国新时代科技发展公司与中国林科院合作,选用我国独有的松树马尾松的花粉为原料,经人工采集,科学加工,精制而成。《本草钢目》记载:“松花,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久服轻身。”中国松花粉“药食同源”富含人体必须的200多种营养成  相似文献   

16.
“越女”一事发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时期。最早对此作文字记载的是在大约五百年之后,东汉的王充《论衡·别通篇》:“剑使一家,斗战必胜者,得曲城、越女之学也。两敌相遭,一巧一拙,其必胜者,有术之家也。”而与王充同时的赵晔在《吴越春秋·卷五》(在本文中统称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养生长寿。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有一部医学文献巨著《黄帝内经》,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在《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记载了养生长寿的原则和方法。中医病因学分为三大类:外因,是指外感六淫,疫疠等;内因,是指内伤七情;不内外因,是指烧伤跌打金刃所伤,房事过度,饮食不节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说的是要防止外因,对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它;“恬淡虚无”,是指防止内因,思想上要保持安闲而少欲望;“美其食……”,是指防止不內外因,注意饮食居处、阴阳房事。以上内容可谓是养  相似文献   

18.
“扬干戚武舞之干戚”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文献记载证明,我国古代传统体育健身、娱乐舞蹈,大体可分为武舞和文舞,合称为“万舞”。《诗·商颂·那》:“庸鼓有斁,万舞有奕。”《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这里所说的“万舞”就包括有文舞和武舞。文舞舞者手执羽龠等舞具。《诗·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左手执龠,右手秉翟。”龠为笙簧类乐器,象比竹形,翟为雉羽。《毛诗》说:“以干、羽为万舞”。《礼记·乐记》说得更清楚:“故钟、鼓、管、磐、羽、龠、干、戚、乐之器也。”又说:“钟、磐、竿、瑟以和之,干、戚、旄、狄(翟)以舞之。”《尚书·大禹  相似文献   

19.
游泳史话     
顾建平 《游泳》2002,(2):7-7
游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一项体育活动。成书于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邶风·谷风》中就有“就其深矣 ,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 ,泳之游之”的记载 ,游泳的词源即此。由此可见 ,在距今3000多年周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游泳的技能。游泳是怎样产生的呢 ?古代的人已经认识到 ,它是出于劳动与生活的需要。《庄子·秋水篇》中说 :“水行不避蛟龙者 ,渔父之勇也。”宋人苏东坡则认为 ,南方人之所以会游泳 ,是因为“日与水居” ,“七岁而能涉 ,十岁而能浮 ,十五而能没” ,最终掌握了游泳的规律 ,“得于水之道” (《日喻》 )。同时 ,…  相似文献   

20.
5月1日,甘肃甘谷启用“华夏第一县甘谷建县2691年”临时、宣传戳各1枚。据《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秦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