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上的经济新闻不少,群众爱看的却不多。作为一个记者,自己写的稿件登在报上没人看,是一种很大的悲哀。为什么读者不爱看?因为有些经济新闻写得太死板、太干瘪,不能吸引读者。要把经济新闻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确实很难。从角度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材料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等,都要下一番功夫。这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当前,争取读者把我们写的新闻看  相似文献   

2.
记者要多写消息工人日报总编辑张宏遵效观念,更要站在读者角度,考虑读者究竟在这件事上想知道什么,自己能够尽最大努力给读者奉献多少。往往容易忽视的,是“背景资料”的运用。消息是要有新闻的,新闻包括了现场刚刚发生的事实和现场之外但又与此相关的必要的“背景资...  相似文献   

3.
多想几招     
所谓“多想几招”,就是在写稿时不要搞“自古华山一条道”,而要从角度的选择到主题的挖掘,从思想的提炼到情节的安排,从语言的运用到题目的确定,都要想一想,除了这样写,还能不能那样写。这就好比打仗,常常研究几个方案;盖房子、搞建筑,往往要设计、制定多份图纸和方案。写稿了,多想几招,等于在头脑里多  相似文献   

4.
报纸是大众化读物。因此,采写和编发新闻时要充分考虑到一般读者的知识水平。不仅要让读者了解这一新闻所传递的信息,而且还要帮助读者掌握理解这一信息所必需的知识。从记者角度着眼,就是要恰当地运用新闻背景材料,通过文内背景,让读者看懂新闻;从编辑角度着眼,就是要在编发新闻时配发必要而简明的相关的资料,通过文外背景,让读者看懂新闻。  相似文献   

5.
目前,报纸上的经济新闻一是不算少,二是不耐看。究其原因,很多经济新闻往往是各种业务活动的叙述,缺少新闻价值,读者不感兴趣。有人概括这样一个公式:领导作用+业务活动+效益数字=经济新闻。 从“工作角度”写新闻,新闻味不足,读者不买  相似文献   

6.
查琦 《新闻世界》2008,(9):57-57
经济新闻要通俗化,都市类报纸经济新闻虽然写的是经济领域发生的新闻.但一般不从介绍工作经验和生产流程等纯经济角度人手写作,而应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市场的角度落笔,尽量抓住读者的兴奋点,和读者的工作、生活挂钩。要使经济新闻告别行业性、程式化、公文化的弊病,就要在选材、角度、写法上力求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一条有报道价值的新闻,往往可从多个角度去挖掘、表现。角度的不同、挖掘的深浅,表达出的主题和意义就会相去甚远。如果不能对新闻素材进行认真提炼,写出的稿件就会角度不新、思想陈旧,本来颇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也可能被淹没于其它芜杂的材料之中。因此,如何选取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把新闻写深写透写活,  相似文献   

8.
从新闻角度出发写新闻要从为读者提供消息的角度出发,要善于从公告或会议中找新闻性强的东西,把它写成使读者感到新鲜的消息,读者就会欢迎。1979年11月,《解放日报》收到一条新闻,写的是上海市人民银行召开储蓄代办员会议,推动储蓄存款业务的开展,写了领导人的讲话,当年头十个月储蓄存款增长情况,几种主要副食品提价以后储蓄存款继续上升等等。编辑同志看了认为,这篇稿件是一个一般会议新闻,不会引起读者多大兴趣,是否采用很值得研究。但是,  相似文献   

9.
现场新闻以时效性强、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受到读者青睐。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记者采访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现象有所抬头,致使版面上很少能见到令人回味、使人感动的现场新闻。现场新闻淡出版面已受到各地报人的关注。写活现场新闻,除了记者要经常深入基层采访,获取大量新鲜题材外,对新闻本身的角度把握、内容提炼、背景穿插、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述等,也大有方法可言。依笔者之见,写活现场新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选择最吸引人的角度,使新闻更出彩简单地说,新闻角度是记者报道新闻事实时所选取的不同侧面。角度选择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的成功与否。如果新闻报道老是从一个角度取材,就会落入  相似文献   

10.
现场短新闻以短小凝练、形式活泼的报道方式深受读者青睐,但记者在采写时却往往有种畏难感。其实,只要多观察,从典型中寻找细节,精选切入角度,以小见大,并运用白描、叙述等手法还原现场感,写好现场短新闻并不难,如果适当运用散文手法,短新闻将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11.
写新闻作品时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呢?笔者认为要选择好新闻角度,就要从新闻角度的立意、选材和表现角度入手,体现立意有亮点,选材有重点,表现要巧妙。立意要有亮点。新闻注重一个“新”字,这个新也要包括新闻角度的新颖。一篇新闻作品,立意角度是否新颖,是否有亮点,这是一篇新闻作品有没有生命力的所在。记者面对同一事件如果不从新颖的角度作新闻报道,肯定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让读者厌烦。前不久,深圳市公布劳动力市场价格,对这件事,很多新闻单位都作了报道。但几乎千篇一律地报道深圳市劳动  相似文献   

12.
新闻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除新闻事实要具有新闻的典型性、独家性、时效性等特性外,而更重要的是把新闻写活,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怎样把党刊新闻写活呢?笔者认为,总体来说,就是要多表现、少陈述。而表现事实是有许多方法的。写活党刊新闻要掌握技巧,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选新颖的角度作者要把新闻写活,在写作之前就必须选一个新颖、奇巧的角度。如笔者编辑的刊登在2013年《今日新疆》第12  相似文献   

13.
正在各地市的党报报道中,工作报道是无法回避的内容。但是,由于工作报道的材料基础来源多半是各单位的通讯员,这些人多半又是写公文出身的,原始材料写得非常生硬,缺乏新闻写法的"软",因而缺乏对读者的亲和力。因此,如何把公文材料通过改造变"软",增加新闻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可读性,考验着记者的新闻功力。本文从一些具体的新闻事例出发,探讨工作报道软化的三种方法,从而探求一种可复制的操作路径。嵌入"外挂",换个有趣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条好的新闻,要想达到读者认司的地步,导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常识告诉我们,导语要求凝炼、醒目、明快、生动。综观许多优秀的新闻报道,其精妙的导语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很值得我们借鉴。先声夺人画龙点晴直接性导语是最常用的导语写法,一般都是开门见山,把新语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集中概括,简明扼要地写在新闻的开头。从新闻结构上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倒金字塔结构。但是,有功底的新闻导语不但注意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而且注重事实的提炼,对新闻事实加以鉴别比较,筛选出读者最为关注的事实部分放在头一句,达到“先声夺人、画龙点睛”的宣传效果。请看以下两条导语的写法。  相似文献   

15.
传媒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独家新闻越来越少,同源新闻越来越多,同源新闻如何做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角度写新闻一篇报道是否能在读者的目光接触的瞬间就引起读者的关注,并能让读者兴致勃勃地读下去,往往取决于报道中新闻点的选择,即是否从重要性和大  相似文献   

16.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笔者经常为报纸写稿。虽然所写的只是某一方面的新闻,但笔者注重从会议和日常工作中挖掘新闻,将工作信息变为新闻信息,有效提高了上稿率。告别程式化,突出新闻性不可否认,当前有些专业部门的文章是不太受读者欢迎的。究其原因,往往是作者没有抓住中心内容,写法上程式化。这样的文章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笔者认为要写好专业部门的文章,首先要善于从会议材料中抓"活鱼",  相似文献   

17.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笔者经常为报纸写稿。虽然所写的只是某一方面的新闻,但笔者注重从会议和日常工作中挖掘新闻,将工作信息变为新闻信息,有效提高了上稿率。告别程式化,突出新闻性不可否认,当前有些专业部门的文章是不太受读者欢迎的。究其原因,往往是作者没有抓住中心内容,写法上程式化。这样的文章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笔者认为要写好专业部门的文章,首先要善于从会议材料中抓"活鱼",从新  相似文献   

18.
文汇报总编辑马达在谈《新闻改革中需要研讨的课题》时,提出记者应当树立三个观念:一是信息观念,记者在采写新闻中要从社会的角度来获取、传播新的信息。二是读者观念,要想到,你来写这个新闻告诉读者什么,要考  相似文献   

19.
软化经济新闻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社会新闻相比,财经新闻的专业性往往使其很容易陷入“难写、难懂”的两难境地——从记者的角度说是难写,从受众的角度讲是难懂。尤其读者对象为普通大众的晚报,其可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个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新闻,必定是新闻报道的主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报道主题的提炼与表达,全取决于新闻编采者的功夫。从哪一个角度可以更好地呈现新闻事实,把新闻写深写透写活,使之更好地表现出更深的新闻价值,这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